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19092400000020

第20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

加减变化:青春期患者,阴虚明显,加重墨旱莲;阴虚及阳,阴阳双虚,加制附子、鹿角胶;生育期患者,兼见心烦易怒,小腹坠胀,腰痛,血色暗黑有块,加血余炭、三七粉;更年期患者,兼见血色初鲜红或暗红有块、后色淡或黯、量多、质稀有块,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加党参、五味子、覆盆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早晚分服。一般服药4~7剂,经血即可止,再服药7剂,如此调理1~2个月经周期,巩固其疗效。

功效:调肝理气,滋阴补肾。

临床应用:50例患者中,经治疗,90%患者平均服药4剂流血停止。治愈40例,显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病例:患者,女,17岁。14岁月经来潮,周期正常,1年后出现月经失调,周期10~20d,经期持续7~10d。本次月经周期10d,来潮后淋漓不断月余,经色鲜红,质黏稠,有小血块,伴有心烦口渴,腰酸心悸,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肛诊:子宫平位,细长,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查血尿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mone,FSH)2次,其值分别为10U/L和20U/L。查血LH2次,其值分别为15U/L和25U/L。证属肾阴虚,冲任不固。治以补肾养肝、固冲宁血。用基本方,加重墨旱莲之剂量,以加强甘寒滋阴,益肾止血之力。服上方4剂经血止住,唯感心烦基本方去益母草,加甘寒滋阴之地骨皮,又服上方7剂,月经周期中间测血LH60U/L,测BBT为双相,3个月后追访,月经正常。

经验体会:方中土炒白芍、阿胶、炒山药配当归、山茱萸、巴戟天,这种寒温结合、剂量轻重有别的用药法度,体现了药物由阴引阳,由阳引阴,味厚而重用,味薄量宜轻,阴阳厚薄互相引用的特点,是用药之真谛。止崩涩漏宜通补兼用,补中有行。守补则壅补蛮补、壅补则有碍于气畅血行,致离经之血不循常道肆意妄行。方中益母草活血化瘀,寓通于补中,使补而不滞,实是补中有通,静中投动,动静结合之举。

治疗崩漏,应固冲任之本,必要时用收涩之品。经本于肾,受调于肝,统摄于脾,上述方药滋肾水、养肝血、补脾土,使封藏有权,调血有度,冲任自固,崩漏自愈。若崩漏病久不愈,或有滑脱不禁之势,要加用收涩之品,如五味子、覆盆子、莲子、龙骨、牡蛎、海螵蛸等。此类药物能固护正气,摄纳阴血,安五脏,益心神,有涩血养益之功,无留邪伤正之弊。调理月经周期,要益养于肾,对于女性,肾中阴阳和,五脏气盛精充,任通充盛,则经调而子嗣。

因此调经要益肾,但药性之寒凉宜酌。对于月经先期崩漏,血止后,应配甘凉补阴之地骨皮等,不宜牡丹皮之类药物,因其有辛寒攻伐之性,用之有伤阴耗液之弊;对于月经后期崩漏,血止后,应配用甘温补血调经之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淫羊藿、肉桂等,慎用补骨脂、仙茅,因其辛温大热,有燥散伤阴之弊。

方23益母止血方

配方:益母草12g,鸡血藤18g,党参20g,黄芪20g,仙鹤草15g,海螵蛸15g,煅牡蛎20g。

加减变化:气虚甚加人参(炖服)10g,血瘀加蒲黄、茜草、三七,气阴两虚加阿胶、麦冬,肾脾两虚加女贞子、墨旱莲、白术、茯苓。

用法:水煎,每日1剂,血净停药。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临床应用:223例,显效180例,占80.7%;有效21例,占9.4%;无效22例,占9.9%,总有效率90.1%。

病例:患者,女,47岁,已婚。诉月经量多如注5d,挟大血块,头晕乏力,腰酸纳差,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末次月经时间为2004年3月20日。

