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脂肪肝简便自疗
19097500000012

第12章 自我调养(2)

(1)需要摄入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纠正并存的营养不良。高蛋白质饮食,开始每天0.5克/千克体重,逐渐增加到每天1~1.5克/千克体重。高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每日摄入146.4千焦以上的热量。

(2)要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脂肪的热量以占总热量的15%~20%为宜。膳食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特殊的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辅助治疗并无必要。

(3)对不能戒酒者,应减少深海鱼油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量摄入,以免加剧酒精性肝损伤。

肝炎后脂肪肝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肝炎后脂肪肝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患者,在急性肝炎的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食欲下降,长时间进食减少,导致营养不良。一方面从体外补充营养素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热量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胆碱、蛋氨酸等去脂物质,而形成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而到病毒性肝炎的恢复期,随着病情恢复,患者食欲明显增加,往往因为过分强调高蛋白、高糖营养致进食能量过多及过分限制运动,导致病后短期内体重增加和肝内脂肪堆积。对上述不同情况,在饮食调养上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1)在肝炎急性期,对于体重不足者,宜用正平衡营养,给予必需的蛋白质,保证足够的热量,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2)对肝炎恢复期患者,特别是体重超重者。应给予负平衡能量食物,使体重逐渐下降到标准范围内,但体重下降速度不宜过快,每个月体重减少不超过2.5千克为宜。同时依据肝炎病情,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饮食中应当限制糖的摄入,对脂肪的摄入可适当放宽。

因为糖刺激肝内脂肪合成,摄入过多的糖类,又会增加胰岛素分泌,使糖转化脂肪,而脂肪有抑制肝内脂肪酸合成的作用。

因此,脂肪肝患者限制糖、限制脂肪更为重要。

(3)患有慢性肝炎的脂肪肝患者,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平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多吃高蛋白质食物和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可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不宜多吃含糖的蔬菜、水果。

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蟹黄;忌吃煎炸食品。宜多吃含蛋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芝麻、油菜、菠菜、干贝等以促进体内磷脂合成,使肝细胞内脂肪转化。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废物的排泄。另外,绝对禁酒,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辣椒、咖啡等。

脂肪肝患者吃哪些食物为宜

脂肪肝患者总的饮食原则是:食物含高蛋白质、适当热量、低糖类、低脂肪,并供应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因此,患者饮食可选择:①鱼、虾、鸡、兔、瘦肉、蛋、豆腐等含蛋白质高、低脂、低胆固醇并供应热量不过高的食物,这样就可以适当减少热能控制和减轻体重,同时高蛋白质既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又有抗脂肪肝作用,且蛋白质具有较高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可刺激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体重。适当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对脂肪肝患者有益;②黄瓜、莴苣、芹菜、扁豆、菠菜、豆芽、香菇、黑木耳、虾皮、粗粮、西红柿、西瓜、梨等蔬菜和水果及藻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多食既可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促进和维持正常代谢,纠正和防止营养缺乏,同时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也有良好作用。患者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西红柿、西瓜、梨等瓜果可加餐生吃。

脂肪肝患者如何节制饮食

人的肠胃功能有限,饮食过多则消化不良,暴饮暴食更易损伤肠胃。许多疾病都是由胃肠疾病发展而来。三餐之中,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是多方面的,因此五谷杂粮、各种蔬菜水果都要吃,不能有所偏过或偏少。油脂、肥肉、精米、细面等高档食品称为膏粱,酒肉和辛辣、咸甜、香味浓厚的菜肴称为厚味。

膏粱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消化道,损伤脾胃脏腑;油脂过多易致脂肪肝、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缺乏谷类、杂粮的摄入会导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绿茶中所含的单宁可控制人体中所产生的过酸化脂肪。

肥胖症是因脂肪摄入过多而在皮下积蓄所致,茶水表现出良好的减肥功效。茶叶富含咖啡因、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物质,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饮料。饮茶后,茶水能在体内迅速吸收和氧化,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从而及时中和因过食酸性食品而产生的血中酸性代谢废物(乳酸、尿素等),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体内组织和体液保持在正常的弱碱性状态,以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脂肪肝患者可适当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吃含动物脂肪的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特别是脑、肝、肠等),以及水产品中的甲鱼、乌贼、鱿鱼、虾和蟹黄、蚬子、蚶肉等。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禁酒和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可使大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但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时间才消退者。饮食应给高热量、高蛋白,并补充少量维生素。

如总热量足够而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

饮食中减少单糖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但要有必需脂肪酸,脂肪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为宜。治疗量维生素可纠正临床及实验室异常,但对肝内脂量并无影响。

肥胖相关性脂肪肝要减重,这可改善肥胖伴同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高糖、高蛋白、高脂肪会使体重增加、血脂增高而发生脂肪肝。所以,每日摄入脂肪不宜超过30克,少吃高糖类食物,如巧克力、奶糖、饼干糕点、面粉制品等。每日饭量(米饭或面食)控制在250克左右。

脂肪肝患者如何戒酒

由嗜酒而引起的脂肪肝,在西方发达国家最为常见,近年来我国有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造成酒精性肝病的时间约10年。开始肝硬化的时间是15年,进行性肝硬化则需20年以上。1个平均每天饮入180克酒精,在25年后可诱发肝硬化。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终转化为三酰甘油。长期大量饮酒必然会有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之中,逐渐形成脂肪肝。显而易见,本症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戒酒。戒酒会使酒精性脂肪肝停止向前发展,并有可能恢复正常;若继续饮酒,则脂肪肝有可能转化为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及解毒功能。

饮酒者喝下25克白酒,含有40%~60%的酒精,足够使肝脏忙碌2个小时来进行解毒处理。肝脏努力地对酒精进行分解,一旦分解不及或工作疲劳就会引起肝细胞损害。当肝细胞中形成各种大小脂肪球时,细胞就会膨胀起来,肝细胞的生理功能便大大减退。酒里的主要成分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例如大量饮酒后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饮酒后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都是常见的现象。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常常发生脂肪肝,对于原有肝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所以,脂肪肝等比较重的肝病患者是要禁酒的,也不能喝含有酒精的啤酒。喝啤酒的人常常狂喝暴饮,酒精的摄入总量也很可观。酒精对人体内脏的危害以肝脏最严重,主要是破坏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肝糖原的合成,使肝内脂肪聚集,随之出现肝脂肪变,形成脂肪肝和肝细胞发生慢性酒精中毒,细胞炎性变化,最后并发肝硬化。

酒精破坏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肝糖原的合成,使肝内脂肪聚集,随之出现肝脂肪变,形成脂肪肝或肝细胞发生慢性酒精中毒和细胞炎性变化,导致酒精性肝炎,最后并发肝硬化。研究表明,正常人一般每日饮酒精40克,即相当于100克40度的白酒,连续饮酒5年就会引起肝病。已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如果饮酒,极易使肝病恶化。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长期阳性的患者,如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硬化,并可促发肝癌。

又如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已经受损,对酒精有代谢功能的各种酶活性降低,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这时,即使只喝少量酒,也会对肝脏产生严重后果。

脂肪肝患者如何合理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