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佛有缘
19090900000014

第14章 拥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缘(2)

又快到浴佛节的时候,老典座告诉他住持法师将为信众开讲《阿弥陀经》,要好好准备一千人份的斋食。由于忙着准备大量的饮食,所以飞天鼠虽然很想聆听住持法师的精彩开示,告诉他阿弥陀佛究竟在哪里,但为成就大众听经,只好忍痛放弃。当众人都坐在大殿里听住持法师讲经时,飞天鼠正在闷热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虽然出了一身热汗,他却觉得像淋着雨般清凉,仍旧一边以汤勺搅动金锅里的热汤,一边念佛。因为要煮的菜量太多,飞天鼠忙碌到最后,心中清澈到连一丝菜渣都没有。就在熬好汤后熄火不久,飞天鼠从雾气渐散的金黄色汤面,看见自己的脸,当下他欢喜地围着金锅绕佛三圈。因为他终于知道阿弥陀佛就在这里,不必再到别的地方去偷了。

佛缘悟语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度不了无缘之人。好比我们溺水,有人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能够救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结果我们必不会得救。佛心是信任,也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自是与佛有缘。

参禅悟道

南塔光涌禅师,去拜见义玄禅师,后回到师父慧寂身边。师父对他说:“你来做什么?”南塔道:“我来礼见和尚您。”师父问:“能见到和尚吗?”南塔道:“能见。”师父问:“和尚我多么像一头驴呀?”南塔道:“我也看和尚不像佛。”师父说:“要是不像佛,那像什么呢?”南塔:“如果说像什么的话,跟驴有什么区别呢?”师父闻后大惊道:“凡圣都已忘却,妄念除尽,真性已经显露出来。我用此种方法勘验学人已二十年了,还没有能明了的,你应善加保任才是。”师父经常对别人说:“这个南塔,是个肉身佛!”

佛门轶事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佛教旅游圣地

宝莲寺

从香港中环统一码头乘船西行,可到香港最大的离岛——大屿山。有“南天佛国”之称、被推为香港四大禅林之首的宝莲寺就坐落在这里。大屿山上的昂坪平原为群山环抱,冈峦起伏,景色极佳。19世纪末,大悦、顿修、悦明3位来自内地的禅师在此修行,他们先筑小石屋、后盖大茅篷,开单接众,俗称的“大茅篷”就是今天宝莲寺的前身。1913年,江苏镇江金山江天寺纪修和尚到此地任住持后,香火日盛;1924年,纪修和尚将寺院命名为宝莲寺,并陆续增建庙宇,1928年建成一座大殿。1930年,筏可法师任住持后再更建殿堂,筑山门牌坊,并自题宝莲寺匾额。经数十年刻苦经营,昔日的茶园茅舍终于发展为今天的巍峨建筑,每年主办多种法会,声誉日隆。

如今的宝莲寺,整体建筑雄伟壮丽,朱门绿瓦,金碧辉煌,浓荫覆盖,古意盎然。寺前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柱式石牌楼,牌楼正中匾额横刻“宝莲禅寺”四字,牌坊之后有一林荫甬道通向寺门。正殿供奉代表前生、今生及来世的三尊金佛,堂壁置五百罗汉像。寺中尚有弥勒殿、韦驮殿、祖堂、清心堂、般若堂、如是堂、藏经阁、斋堂等。寺后花园舍利塔藏开山祖师纪修和尚真身,寺内有亭台楼阁和静室40余间,可供游客食斋留宿,或作短暂清修;寺院的素斋洁净可口,是访客必尝的美食。

近年来,宝莲寺访客络绎不绝,香火日旺一日,除了宝莲寺本身的吸引力外,还要归功于寺前的天坛大佛。宝莲寺左前方有一山峰,形似僧人敲击之木鱼,故名为“木鱼山”。全球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天坛大佛就坐落在峰顶。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像,全部用铜铸成,佛身高26.4米,底座高7.55米,总高度接近34米,占地面积约6567平方米,重量高达250吨。因其基座仿北京天坛设计,故习称“天坛大佛”。大佛底座共有三层,设有展览厅,陈列各种佛教艺术品和壁画、书画等,内有一口大钟,上雕佛像和经文等。佛像气势宏伟、宝像庄严,面示微笑,莲眼低垂,眉如新月,螺发复顶,神韵非凡。天朗气清之时,在澳门亦可见,堪称香港新的标志性景观。

富翁与穷汉

有两个人都想换脑袋,一个体弱的富翁,一个健康的穷汉。两人相互羡慕着对方。富翁为了得到健康,乐意出让他的财富;穷汉为了成为富翁,随时愿意舍弃健康。

当时,一位闻名世界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人脑的交换方法。富翁赶紧提出要和穷汉交换脑袋。但其结果是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身。他们两个人都同意了。最后,手术成功了。穷汉成为富翁,富翁变成了穷汉。

但不久,成了穷汉的富翁由于有了强健的体魄,又有着成功的意识,渐渐地又积起了财富。可同时,他总是担忧着自己的健康,一感到些微的不舒服便大惊小怪。由于他总是那样担惊受怕,久而久之,他那极好的身体又回到原来那多病的状态里,或者说,他又回到了以前那种富有而体弱的状况中。

那么,另一位新富翁又怎么样呢?他总算有了钱,但身体孱弱。然而,他总是忘不了自己是个穷汉,有着失败的意识。他不想用换脑得来的钱相应地建立一种新生活,而不断地把钱浪费在无用的投资里,应了“老鼠不留隔夜食”这句老话。钱不久便挥霍殆尽,他又变成原来的穷汉。然而,由于他无忧无虑,换脑时带来的疾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样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

最后,两人都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佛缘悟语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有一种信念,他就会朝着他信念的方向去努力,突破重重阻碍,最终达到目的。信念能左右一个人的人生。

参禅悟道

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慧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慧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

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慧能听,慧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果真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

佛门轶事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

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的开示道:“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慧忠国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韦驮天”、“坚牢地神”

韦驮天,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韦天将军。韦驮本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信奉之神,叫六面童子,原为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执弓箭,骑孔雀,后被大乘佛教吸收为护法神。韦驮像常被供奉于大雄宝殿对面,天王殿弥勒之背。这与他擒贼护佛立有大功有关。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着称。佛教传说,在如来涅盘时,竟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急起直追,抓获窃贼,夺回佛牙。于是,韦驮担起保护释迦灵塔、打退盗取佛骨之敌的重任。

韦驮像一般立于山门背面,执金刚杵横眉瞠目,警惕地注视着祠堂(大雄宝殿)之前的方塔,乃取守护释迦灵塔之意。韦驮是中国佛教徒造就的,所以他是地道的中国武将打扮。韦驮像面部英俊,金盔金甲,手执金刚杵,威风凛凛,颇像赵云、马超一类着名的古代武将。一般有两种姿势:一种是双手合十(即僧人所行礼节),横杵于腕上,直挺挺站立;一种是一只手握杵拄地,另一只手叉腰。在佛经的卷首一般刻有佛像或佛陀说法图,而在卷尾则常常刻有韦驮像。

坚牢地神又称地天或地神,是职掌土地及一切植物的天神,与主管上天的大梵天神相对应。地神的形象十分独特,唐朝时为男神,有二臂和四臂两种形象。二臂形象是双手握宝瓶或钵,内插各色鲜花;四臂形象是四手分别持镰、箭、锄、锹四种农具。后来,地神由男身演变成了女身,并且多以二臂形象出现,手里持物又增添了鲜花、谷穗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