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脂肪肝简便自疗
19097500000009

第9章 导医解读(4)

三磷腺苷和辅酶A能防治脂肪肝吗

有资料报道,在乙硫氨酸中毒性脂肪肝内,三磷腺苷含量较正常低,如给予三磷腺苷时,见肝内脂质蓄积减少,故有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作用。对有糖耐量异常的脂肪肝患者,并用三磷腺苷和辅酶A后2~4周,脂肪肝症状即见改善,连续应用3~6个月后,肝内中性脂肪沉积可完全消失,肝功能正常。

临床应用三磷腺苷注射剂,20毫克(2毫升),肌注每日2~3次,每次20~40毫克。辅酶A注射剂,50单位,每日1次,每次50单位,静脉滴注。

三磷腺苷应用中,虽然不良反应较少,但偶尔可有胸闷、咳嗽、呃逆、无力感,个别可发生变态反应性休克,故仍须注意。

如何治疗肝炎合并脂肪肝

肝炎合并脂肪肝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肝炎尚处于活动期情况下合并脂肪肝,一种是肝炎已经痊愈或病情已基本稳定情况下发生脂肪肝。故治疗应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措施,注意饮食控制,适当给予药物支持治疗。

(1)病因治疗:首先应当判断,除脂肪肝外,是否还有肝炎活动。如果能肯定肝炎是处于稳定期或恢复期,那么就不应鼓励患者继续加强休息,而是要让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减轻体重。如果患者肝炎未愈,仍处于活动期,增加活动量只能导致病情的继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则应强调休息,以治疗肝炎为重点,适当限制总热量,保证高蛋白饮食,并尽量避免使用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药物,如类固醇激素。至于肝炎活动与否的判断,最可靠的办法是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或试行增加活动量检测转氨酶指标。

(2)饮食疗法:总的原则是控制饮食,降低体重,适当减肥。患者应多进食富含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尤其要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脂肪类和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如多吃些鸡鸭蛋白、瘦猪肉、牛肉、豆类制品、牛奶、蔬菜水果;少吃甚或不吃油炸、肥腻的食物及巧克力、糖果、糕饼等甜食。在积极进行保肝治疗的同时,注意减肥,让体重每周能保持降低0.5~1千克,最终降至标准体重或维持在超过标准体重20%以内的水平。在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与活动,做到动静结合,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练气功、游泳等,还可从事力所能及的轻工种,并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3)药物治疗:①降酶治疗:转氨酶轻、中度升高者,可选用适当的降酶药,如口服联苯双酯,5~10粒/次,每日3次,至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本品副作用很小,可长期服用,对肝细胞能起保护作用。其他如五苓丹、水飞蓟宾(利肝隆)、维肝福泰(复方树舌)片等,亦可选用。②保肝治疗:常用的有维生素C、肌苷、葡醛内酯(肝泰乐)及促肝细胞生长药等。③降脂药:益多酯(降脂灵)、弹性酶、绞股蓝总苷、多烯康及去脂类中草药,如山楂精降脂片、何首乌、灵芝等。

④维生素类:如应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等。

总之,脂肪肝是属于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只要认真对待,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

各种类型脂肪肝如何治疗

(1)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脂肪肝,与肝脏利用脂肪的能力下降有关,同时因趋脂因子的减少而使脂肪外移减少,加之过分限制体力活动、长期高热量高糖饮食而逐渐形成脂肪肝。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下降,在服用氯贝丁酯(氯贝特)类药物时,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应选用护肝去脂类药物。肝功能不正常者,可服用降酶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肝炎本身的进程。因此,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有利于脂肪肝的好转,并可减轻由于长期的肝内脂肪沉积引起的肝纤维化。

(2)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治疗:在脂肪肝的治疗中,对作为脂肪肝的基础的肥胖、营养过剩、糖尿病等病态,必须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积极治疗糖尿病等方法进行全面治疗。

不能仅期望服用一些药物,在短期内达到治愈脂肪肝的目的,也不应盲目服用降脂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加重脂肪肝所致的肝损伤。

(3)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关键在于戒酒。如果在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戒酒,肝内脂肪变性可完全恢复。酒精性脂肪肝的中晚期戒酒,已形成的脂肪肝和肝硬化的病变均可有明显的逆转。

(4)如何对待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主要是因为肝脏对脂肪代谢的能力减退,或进食的脂肪超出了肝脏对其的代谢能力。因此,其主要治疗措施是加强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同时减少饮食中脂肪的入量。治疗可选用硫普罗宁、水飞蓟类等药物治疗。降脂药物促进肝脏内的脂肪代谢,反而可加重肝脏负担。

中医如何治疗脂肪肝

正常人肝脏内含有少量脂肪,占肝重的2%~4%。在正常情况下,脂肪在人体内合成、分解、储存与转运呈动态平衡,肝脏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致使过量的脂肪聚积于肝脏,并超过肝重的5%以上,于是形成了脂肪肝。病情轻者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病情重者可出现肝肿大,肝区闷胀或疼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血脂等异常。肝脏CT和B超有助于确诊。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心、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克,泽泻、山楂、荷叶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2)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或有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当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药取法半夏、黄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黄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黄各10克,荷叶15克,生姜3片,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3)脾虚湿盛型:症见肝区不适,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濡细。

当以健脾化湿为治,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药取木香、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南星、山楂、扁豆各10克,甘草、砂仁各5克,荷叶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征象者,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黄、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适量水煎服或制成丸药应用,多可获效。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控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适当运动等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治疗脂肪肝可选用哪些中成药

(1)东宝肝泰片

组成: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维生素B12等9种药物组成。

功效:本品具有明显的去脂作用,尚有调血脂、降血压功效,并可明显改善肝病的消化系统症状。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2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脂肪肝、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

药理研究:通过对实验性脂肪肝研究证明,由于肝脏甲基供给不足,使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特别是肝内载脂蛋白复合物功能障碍,以致肝内三酰甘油的转运发生障碍,使之在肝内蓄积而产生脂肪肝。实验证明,本品对肝硬化模型肝脏胶原蛋白的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脂肪肝肝硬化的治疗。

本品对上腹不适、厌食、腹胀、疼痛且伴有明显的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改变,腹部呈肥胖并患有脂肪肝的患者亦有明显疗效。

剂型片剂。

(2)脂必妥片

组成:本品主要成分为红曲等天然药物,经现代科技精制而成。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用法与用量:脂必妥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

主治:用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引起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斑点等症。

药理研究:本品可预防大鼠、家兔实验性血脂异常的发生,在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同时,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验结果表明,本品能促进和提高脂质代谢水平。动物药理研究还显示,本品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血脂水平具有治疗和调节作用,并对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还能改善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能降低动脉硬化程度。

毒理学研究表明,连续给药3个月,对动物(犬)肝、肾功能,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影响,对动物各器官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亦未发现有任何病理变化。

临床应用中亦无明显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