书城教材教辅应用文写作实务
19089300000021

第21章 商务文书(3)

(五)找工作的途径不多

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外打工,找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途径:一是熟人或亲戚介绍,也有的随本村在外面包工程的包工头出去;二是自己找,自己在一些工地上去问是否要人,或者到一些工厂门口去看是否有招工信息。

(六)大部分人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

调查中70%的人都表示会返回原来的岗位继续打工,剩下21名因公司或工厂停产、倒闭等原因返乡的农民工有18人表示还要出去务工,有3人表示将过一段时间再看情况;有22%的人将重新找工作,只有8%的人暂不外出务工。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古松村返乡农民工中,有部分人员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返乡,但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都只是回家过节,并且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预计部分农民选择务工地点会转向内陆城市。外出务工现在和将来都是农民生存的一种主要方式。调查还发现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农民工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外出务工搞好服务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当前首要任务。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调查中发现很多人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和自己找工作,如果想换工作只有自己找,成本高,另外,有一部分人是看到别人在某一地方打工还可以,就随波逐流到那地方找工作,因此,农民外出务工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扎堆现象,发现现在所谓的劳务市场建设离大多数农民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建议相关部门深入实际,加强与用工方的联系与沟通,收集相关用工信息,通过网络、职介机构等渠道向广大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减少农民工找工作的成本,减小他们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能与用工单位联合培训最好,不搞那些完成任务式的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就近就业,尤其是国家的扩大内需计划,涉及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应大量使用农民工。

三是重视无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农村土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放,但是90年代后出生,或者婚嫁古松村并且户籍也迁入这个村的没有土地,这部分人一般靠耕种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生存,据了解,这种情况各地普遍存在。对于农村向来没有土地的这部分人,建议政府在土地流转和其他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减少摞荒地,妥善解决这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

四是加强对自主创业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和帮扶引导,减小他们创业的困难、风险和盲目性。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政府可采取贴息、直接补贴、担保贷款等方式给予他们资金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五是加强对农民工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必要时能提供及时的服务。

例文评析:这是一篇专题性社会调查报告。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关于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前言部分概括介绍整体调查情况,主体部分较全面、系统地报告基本现状、问题分析再到建议对策。调查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然后深入分析问题,处理建议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从总体上看,主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层进的逻辑关系紧密: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返乡农民工呈现的特点、调查结论及一些建议等。由现状的描述到问题的明确,然后分析问题再到建议的提出,层层推进,衔接紧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报告主要选择的是农民工返乡集中时段,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重庆地区返乡农民外出务工意愿强、信心足,但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农民工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例文2

口袋脑袋一起富——关于余姚泗门镇小路下村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农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小康县、小康镇和小康村,而余姚泗门镇小路下村便是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之一。

为了学习小路下村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典范性,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组织校业余党校社会调查小分队赴余姚小路下村开展调研活动。小分队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总结学习了小路下村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并对“三个代表”和“双思”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一、小路下村党支部简介

余姚小路下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667户家庭,2076人口。1996年5月成立了余姚市首家村级党委,下设6个支部,共有共产党员78名。1997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由7名人员组成,平均年龄41岁,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以上。由于宁波云环集团是小路下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且村党委成员均在村企相互兼职,因此,村党委是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在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中,村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村群众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使全村工农业生产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集体净资产从1992年的340万增长到去年的5800万,7年时间增长17倍。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坚持“口袋脑袋一起富”的方针,努力将小路下村建成经济兴旺、文化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几点经验

(一)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小路下村党委以自身特色的“三讲、三识、三会”为标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三讲:三讲是指讲学习、讲奉献、讲大局。小路下村党委切实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于1998年成立余姚市首家村党校,邀请党校老师每月两次定期授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并利用有线广播、村报《云环之声》、宣传窗等媒体,加强对全体党员的双思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时,按时开好“三会一课”并认真做好记录。小路下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生动地体现为讲奉献、讲大局。1997年以来,全村公益事业集资200多万元,其中70%来源于党员。1998年抗洪救灾,2天内村党支部捐款8.6万元,衣服4000多套。村委会的党员干部们往往身兼多职,义务担任村委的各项职务。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党员同志们从大局出发,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识:三识是指知识、见识、认识。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企业面临着世界经济挑战的时刻,三识将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激烈竞争潮流中对领导人提出的综合性要求。小路下村的党员干部们正努力实现着自身的“三识”。村党委定期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还组织党员干部到镇及外地参加培训,进一步开拓视野。学好知识的目的便是掌握、运用知识,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见识和认识,即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去不断地掌握、改进产品的工艺和性能,才能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共生存、共发展。回顾村企经济的龙头企业——云环集团的15个春秋,在企业任职的党员干部们能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调研市场,充分掌握市场发展规律,认识了解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开发了如延长线、绕线盘等多种产品,带动企业向前发展。使云环产品.销海内外,提高了公司在诸多品牌中的知名度。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要求全体党员们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真正成为三识合一的有用之才。

