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战后国际关系透视
19094400000023

第23章 中东问题(1)

中东问题是国际关系尤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问题之一。由于中东问题错综复杂,又是当今世界最动荡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矛盾的一个焦点。长期以来,构成世界几个主要热点之一。了解中东问题,对于认识整个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含义

中东作为地理概念,主要指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即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但作为政治概念,它是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欧洲的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的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特别是“中东”和“近东”,没有严格的界限,人们往往把“中东”和“近东”统称为“中近东”或“中东”。现在,中东一般指欧、亚、非三洲连结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包括巴林、塞浦路斯、埃及、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科威特、黎巴黎、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尔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也门民主共和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中东约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为7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9千万,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二、中东的战略地位及中东问题的主要含义

(一)战略地位

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把地中海与红海连起来,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大大缩短了欧亚海上交通的航程(缩短8000~10000公里)。

中东战略资源十分丰富。迄今为止,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都集中在中东海湾,它们是: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其中沙特石油储量为22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4,居世界第一。1990年海湾石油日产量160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32%,占世界石油销售量的65%,故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中东石油储量大、产量高,西方国家对其依赖程度很高。其中西欧、日本所需石油的2/3以上靠中东供应,美国所需石油的36%也需靠中东供应,且不包括美国在欧洲和远东的军事用油,它们绝大多数也靠中东供给。中东产油国从石油输出中获取巨额收入,1981年石油收入2000亿美元,2007年达3000亿美元,这些国家把大量美元存放在西方国家银行或进行投资,对西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结合部,是世界的交通枢位。苏伊士运河不仅沟通了两洋(大西洋与印度洋),而且沟通了四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最重要的运河,从俄罗斯的黑海北岸的敖德萨到印度的孟买,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道非洲的好望角缩短航程8000公里以上。可见,苏伊士运河在战略交通和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中东的空中交通和陆上交通也很重要,开罗、德黑兰、伊斯坦布尔、贝鲁特、迪拜、巴格达等都是欧、亚、非三洲最短航线上的陆空港。中东还有许多重要的海峡,如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出海口)、曼德海峡(红海出海口)、黑海海峡(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波斯布鲁斯海峡总称)、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必经水路)等,因此,中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中东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

(二)中东问题的主要含义

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其核心又是巴勒斯坦问题,并具有全局性。中东国家(除以色列)是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埃及、沙特、土尔其、伊朗、伊拉克都是该地区的大国,影响很大。

三、中东地区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阿以问题和中东战争

1.概况

所谓阿以问题就是以色列犹太人同阿拉伯人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这是中东的根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问题实际上是以色列霸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领土,以及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领土、人口、自治与独立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所以,阿以问题从另一角度也叫巴勒斯坦问题。四次中东战争就是阿以矛盾激化,以色列侵略扩张巴勒斯坦人的领土、反对巴勒斯坦人自治和独立而引起的战争。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与叙利亚、约旦为邻,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连,南端的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道,所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巴勒斯坦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0多万,其中以色列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现实

(1)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据历史记载,最先居住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是来自阿拉伯半岛上的迦南人。公元前13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人在巴勒斯坦沿海建立国家,迦南人和腓力斯人就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土着居民,今天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他们的后裔。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来到巴勒斯坦,并于公元前11世纪征服土着居民,建立了希伯莱王国。从那时起,巴勒斯坦一直处在周围大国的侵占和争夺之中,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和土尔其等外族人占领。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打败罗马帝国,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该地区,并和当地的土着居民即迦南人和腓力斯人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即巴勒斯坦人。公元11~13世纪,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和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圣城)先后被欧洲十字军占领。自公元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1917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当时在巴勒斯坦人的70万居民中,犹太人只有5.6万人,还不到阿拉伯人的十分之一。英国为便于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制造民族纠纷,造成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即以色列人两个民族的严重不和。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承认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的“贝尔福宣言”,并支持犹太人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引入巴勒斯坦定居。在英国占领的30年(1917~1947年)间,犹太人猛增至70万,为30年前(1917年)的12.5倍。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命名的“贝尔福宣言”实质上是英帝国主义玩弄“分而治之”的手腕,挑起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民族不和,以便巩固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殖民统治。美国力图借此把它的势力渗透到中东,于1918年承认这个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即英王派总督统治英帝国以外的地区。英国利用它的统治地位,大力推行“贝尔福宣言”,使大批犹太人被移入巴勒斯坦,这就为重建犹太国,挑起阿以矛盾冲突制造了历史根源。

