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19092400000010

第10章 痛经(8)

临床应用:158例患者,其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34岁;病程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18年;未婚者116例,已婚者42例。分型:气血淤滞者46例,寒凝血瘀者83例,冲任虚寒者29例。经治疗,治愈128例,占81%;好转23例,占14.6%;无效7例,占4.43%。

病例:患者,女,16岁。主诉:经行小腹疼痛1年余。近来月经潮前4~8d,小腹部持续性疼痛,以刺痛、胀痛互相交替,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有周身恶寒,恶心欲吐,手足欠温,小腹部冰冷,得温则痛减,行经内有血块下后剧痛减缓,大便稀溏,小便频数,遇冷或受凉后诸症加剧,持续3~4d后疼痛逐渐消失。末次月经量少色暗,滞而成块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迟沉紧。

B超:后位子宫。辨证:寒凝血瘀,胞脉不畅。治则:温化寒邪,化瘀止痛。

如前法所述治疗2个疗程,疼痛消失,观察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经验体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消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调节内分泌功能,少腹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傅青主女科》

名方,疗效卓着,被妇科界历来推崇。故选用少腹逐瘀汤行气活血、逐瘀止痛,辨证加味,一则解除平滑肌痉挛,使子宫肌松弛,扩张血管,改善红细胞在血管内的流速和流态,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减轻外周血管阻力,使外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纠正子宫缺血低氧,阻断拮抗组胺等致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少疼痛;二则以调节体内失衡的内分泌,使其逐渐趋向平衡,痛经向愈。

加之辨证施配,分型治疗,寒温瘀祛,气行正复,经行畅通,则痛经之病自愈。

方25加味温经汤

配方:当归、赤芍、炒蒲黄、五灵脂、乌药、延胡索各15g,桂枝、牡丹皮、麦冬各10g,香附、川楝子各12g,吴茱萸、川芎、制没药、炙甘草各6g,白芍20g,法半夏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于经前5d开始服用至行经第1天。

经净后服用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日2次;归芍调经片,每次4片,每日2次,服至经前5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

功效: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临床应用:8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5例,好转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病例:患者,女,20岁。末次月经2001年8月25日,患者痛经6年,加重2年。月经14岁初潮,月经周期5~7d,初潮后即感经期小腹冷痛,尚能忍受,自2年前经期贪凉饮冷后,痛经加重。每逢经前即感小腹坠胀隐痛发凉,行经第1天,小腹冷痛甚,伴恶心呕吐及腹泻,必须服布洛芬方能缓解症状,否则不能坚持上课,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紧。B超显示:未见盆腔器质性病变,给予温经汤加味6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10月6日复诊,服药5剂后月经来潮,痛经明显减轻,血块减少,无呕吐腹泻。嘱经净后服乌鸡白凤丸及归芍调经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停药半年后随访,无痛经。

经验体会: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兼通血脉以止痛;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养血活血祛瘀;配合香附、乌药、延胡索、川楝子、法半夏以行气,气行瘀自除;蒲黄、五灵脂、制没药化瘀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芍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甘草含有的类黄酮成分是平滑肌收缩的抑制剂,二药合用可抑制子宫收缩。吴茱萸、蒲黄、延胡索、当归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蒲黄还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子宫平滑肌的营养和低氧状态,使痛经得到缓解。

作者体会:还应当重视经后期的调理,针对肾虚气滞而设,乌鸡白凤丸温补肝肾,益气养血;归芍调经片疏肝健脾,使“肾气充盛,冲任流通”,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第六节简方疗法

方1

配方:清凉油1盒。

用法:取少许搽脐部。每日2~3次。有即刻止痛的作用。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2

配方:云南白药适量。

用法: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min,药糊每日1换,连续3~5d。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3

配方:白芷6g,川乌6g,草乌6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用葱汁、蜂蜜调成糊状,外敷痛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药干易之。连用2d即愈。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4

配方:生姜24g,大枣30g,花椒9g。

用法:将姜、枣洗净,生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加水,小火煎成1碗汤汁即成。每日2次,趁热服。

功效:温中止痛。

适应证:寒性痛经。

禁忌证:阴虚火旺者忌服。

方5

配方:干姜、大枣、红糖各30g。

用法:将大枣去核洗净,干姜洗净切片,加红糖同煎。每日2次,温热服。

功效:补脾胃,温中益气。

适应证: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型痛经。

方6

配方:艾叶6g,红糖15g。

用法:水煎温服。最好在经行腹痛前先服1~2剂,痛时续服。

适应证:主治经行小腹疼痛。

方7

配方:砂仁3g,红糖、白酒各60g。

用法:开调熬开。早、晚各服1次。忌生冷食物。

适应证:主治月经痛,经行延期,白带多,且久不孕。

方8

配方:丹参30g,延胡索15g。

用法:研末混匀备用,每次服6g,温酒送服,每日2次。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9

配方:益母草60g,香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0

配方: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各6g,益母草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1

