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有什么别有病:一个普通人追求健康的体验历程
19090300000028

第28章 后记

健康,越来越成为民众关心的问题。

有些人,在有车有房有钱以后,却没了命。有些人未富先老,未富先病。有些人出于职业的需要,天天陪吃陪喝,虽然不用自己买单,但等一病不起的时候,最后到头来真的需要自己来买单了。还有些人,虽然平常比较重视自身的健康,但却是一边积极锻炼身体,一边却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糟蹋着身体。

很多人都把健康放在“三分治”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七分养”。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在解决基本的吃穿的生理需求后,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中国正处在小康社会的阶段,老龄化的步伐加速到来,10年以后,生活方式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而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我们从现在就要做起。

笔者在学习养生的过程中,除了学到了健康和医学方面的知识,还重新思考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身心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有些事,有些道理,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顿悟,因为我失去过,所以我现在对生命的理解才有所不同。

此书得以成稿,首先要感谢的是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的徐永红教授,是她把我引上了健康之路。她长期在中医药领域工作,特别是对营养学有较深入的研究,我的营养学观念得益于此。其次要感谢自学成才的高级经络按摩师李济昆老师。他擅长治疗湿证,帮助我认识了人体的经络,我之所以能成功的减肥,李老师功不可没。第三,感谢原301医院口腔科的王海鹰教授,是她治好了我顽固的牙周病,并使我对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第四,感谢中医正骨师孔庆云老师,他是清太医院绰班处的传人,医术造诣独特,是他治好了我的颈心综合征。最后,还要感谢本书后面推荐的那些健康书籍的作者和着名的中医师陈金柱老师,是他们丰富了我的养生理念。总之,可以说本书的健康观点和养生理念,很多来源于众多医术高超的医者,笔者只不过在健康调养的过程中,有心汇集和总结而已。

此文首发在IT网站,也许并不合时宜,也许发错了地方,也许受众面不对,但是这本书仍然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很多网友都写下了真挚的留言,给作者莫大的鼓励。同时一些个人博客竞相转载,《京华时报》、搜狐网、刘太医养生群、中里巴人博客也先后进行了报道,说明了本书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最后,我再一次感谢广大网友对本书的评价,大家如果有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可直接与我联系(QQ:168544522),我将尽我所能给大家提供咨询服务。

徐捷(XJ)

2007年7月1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