(2)巴勒斯坦问题的现实根源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英国在国势下降和当地阿拉伯人的不断反抗下,决定将其统治势力撤出巴勒斯坦,准备让犹太人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因而把所谓巴勒斯坦的分治问题交给联合国讨论。1947年11月,联合国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个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届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即现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代表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国家),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和犹太人独立国(即现在的以色列国),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决议还规定,耶路撤冷市应建立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现在耶路撤冷市在美国的支持下,被以色列占为都城)。这个决议实际上是分裂巴勒斯坦,并使犹太复国主义的统治合法化,因此,遭到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坚决反对和抵制。1947年12月8日~17日,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的总理和外长在开罗开会,发布声明宣告: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决战到最后胜利。

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霸占了整个巴勒斯坦和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并将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赶出家园,形成了战后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据1974年统计,巴勒斯坦难民共180万人,其中100多万流落在邻近的阿拉伯国家——约旦75万、黎巴嫩20万、叙利亚15万,流落在以色列侵占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各有30万,还有10万人散居其他地区,50万人仍在以色列的统治之下,被剥夺了种种权利,深受迫害)。因此,巴勒斯坦人民一贯要求恢复他们的民族权利,为重返家园以及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努力。这可以说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实质,也是阿以矛盾的焦点所在。由美国一手炮制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不顾当时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所占土地面积的94%的事实,把巴勒斯坦领土的57%划给以色列犹太人,因而遭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即是这样,在美国的纵容下,1948年5月14日夜,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西部单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企图代替英国而操纵以色列,因而第一个予以承认。一个人为制造的“以色列国”就这样出现了,而巴勒斯坦人因受美、英和以色列的种种阻挠和蛮横干涉而未建成自己的国家。为此,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为重返家园,建立自己的国家而与美国支持的以色列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种斗争的集中表现是四次中东战争。因此,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中东所有复杂繁多的问题核心。

3.四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民族权利而斗争

四次中东战争概括地讲,就是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武装——巴解组织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发生的武装冲突,因为交战双方都是中东国家,因而国际政治称为中东战争。关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两个独立政治实体,我国早年是承认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4年6月成立的以阿拉法特为首的被中东阿拉伯国家一致承认的唯一合法的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政治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的合法的代表,没有承认以色列,当然也没有与以色列有任何外交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东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1992年中国与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当然,我们依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四次中东战争的概况。

(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阿拉伯联盟各成员国决定出兵反击。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五国的军队从东、北、南三面向以色列军队进攻,粉碎了以色列军队的抵抗,取得了不少胜利。英国为了借助阿拉伯国家的力量反对美国,便向阿拉伯军队提供武器弹药,支持他们作战。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不久改变了态度,5月29日,安理会通过了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停火四星期的提案。在停火以后,英国不再援助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乘机从美国等国家运进了战斗机、重型装甲车和火炮,大大增强了作战能力,使军事力量发生了对阿拉伯国家不利的变化。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全面进攻,很快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在10天内侵占了巴勒斯坦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12月底,以色列的机械化部队从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地区)侵入埃及的西奈半岛。1949年1月6日,埃及政府被迫与以色列举行停战谈判。从2月到7月,埃及、黎巴嫩、约旦和叙利亚分别与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通过战争侵占了6700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国家领土,控制了巴勒斯坦土地的4/5,大批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散落在各阿拉伯国家的难民。联合国在1947年关于分治的决议中规定要建立的阿拉伯巴勒斯坦国家始终没有建立。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向阿拉伯国家侵犯,使中东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冲突中。可见,第一次中东战争本来是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的斗争,但在美英的操纵下,使阿拉伯人民的斗争受挫。

(2)第二次中东战争(涉及苏伊士运河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可以说是英、法利用苏伊士运河事件伙同以色列首先挑起的。所谓苏伊士运河事件就是埃及在1956年从英法殖民者手中收回运河主权的事件。1956年6月,根据英国和埃及在1954年签订的协定,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从此,埃及结束了被英军占领74年的历史,但苏伊士运河仍由英法殖民者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运河航道由埃及管理,埃及将用运河公司的收入来建造阿斯旺水坝。这给帝国主义特别是英法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这就是苏伊士运河事件。英法不甘心退出苏伊士运河,为了挽救自己的失败,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发动了对埃及的侵略战争,从此拉开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