患者以往月经规律,量中等挟小血块,无痛经。B超检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8.2×109/L,中性粒细胞0.77,淋巴细胞0.23,红细胞2.47×1012/L,血红蛋白86g/L。诊断:崩漏(气血两虚挟瘀)。治宜益气养血,化瘀止血。予益母止血方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益母草12g,鸡血藤18g,仙鹤草15g,女贞子20g,墨旱莲20g,阿胶15g,海螵蛸15g,煅牡蛎25g,蒲黄15g,茜草12g。诸药水浸泡1h,浓煎,取汁复煎,每日2次。另用红参(炖服)10g。服药后第1日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继续服药4剂,流血停止。

观察7d无出血。随访1个月无异常,次月经水如期来潮,经量正常。

经验体会:历代医家针对崩漏论述多分为寒、热、虚、实4种证型,例如寒凝、血热、气虚、血瘀等。更有医者认为“各种原因均可致血瘀”,“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崩漏出血”。唐容川谓“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瘀血不去,新血断无生理”,“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桃莪四物汤”即是其代表方。

然气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既妄行,迷失故道”,气随血脱,血气亏虚也。“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故治以活血化瘀为基础,佐以益气养血之品。益母止血方中益母草活血止痛,祛瘀生新;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活络。盖党参、黄芪之用正如《傅青主女科》中谓:“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瘀血化除气行则通,气虚得补,血随之而复。本方攻补兼施,攻伐不致太过,滋补不会留瘀,正如唐容川所言“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去瘀所以生新,祛邪所以扶正”。

方24益气养阴汤

配方:黄芪15~30g,白术10g,山药12g,女贞子10g,墨旱莲15g,白芍12g,阿胶10~12g,生地黄12~15g,陈棕榈炭10g,茜草炭10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出血时间长,量多无血块者加海螵蛸30g,煅龙骨、煅牡蛎各24g;血中挟瘀块者加蒲黄炭10g,三七粉3g;气虚下陷者重用黄芪至30g,加党参20g,升麻6g;血热甚者加炒黄芩、焦栀子各10g;兼肾虚腰痛者加续断20g,菟丝子10g。血止后用上方去棕榈炭、茜草炭,加续断15g,菟丝子12g,或加服人参归脾丸以调月经周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止血。

临床应用:8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者59例,占71.95%;好转者17例,占20.73%;无效者6例,占7.31%。

病例:患者,女,45岁,已婚。主诉:阴道出血淋漓不断40余天,加重3d。曾经B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3d前病情加剧,出血量增加。刻诊:崩漏出血,量多,色鲜红,挟有血块。面色苍白无华,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咽燥,午后发热,腰酸腹痛,舌红,苔少,脉沉细数。证属气阴不足、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治以益气养阴,佐以凉血止血兼固冲,予益气养阴汤加味。

药用:黄芪15~30g,白术10g,山药12g,女贞子10g,墨旱莲15g,白芍12g,阿胶10~12g,生地黄12~15g,陈棕榈炭10g,茜草炭10g,炙甘草6g,蒲黄炭10g,续断20g。服4剂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继守原方又进3剂,血止症消。为巩固疗效,以助善后,上方调治2个月,月经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体会:方中以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摄血;以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白芍滋阴补肾、清热凉血而治虚火偏盛;再以阿胶补血止血固经;陈棕榈炭、茜草炭化瘀止血。若更兼腰膝酸软,肾气不固者,当加续断、菟丝子以补肾固本,以调冲任。全方共奏气阴双补、清热凉血、固摄冲任,寓澄源于塞流之中而达到止血目的。

方25益肾凉血固冲汤

配方:生地黄20g,山药25g,山茱萸10g,阿胶(烊)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海螵蛸12g,茜草10g,仙鹤草15g,三七粉(冲服)2g。

加减变化:气虚明显者加生黄芪25g,牡丹皮10g,黄芩10g,地骨皮15g;兼血瘀者加蒲黄炭12g,炒五灵脂10g;出血量多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地榆炭20g,续断10g,艾叶炭6g。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服1剂,7d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补肾,化瘀止血。

