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战后国际关系透视
19094400000008

第8章 苏美争霸及国际格局的多元化——60年代至80年代的国际关系(3)

进入70年代,由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加入,壮大了联合国第三世界的阵营,他们排除美国干扰,坚决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席位。1971年1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联合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多数获得通过。10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就联大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决议致电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秘书长及联合国所有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中国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一切活动将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平等合作,共促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事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十分重大,它即是对美蒋的沉重打击,也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标志着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已经过去和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美关系的改善及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开始,中美关系对抗了20多年。进入70年代后,会迅速改善以至于建交呢?这是由7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决定的。7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美苏争霸,而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攻势,美国力不从心,借中国抗衡苏联就成为美国的一张王牌,而苏中矛盾正好为美国打中国牌提供了机遇,这一点说明美国首先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国,这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首要背景。其次,美国在经济上也有求于中国。70年代初的中国虽然还未对外开放,但潜在的巨大市场对美国资本家有巨大吸引力。从这一点上说,中美关系的改善是美国政府顺应美国垄断资本家利益的需要,当然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有我们中方的因素,那就是中国从主观上也不愿意与美国对抗,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对抗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在苏联与我们把关系搞僵后,如果继续与美国对抗,中国的国防压力十分巨大,贫困的中国要承担巨大的国防压力,那是很可怕的,毛泽东主席在60年代后期对此经常忧心重重。因此,改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和中国国家利益,因此,进入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时机已经成熟。1969年尼克松关岛讲话中提到中国也是多个重要力量之一,已经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发出了信号。

为了改善中美关系,美国开始有一系列行动向中方示好。1969年7月,尼克松发表关岛讲话的同时,又宣布美国放宽对华贸易和美国人到中国旅行的限制。8月,尼克松又请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领导人转达美国不同意苏联建立亚洲安全体系的建议,不参加孤立中国的安排,希望与中国对话,反对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10月,美国又通过巴基斯坦转告中国,它将撤走在台湾海峡巡逻的驱逐舰。对于美国上述种种试探,中国都及时做出积极反应。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向《时代》周刊记者公开表示想访问中国的愿望。他说:“如果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10月下旬,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总统的宴会上,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

当然,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毕竟中美对抗了20多年,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打中国共产党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因此,当中美关系改善的实际过程到来之际,得有一个前奏,那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先派特使绕道巴基斯坦到中国访问,为总统访华打前站做准备。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先生两次经巴基斯坦到中国秘密访问,为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做好了准备。

1972年2月21日~2月28日,尼克松总统率领由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和新闻记者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访华。登机前,对媒体发表讲话说:“坚冰已经打开,现在该是试探水有多深了”。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会见,周总理同尼克松进行了五次会谈。两国政府首脑就关系改善以及建交的会谈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双方都深知双方的分歧很多,但同意将分歧提出来,求同存异。中美双方经过6天反复磋商和对《联合公报》文本多次修改后,于2月28日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的基本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双方承认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根本不同,但两国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理解和友谊,双方都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世界霸权;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关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重申了自己的一贯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早已回归中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方在《联合公报》中还指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改善和正常化的主要障碍,全部的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在《联合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重申了它对由中国人民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今天,我们如何理解《上海公报》精神呢?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首先要看到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尤其是美国。因此,中国重申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美方基本上是认可或同意的,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这就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台湾问题上是有很大分歧的,甚至可以说是根本分歧。关于这一分歧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委婉地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对此《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的“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为什么美国不直接在《公报》中声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显然这是美国为以后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在做准备,在打埋伏;另一点就是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上,当时我们强调的“解放”即使用武力解决,而美方强调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而且把我方要求全部撤走美在台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与我们是否使用武力解决台湾联系起来,这都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所不能接受的。但分歧反映了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台湾,作者注)”。今天,中美关系发展的现状也确实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无论中美关系改善的分岐和矛盾有多大,正如周总理当年讲的“求大同,存小异”,中美关系毕竟改善了,美国承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合法政府。因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增进两国人民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合作,以及维护亚太乃至世界和平都有重大作用。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但是从1972年的关系改善到1979年建交,中间时隔7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以及美台关系由官方关系改变为非官方关系有一个过程,中国对中美建交有三原则要求,即断交、废约和撤军,也就是说美国要想与中国建交,就必须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走美国的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扫除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障碍,而以上三原则不可能在中美关系改善的一开始,即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就全部解决。因此,从中美关系改善到中美建交必然经历一个时间上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离不开国际关系发展的大背景。到70年代后期,苏联在全球范围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战略进攻咄咄逼人,加速了美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双方经过1972年关系改善以来的长期接触、磨合与斗争,终于决定于1979年1月1日起建交,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

中美建交,结束了长期以来两国关系不正常的状态,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对于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维护亚太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3.中日建交及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交往甚多,古代友好交往更多。近代以来,日本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与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一样,加入到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行列之中。由于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小,资源极为贫乏的岛国,因此,在近代以来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较其他西方国家更为疯狂,更为野蛮,更具破坏性。1894~1895年甲午海战后,掠夺了中国宝岛台湾,1931年“9·18”事变后又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大半河山沦落日寇之手。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侵略者才被赶出中国,并按照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议归还了中国宝岛台湾。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完全追随美国外交,支持蒋介石集团,反对共产党,与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建立官方关系,签订所谓的日台和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直到1972年中日建交前,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其《上海公报》的发表,震惊了全世界,日本朝野十分惊讶,也十分气愤,认为美国不给自己的伙伴日本打招呼,越过自己兄弟的家门口,悄悄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实在是不够朋友。日本政府在对美国的“越顶外交”生气之余,也开始考虑改善日中关系。其实,战后以来,日本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加以敌视,这既有日本国内的原因,更有美日同盟施加压力和美国外交约束的因素。长期以来,在美国外交的约束下,日本不敢与中国有任何交往,美国怎样敌视、封锁、制裁中国,日本也紧随之。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长期敌视新中国,也受到了日本国内一些对中国人民友好的人士的不满和反对。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日本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团体、人士、企业界朋友等长期反对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外交,敌视中国的做法,这些友好团体、人士、企业界朋友长期的努力,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做了很大贡献。当美国的“越顶外交”行动发生后,日本政府如梦初醒,加速了日中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及外相大平正芳率日本政府代表团访华,开始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质进程。中日建交的谈判围绕战争责任、台湾归属和结束战争状态等问题,双方举行了四次首脑会谈和多次外长会谈。

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田中首相表示,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日本方面想用这种轻描谈写的措辞将日本侵华战争的责任一笔了之。对此,周恩来总理严肃指出,“添了麻烦”这句话,就像不留神把水泼到妇女裙子上表示的歉意,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和谢罪用“添了麻烦”来表达,在中国人民中间是行不通的,而且会引起强烈反感。在中方的坚持下,最后日本在联合声明中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从而明确了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关于台湾归属问题,日方一方面承认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项原则,同时又以中国政府的实际统治权未管辖到台湾为由,提出不能同意日台和约是非法无效的且必须予以废除的主张。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日方表示理解和同意。

关于结束战争状态的问题,中日双方也进行了多次争论,最后达成基本一致。总之,双方经过多次艰苦谈判,9月29日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其主要内容有:(1)中日两国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2)中国政府宣布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3)两国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议为目的谈判;(4)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