三会:三会是指会讲、会写、会做,这是村党委对全体党员提出的个人基本素质要求。

会讲指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合情合理,使人心服口服,这有助于党组织处理好党群关系,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写指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以便将个人的想法、意见表达成文字,将调研情况整理成报告等,报请村委会审阅采纳。会做指党员同志的带头模范作用。如带头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带头发动、倡导群众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带头为村作奉献等。“三会”同样体现了小路下村党员干部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在全村人民中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村党委为更好地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全村党委议事规则,从而增强了村党委的经济调控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还建立党风廉正责任,村党委成员带头廉洁自律。

(二)搞好小路下村的经济建设

小路下村党委始终坚持以村经济建设为党务工作的中心,实行“村企一体,政资分开,交叉兼职”的模式,以云环集团为村企经济的龙头企业,艰苦奋斗十余载,带领村民走上了工业致富的道路。

优质+创新——生存与发展

如何使小路下村摆脱贫困,使村民走上小康之路?这一直是村党委的中心工作。村党委经过讨论分析认为:小路下村一无地理优势,二无资源优势,唯一的出路是走工业致富的道路。经过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村党委在小路下村办起了首家电线厂,并委任党员崔登来任厂长。崔厂长明白只有创优求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于是,1987年,他着手搞企业标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并在同一年通过国家CCEE认证,产品顿时声名鹊起。此后,崔登来在村党委的支持下筹资30万元,改造厂房,购置了一整套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建立质量控制中心,并按照国际标准排列出生产过程中各个质量控制点,各项质量指标落实到每一个生产工人的肩上。同时,在1989年通过美国UL认证,成为全国乡镇企业中第一家通过美国UL认证的企业。又于1994年通过VDE等欧洲多国质量认证。过硬的质量、可靠的信誉确保了产品的销路。同时,云环的电源线于1990年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市场。

对此,崔登来与“云环”人没有飘飘然,他们敏锐地看到,市场需求在不断地更新,不能跟在人家后面搞重复建设,要发展必须开发属于自己的新项目。于是,“云环”聘请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退休专家任文彬和其他几位北京的技术专家,投入资金几十万,成立了云环电子加速器技术研究所,开发加速器精照设备,为“云环”产品开创了更广阔的前景。

才智+管理——兴旺与效益

“以智兴厂,向管理要效益“是村党委认准的理。在云环集团1300多名员工中,大中专以上人才1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60余人,占全集团总人数的15.5%,同时集团公司设人力资源部,专门负责人才的引进、培训、分配等问题。

余姚市标准化验收小组成员冯涌麟是崔登来三顾茅庐聘请来的,他一到电线厂便很规范地操作,仅半年工夫,他就搞出了Y001型、Y002型和Y330型三只电线插头,并且通过了德国VDE认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龙家平是崔登来从西安人才招聘会上聘请来的,仅四年,他便坐上集团公司外贸销售的头把交椅,为公司带来年收入几百万元的效益。云环集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受聘者创造良好的机制、宽松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个人才智的广阔天地。

在管理方面,他们实行“村企一体,政资分开,交叉兼职”,即小路下村党委成员同时担任村办云环集团企业的领导,这样有利于该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且集团的领导班子具有政治领导力、经济调控力、战斗号召力、凝聚向心力这四个“力”。同时,在集团内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现代化经营管理。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主要以工作实绩评优劣,真正实行聘任制。

靠才智振兴企业,向管理索取效益。就这样,云环集团在稳步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

小路下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级经济实力,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村党委在实现强村富民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口袋脑袋一起富”的方针,不断加强小路下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