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基础知识
19095100000014

第14章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3)

其次,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着本质,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从属于本质的。没有不表现现象的本质,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脱离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也是不存在的。比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这一本质特征,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通过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凋谢、枯萎等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的,其中每一种现象都从不同的阶段和侧面表现了植物生长过程的本质;人的肠胃疾病是通过胃纳不佳、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的,其中每一种现象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肠胃疾患病变的本质;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总要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每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人的思想品质。即使假象也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分析现象,揭示本质

把握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提高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任务,告诉我们认识了现象不等于掌握了本质,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对于雷电,人们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知道了这种现象,但直到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大胆的科学实验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是云中放电。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都是告诫人们,要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很难的,不要轻信一些人的表面现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一些青年网上交友,轻信网友的花言巧语而上当受骗,这应使我们引以为鉴。

其次,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了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现象表现着本质,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本质的认识。认识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的现象,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正是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大量的电火花现象和雷电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出雷电现象的本质。

二、分析偶然性,揭示必然性

科学发展史上,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几乎同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19世纪40年代,德国青年医生迈乐、英国业余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等人,几乎同时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和博物学家华莱士几乎同时独立地提出了生物进化论;1974年,丁肇中教授发现J/y粒子,差不多同时,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教授也发现了这种粒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巧合呢?这涉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必然性是指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日夜交替、四季更替、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等,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都具有必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例如,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寿命再长也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性。但一个人究竟死于什么原因、什么时间,这又带有偶然性。又如新社会代替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至于某一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一历史转变,则又具有偶然性,它决定于这个国家当时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等多种因素。再如,如果一只苹果因为成熟而从树上掉下来,这是苹果自身特点和万有引力共同作用的必然性,但如果这只苹果掉下来恰好砸在某人头上,这就是一种偶然性。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源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是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前途和命运。而偶然性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事物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只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不同的具体特点和面貌。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总是在大量的偶然性变动中贯彻自己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些看来是纯粹必然的过程,也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包含其中,并通过这些偶然因素表现出来。比如,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太阳系诸行星好像是以纯粹必然性循环往复、始终如一地运动着,似乎找不到什么偶然性。实际上,宇宙中的无数天体由于万有引力的普遍作用,它们都会以不同方式影响到整个太阳系的运动,使诸行星绕太阳旋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摄动或摆动,在必然运动中表现出过去人们难以察觉的偶然性。天体的机械运动尚且如此,更为复杂的运动,就更不可能有排除偶然性及其作用的纯粹必然性了。

另一方面,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例如,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其背后隐藏着必然性:麻痹大意。如果司机麻痹大意,迟早会发生交通事故。至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及怎样出现则是偶然的。又如在社会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出现都带有偶然性。但这种偶然的背后,是受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支配的,是历史必然规律的表现和补充。所以,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

再次,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两者割裂开来,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存在,或把一切都看成偶然的否认事物发展有其必然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从偶然中揭示必然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提高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发现和利用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要告诫人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

其次,我们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并通过偶然现象揭示其背后的必然性。在科学发展史上,电流磁效应、X射线、青霉素作用的发现等,都是科学家通过抓住和分析偶然现象而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放电管做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偶然发现两米之外的铂氰化钡屏上发出荧光。他抓住这一偶然现象,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未知的射线在起作用,他称之为X射线。实际上,在伦琴之前也有人发现过同样的偶然现象,但因为没抓住它深入研究,也就没有发现X射线。所以,重视分析偶然现象,才能揭示必然性,推动科学进步。如果排斥偶然性,就会错过科学发现的时机,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因此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念是错误的。

三、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有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时间上先后相继,即通常所说的“前因后果”。但并不是所有在时间上先后相继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有些联系是因果联系,如摩擦生热,风吹草动,热胀冷缩,熟能生巧等等。这些联系既在时间上先后相继,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而属于因果联系。有些联系虽然在时间上先后相继,如春去秋来,秋尽冬至等,但它们之间没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而就不属于因果联系。所以,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后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头脑中的因果观念无非是客观的因果联系的反映。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事出有因,因必有果。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它们也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如果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如摩擦生热,绝不能说成热生摩擦;地球公转引起四季更替,而绝不能倒过来说四季更替引起地球公转。在国际社会中,侵略者的侵略会引起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奋起反抗,如果颠倒因果,把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说成原因,把侵略者的侵略说成结果就是十分荒谬的强盗逻辑。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只有对结果而言才成为原因,结果只有对原因而言才成为结果。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如在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燃烧引起爆炸的一连串因果联系中,发热是摩擦的结果,又是燃烧的原因;燃烧是热引起的结果,又是爆炸的原因。

第三,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比如,热是引起燃烧的原因,但燃烧反过来又成为产生大量热的原因。生产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等等。

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