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相处进退自如
19095700000027

第27章 这样与客户相处最有效(3)

2.背道而驰法

顾客不想购买你的商品,有时是因为你所售的商品有点瑕疵。对于此种情况,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胆指出。这样,顾客会在意外之余,油然产生一种信任。

王小姐去服装市场购买衣服,她找到了一件款式、颜色比较称心的套裙,可惜这件套裙上有一处小毛病。文静的王小姐发现后,并没有告诉售货员,而是想到别处看一看。

这时,售货员说话了:“欢迎您来到我们店,可惜这种式样的衣服就一件啦,并且这一件还有点小毛病,我如果长得像您这样标致,我也不买。”王小姐听后心想:这位售货员大姐可真够坦诚,从她这里购买衣服肯定不会上当受骗。她转身又看了看那套裙,觉得虽然有点小毛病,但并不显眼,算不上什么问题。于是,王小姐心情顺畅地购买了这套衣服。

3.热情有加法

顾客在你商店挑选了半天,没有购买一件商品。这时,你可能会生气。假若你不将不满意的心情表现出来,并且对此时不想购买的顾客更加热情,说不定,为你感动的顾客会回转身来,心甘情愿地买走你所售的商品。

一次,一个旅游团不经意地走进了一家糖果店。他们在参观一番后,并没有购买糖果的打算。临走的时候,服务员将一盘精美的糖果捧到了他们面前,并且柔声说道:“这是我们店刚进的新品种,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请您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如此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旅游团成员觉得既然免费尝到了甜头,不买点什么,确实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每人买了一大包,在服务员“欢迎再来”的送别声中离去。

4.转换语气法

银行储蓄所的营业员见一位来存钱的储户掏出来一大把硬币,便有点不满意地说:“市场上硬币这么缺,你怎么攒了这么多?这数起来多麻烦……”营业员的意见不能说不对,但这么说话很容易挫伤储户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同志,市场上硬币很缺,请您以后积攒两三块钱就来存上,好吗?我们不怕麻烦……”这样说,对方自然很愿意听从。

5.权威说服法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多用权威来说话,因此有些推销人员在卖人寿保险的时候,喜欢提到权威人士。他们一般会说:“过去有五位总统都买了我们公司的人寿保险。”“你们厂的经理也买我们的人寿保险。”大家会想:经理那么精明能干,都买他们的人寿保险,看来是不错,买吧。于是,销售人员没有做太多的工作,人们就买了。

要打动客户的心,就要付出你的真诚

作为销售人员,你总要与客户有所接触。不论你的工作是何种性质、客户是何种类型,你都应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客户。

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要属销售人员的工作最为艰难了,他们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面对的拒绝、尴尬等情况也是最多的。

人与人之间,真诚是很可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被他人真诚对待,同样,别人也对我们抱有同样的期望。客户也不例外,与客户的接触也只是更加具体化了的人际关系,所以真诚的态度在与客户的交往中,也一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们知道,现在几乎都是买方市场了。卖车着实让销售商们大伤脑筋,他们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又送礼品、又打折,甚至将自己的利润大幅让出,也很难赢得消费者的欢心。但北京女汽车销售员李文不仅卖得车多,而且客户常常反过来送她礼物,还常来看她。她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以真诚的心面对客户。

李文与她的很多客户都常有联系,其中一位外地的客户,打了很多次电话咨询买车的事,后来又没消息了。大约过了两三个月,一天下午,他忽然打电话说要过来买车,而且当天就得提走。但客户赶到李文所在的公司最早也得5、6点钟,而李文公司的银行4点就不收款了。李在确定他肯定要买车后,赶快联系了一家24小时收款的银行,只是这家银行收款也只到晚上10点钟。

直到晚上8点多,客户忽然来了。本来时间还来得及,可他又提出价格问题,一定要李文让利。李文只好解释已经给了他最优惠的条件,不可能再改变。可该客户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说不买了。而那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李文让他们想好,如果不买,她也不能再等了,况且银行马上就不收款了。

客户走了以后,李文想他们大老远来,应该不会就此罢休,于是就多等了一会儿。果然,快9点40时,李文刚要离开,他们又打电话说马上过去提车。那天到最后办完手续,已是夜里12点多了。那位客户也感到有点儿过意不去,坚持把李文送回家。后来,还时常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去保养维修车子或有机会到北京,也总要去看一看,带些土特产什么的。

其实李文所做的很简单,就是设身处地为客户考虑,所以客户就喜欢与她非常交心。

与客户打交道,客户对你的信任非常重要。而你必须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客户,真心从客户的角度着想,让他觉得你确实是为他着想,他才会信任你。只有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留住他。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能抓住每一个客户,这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一定要在第一次接触中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他的心理,揣摩他心里在想什么,他要的是什么。

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当然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彼此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的,但这并不应该影响你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对方。你以真诚之心去待他,设身处地为他考虑,他是能感觉出来的。一旦建立了信任,他就会非常重视你的建议。

还是以李文所经历的事情为例。

一段时间,李文公司的红色车卖不动,因此公司要求重点推这个车。有个客户要买蓝色的,当时正巧没货了。根据他的用途和工作性质,李文觉得红色对他更好,就向他介绍红色的车,而且告诉他红色的车街上跑得少,更有个性。看了样车后,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当即决定买红色的。原来,他选蓝色的,只是因为大街上跑得多,大家都说蓝色的好,而根本不知道还有红的。结果,客户很满意,也解决了公司红色车卖不动的难题。