临床应用:5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6例,占64%;显效12例,占21%;好转6例,占11%;无效2例,占4%。有效率为96%。

病例:患者,女,18岁。主诉:13岁月经初潮,月经先后不定期,时或淋漓不断。此次月经来潮,淋漓不断40余天,经量时多时少,经色深红。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次服中西药未愈。这次来潮前5d经量较多,后则量少不断,色深红,质稠,时有血块,少腹不适,肢体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少华,舌红苔少,脉细数。脉证合参,属肾阴不足,虚热动血,冲任失固之漏下证。方用基本方加味治疗。药用: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25g,阿胶(烊)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茜草10g,海螵蛸12g,仙鹤草20g,生地榆15g,三七粉(冲服)2g,艾炭6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5剂后,阴道流血停止,自感好转。2诊:用上方减茜草、海螵蛸、艾炭,加熟地黄15g,枸杞子12g,炒杜仲10g,菟丝子20g。取药10剂。意在补肾益精,以求其本,充养肾气以促开阖有度,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以善其后。随访3个月,月经正常而无复发。

经验体会:方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女贞子、墨旱莲、阿胶养阴止血;海螵蛸、茜草、仙鹤草、三七粉固冲化瘀止血。血止后,继用补肾固本药物以求其本,通过调节肾功能,使肾-冲任-天癸-胞宫之间保持平衡协调,开阖有度;通过补肾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诱发排卵,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

第六节简方疗法

方1

配方:阿胶、当归各30g,红花24g,冬瓜仁15g。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证:主治崩漏症。经用他法,治疗无效,或服大量补剂,血反而大下不止者,可使用本方。

方2

配方:乌梅炭、地榆炭、大蓟、茜草各60g,三七、侧柏叶各3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00目筛后装瓶备用。用时,每次服药末15g,白开水送服,每2h1次,连服数次至出血大减为止。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3

配方:黑木耳30g,大枣40g。

用法:将黑木耳、大枣洗净,共煮汤服用。每天2次,可经常服用。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止血。

适应证:身体虚弱,贫血体质者月经过多,症状有月经量多,血色淡红或红,淋漓不尽,体虚无力,疲倦乏力,少言懒动。

方4

配方:阿胶20g,艾叶15g。

用法:将艾叶洗净,入锅加清水,大火煮沸,小火慢熬2h;再加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匀,阿胶溶化后即可饮用。5d为1个疗程。

功效:温经祛寒,养血止血。

适应证:虚寒型月经过多、崩漏。

方5

配方:连皮天冬、红糖各30g。

用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1250ml煎成500ml;加入红糖再煮开即可。

温热服用,每天1次,5次即可显效。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滋肾。

适应证: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方6

配方:茶叶10g,冰糖20g,莲子30g。

用法:将茶叶用水冲泡后取汁;另将莲子用温水浸泡2h后,加冰糖炖烂,倒入茶汁拌匀,即可饮用。平时可经常服用。

功效:健脾益肾。

适应证:脾肾两虚型月经过多或崩漏。

方7

配方:三七5g,白及15g,血余炭、姜炭各10g,冰糖适量。

用法:前4味共研为末,水煎冲冰糖服。分2次服,连服5d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适应证:血瘀型月经过多。

方8

配方:毛豆角250g,太子参、黄芪各10g,食盐适量。

用法:将毛豆角洗净,太子参、黄芪洗净。将全部用料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共煮,中火煮1.5h即可。豆熟后,剥开皮食种仁,可常服用。

功效:补气止血。

适应证:气虚型月经过多,症状有月经量过多。

方9

配方:黄芩100g,陈醋250g,粳米60g,冰糖适量。

用法:将黄芩放入陈醋中浸泡10d后,滤出焙干研末;粳米煮成粥后,放入黄芩末20g,以及冰糖,调匀服食。可连服5d。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型月经过多。

方10

配方:鲜芹菜150g,白糖适量。

用法:将芹菜洗净切碎,榨汁;加入白糖调味即成。随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