配方:当归身、延胡索、没药、红花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和匀备用。每次服6g,温酒送服,每日2次。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2

配方:干姜、艾叶各10g,薏苡仁30g。

用法:前2味水煎取汁;薏苡仁加水煮粥,待熟时,加入药汁,同煮至烂熟。每日1剂温服。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3

配方:炒蒲黄、五灵脂、木香、肉桂各等份。

用法:共为末和匀备用。每次服9g,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4

配方:炒川楝子12g,醋炒延胡索6g,炒五灵脂9g。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g,每服2丸,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5

配方:肉桂、片姜黄、木香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米醋为丸。每次服3g,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6

配方:生蒲黄、延胡索各15g,五灵脂12g,香附、川牛膝各10g,炮姜6g,细辛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月经前7、3d开始,用至经期第1天;3个月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7

配方:金荞麦根干品50g(鲜品70g)。

用法:于月经来潮前3~5d,煎服2剂,每日1剂,每剂煎水约500ml,分2次服。连服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散瘀、活血通经。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18

配方:茶树根30g,小茴香20g,凌霄花根30g,红糖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行气化瘀止痛。

适应证:主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第七节食物疗法

一、药茶

方1月季花茶

配方:月季花10g,红茶1.5g,赤砂糖25g。

用法:凡月经前1~2d或经期微有小腹胀满隐痛、经量较少者,可在月经来潮前3~4d取本茶剂,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服,连续服用1周左右。

适应证:主治痛经。

方2玫瑰花茶

配方:玫瑰花15g。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

适应证:主治痛经。对肝郁气滞而兼有血瘀(经血紫暗或挟紫血块)的痛经患者最为适宜。

方3泽兰叶茶

配方:绿茶1g,泽兰叶(干品)10g。

用法:用刚沸的开水冲泡大半杯,加盖5min后可饮。头汁饮之快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

功效:舒肝健胃,活血化瘀,通经利尿。

适应证:主治痛经。对月经提前或错后,经血时多时少,气滞血阻,小腹胀痛者甚宜。

方4四物调经茶

配方:当归8g,白芍8g,川芎8g,熟地黄8g。

用法:上药切碎,用纱布包,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闷15min,代茶频饮。

适应证:补血调经。方中熟地黄滋肾补血;当归补血养肝;白芍养血和营;川芎和血行气。全方主治月经不调或崩漏不止;痛经,闭经。

方5芍药姜附茶

配方:白芍15g,香附5g,干姜5g。

用法:上方研末,纱布包,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闷15min,代茶频饮。

适应证:祛寒理气止痛。主治经前或经行时小腹胀痛,得暖则痛减,伴有肢冷畏寒,证属寒凝气滞者。

方6开郁香附茶

配方:香附15g。

用法:将香附切碎,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闷15min,代茶频饮。

功效:理气开郁,调经止痛。

适应证:主治月经不调,小腹胀满疼痛;妇女经前胁肋胀痛或脘膈痞闷。

方7金银花调经茶

配方:玫瑰花10g,月季花10g。

用法:上药研末,纱布包,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闷5min,代茶频饮。

功效: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适应证:主治经前小腹及乳房胀痛,经行量少,色暗红或挟瘀块、闭经,辨证属气滞血瘀者。

方8黑豆苏木茶

配方:黑豆50g,苏木10g,红糖15g。

用法:先将黑豆、苏木适量加水炖至黑豆熟透后,去苏木,加红糖溶化代茶,饮茶食豆,不拘量。每日2次。

功效:益肾补虚,活血调经。

适应证:主治月经后期,经血量少,面色萎黄,形体瘦弱,属肾气不充,冲脉虚寒者。

方9川芎调经茶

配方:川芎6g,乌龙茶6g。

用法:共置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5min,分2~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理气开郁,活血止痛。本方中川芎味辛性温,善于行气开郁止痛,为血中气药。女性月经病多与郁症有关,故川芎为妇科常用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浸膏可使子宫张力增高,收缩增强。其主要提取物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微循环,目前已成为闭塞性心脑血管疾患的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