巧借外在力量,使自己摆脱困境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在办事时,要为自己的言行寻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了这个借口,做起事来就方便多了。或者,在必要时,需要巧借外在的力量,以使自己摆脱困境。

1.借个人做幌子

一天,一位推销员来到了一个作家的家。彼此一番寒暄之后,推销员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作家的新着说:“我的上司赵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务必请您在这本书上签名。”于是,这位作家高兴地在书上签了大名,后来不知不觉地买下了来客推荐的一份保险单。

其实,所谓赵科长的仰慕只不过是个借口,目的是对这位作家进行恭维,使之麻痹。这种恭维比“我崇拜您”更容易使人接受。这种做法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一旦恭维遭到拒绝,所谓的赵科长就成了一面挡箭牌,面子不够大就是那个子虚乌有的赵科长的事情,与推销员本人是无关的。

与此类似,借个人做幌子的例子还有很多。

李俊是个百叶窗推销商,最近他瞄准了一家公司。他知道这家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访,彼此寒暄后,他说出了几句这样的话:“这次能找到你的门,是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替他向您问好。说实在的,第一次见面就使我十分高兴。听王局长说,你们的公司没有装百叶窗帘。”

第二天,百叶窗生意便成交了,虽然这个商人并不认识什么局长大人,仅仅知道有那么一个管到这个公司的局长姓王。

这个人的高明之处,就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长的介绍”这种“幌子”唬人,还真把对方给唬住了。

2.巧借众势

如果自己置身于强硬的对手面前,且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对手时,不妨引风吹火,借助旁人的威势来制约、震慑以至压倒对方,从而排忧解难,化险为夷。

一天,王丹漫步于街头,见一商贩在吆喝着兜售一种看起来还凑合的皮马甲,不由得停下来看看。

刚开始,小贩十分热情,非要王丹试穿一下看看效果。王丹见对方这么热情,就穿上试了试,还随口问了一下价钱。试穿了之后,王丹觉得效果不怎么好,要价又贵,就决定不买了。但小贩却拉下脸来,要挟道:“这马甲,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王丹意识到碰上一个强买强卖的“刺头”了,自己一个弱女子,孤身一人和他争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她看看身边渐渐多起来的看客,突然来了主意——借借众势,助助言威。于是她的嗓音一下了提高了几倍:“大庭广众之下你还敢把我吃了!现在就没有法制了吗?就不讲公理了?”

接着,王丹面向众人把事情的真相讲述了一番,然后用充满诚恳、信赖和期望的口吻对大家说:“我相信各位都是公正的,谁是谁非,请大家来评评。”

“这是卖者和买者的事,用不着别人来插手。”小贩狰狞地说。

王丹马上抢过话头,不无揶揄地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一种侠义。你蛮横无理,还不许别人说话,真是欺人太甚了。”

这下,群众的火果然被煽起来了。一位中年人首先开口:“买卖自愿,这是自古以来的公理,你怎么强迫别人买你的东西呢?”一妇女说:“做生意就应该公平讲理。既然你让别人试,就可能满意,可能不满意,试了就得要,问了价就得要,有这样做生意的吗?”一位老头也发话:“年轻人,和气生财。你这样吵吵闹闹的,谁还敢到你这里买东西啊!”……众人七嘴八舌,轰得小贩像泄了气的皮球,从王丹手中接过马甲,哭丧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王丹审时度势,借助众威,形成巨大声势,终于战胜了小贩。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说的是群众的力量最大,众口铄金,就看你会不会借。

把客户关心的问题,作为交谈的话题

销售通常是以商谈的方式进行,但销售人员和客户对话时,一直以商品为话题,其对话就显得太过严肃了。因此,对话之中如果没有趣味性、共通性是行不通的。

销售人员为了和客户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好能尽早找出双方共同的话题。所以,销售人员在拜访客户之前要先收集有关的情报,尤其是在第一次拜访时,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询问是绝对少不了的,销售人员在不断地发问当中,很快就可以发现客户的兴趣。

例如,看到阳台上有很多盆栽,销售人员可以问:“你对盆栽很感兴趣吧?假日花市正在开兰花展,不知道你去看过了没有?”

打过招呼之后,谈谈客户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气氛缓和一些,接着再进入主题,效果往往会比一开始就立刻进入主题好得多。

寻找共同话题的关键在于对客户感兴趣的东西,销售人员要多多少少懂一些。做到这一点必须靠长年积累。但涉猎的范围太广,往往博而不精,永远赶不上任何一方面的专家。既然赶不上专家,谈话就要适可而止。

日本旭光电脑公司的销售人员大村博信苦闷极了,自己销售电脑时口若悬河,谈论产品的性能如何如何好,但客户们反而都不吭声。

电脑销售不出去,他十分苦闷。于是垂头丧气地走进一家餐厅,闷闷不乐地自斟自饮。突然,邻桌上发生的一件趣事,把他吸引住了。

邻桌的一位太太正带着两个孩子吃午餐,那胖乎乎的男孩什么都吃,长得结结实实;那瘦瘦的女孩皱着眉头,举着双筷子将盘子里的菜翻来拨去,就是不吃。

那位太太有些不开心,轻声开导小女孩:“别挑食,要多吃些菠菜,不注意营养怎么行呢?”这样一连说了3遍,小女孩仍将嘴巴撅得老高。这位太太渐渐满脸怒容,不断地用手指敲桌面。

大村博信喃喃自语:“这位太太的菠菜跟我的电脑一样,销售不出去了。”正说话间,一位年轻服务员走近那女孩,凑着她的耳朵悄悄说了几句话。一会儿那女孩马上大口大口吃起菠菜来,边吃边斜视着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