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表情
面试中,应有意地纠正有碍于交流的面部不良表情,并塑造具有感染力的交际面庞,来赢得考官们的认可。
恰当的面部表情,是建立于面试者的乐观、豁达、自信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上的,但通过一些技巧的掌握,面试者有意识地加强气质的锻炼,增强心理调控能力,是能够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语言灵活自如地“说话”的。研究表明,表情语言的交流中,嘴部与眉毛的形态含有最大信息量。面试者明白这一点就能明白:只要我们表露出恰当的嘴部与眉毛形态就可以了——这就是微笑的秘密。
(三)体姿与动作
体姿在面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姿可以伴随语言对其内容做形象的说明。例如面试者掩饰自己因紧张而出汗时说“真热”,同时用手擦一擦额头。
体姿还可以表明面试者的态度,如倾听考官说话时微微欠身以表示谦恭有礼;用耸肩表示不知道或无可奈何;用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小心:有的面试者对考官的话不住地点头,会让考官以为他不耐烦,想讲话了)。当面试者情绪变化时,他的体姿还可能以“转移”的作用维持情绪的稳定,如紧张时不停地用手往上推下滑的眼镜架;说漏嘴时赶紧用手掩嘴;有时还可能在说错话而考官未发觉时长吁一口气,暗自庆幸。这些体姿与动作,面试者一般应尽量避免。
(四)目光
面试者应该重视运用“目光语言”。交谈中目光的注视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面试者应主动积极地注视考官;另一种是双向的,就是说在考官注视面试者时,面试者积极予以回报,保持与考官的目光接触。
面试者与考官保持目光接触的时间怎样掌握呢?社交礼仪一般告诉我们,长时间盯着人看,尤其对陌生人是很不礼貌的。当然考场上面试者与考官的角色就要求二者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信息交流,但面试者若长时间看着考官,也有些唐突,会造成考官的防御心理。
面试者除了把握住自己的注视方式外.还需要观察考官的目光,并对其做出灵敏的反应。如一位目光始终游离于别处的考官,突然目光注视你,那么面试者在捕捉到这个信号时,就应该主动与其保持接触,做出期待与其交流的样子,以促进面试者与考官之间的融洽。其实更多的时候,面试者的目光是结合表情、动作等进行交流的,如:面试者头略微倾斜,与考官目光接触,以表示自己对其说话内容的注意和感兴趣;面试者下颌微扬,注视考官,表示期待听到考官的提问等等。
总之,善于使用非言语交流的方法和手段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面试者去争取面试的成功。
第六节求职应答的策略技巧
一、具体实例法
为了向招聘者描述一个“与众不同”的你,进而获得应聘成功,你必须记住:不要概述,要展示。用事实来说明你所具有的能力、素质、技能,你的信仰、优缺点、好恶,以及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胜任新工作等。你可以通过“事实”、“相关细节”、“举例”、“轶事”、“具体做法陈述”等等,让对方了解你。这样做,你才可能使自己变成一个“个性突出”、“富有情趣”、“充满活力”的活生生的人——一个招聘者很容易从众多的毫无特色的候选人中记住的人。
例如,回答这样一个典型的面试问题:“你最主要的长处是什么?”
甲(采用简单的“概述”手段):认真负责。
乙(运用“展示”的手段):认真并具有责任感。首先,我以认真为荣。当我接受任务,或做一项工作时,我总是竭尽全力去做好。事实上,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向我灌输认真为本的生活态度。他们常常对我说:“只要是觉得值得做的,就应该全力以赴、认真地做好。”在我见习初期,经理曾让我负责收发。那是一项极为简单的工作,但我却做得一丝不苟。每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把当天的信件分理归类:“急件”、“非急件”、“期刊类”及“其他”,并且井然有序地分放在有关人士的桌上。有时碰到“急件”,我会附上相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材料,以便对经理及其他人有所帮助。大家对此赞不绝口。见习期满后,我立刻被任命为经理助理。我的第二个长处是具有责任感。凡是我答应的事,我一定会做到,不管有多难。事实上,朋友们都说,我是他们最信得过的朋友。
不管你是否喜欢“乙”回答,你不会不承认“乙”的回答比“甲”的回答更有趣、更富有魅力。这其中的奥妙如同商品推销术一样,光说商品好还不行,还要具体地说出商品的优越性及特性等,否则,再好的商品也难以打动顾客。然而,“具体实例法”也要做到灵活运用,否则容易使人步入误区。
二、突出个性法
怎样回答才会突出个性呢?
想要突出个性,首先就应该用事实来说话。其次,要实事求是,怎么想(做)就怎么说(当然,除一些敏感性问题需有适度的分寸之外)。例如,当你被问到:“你喜欢出差吗?”你可以直率地回答:“坦率地说,我不喜欢。因为从一地到另一地推销商品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但我知道,出差是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推销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所以说,我不会在意出差的艰辛,反而会以此为荣。因为我非常喜欢推销工作。我想这一点更重要。”又如,主持面谈的经理问你:“如果我们接受你,你会干多久呢?”如果你这样回答:“没人愿意把一生中最宝贵而有限的时光花在不停地寻找工作当中;也不会有人甘愿把他(她)所喜爱的东西轻易放弃。就拿这份工作来说,如果它能使我学以致用,更多地发挥我的潜力,而我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与技能,并且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我没有理由不专心致志地对待我所热爱的工作。”那么你所表现出的机敏、坦诚与个性一定是招聘者最为欣赏的。真实的思想与坦率的语言就是“个性突出”的最佳体现。
三、审时度势法
(1)掌握好回答问题时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面谈时间里,要得体、有效地“展示”自己,不要漫无边际或反复陈述,过多地拖延时间。
(2)一种无奈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种下意识地看表动作,演绎出的都是招聘者不同的心态。在对答中要学会破译出对方的心理,从而迅速准确地调整自己的对策,必要时“投其所好”或“草草收场”都不失为一种应急之策。
例如,一位没有相关经验的女教师,在应聘一家贸易公司总经理秘书一职时,是这样描述她的资格条件的:“我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系毕业的,有两年的英语教学经历,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中,尤其擅长口译。曾做过半年的兼职翻译,期间受到外商的称赞。去年,我曾参加过为期两个月的‘秘书培训班’,并获得了‘速记’、‘打字’、‘电脑操作’等几项结业证书,成绩优良……”
事后,这位女教师告诉我:“当时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我看到对面墙上的挂钟已指向11点20分钟时,我立即意识到不能多说了。”女教师的机敏终于使她如愿以偿。
四、扬长避短法
在某公司应聘部门的招聘面谈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你不认为你做这项工作太年轻了吗?”
答:“我快23岁了。事实上,下个月我就23周岁了。尽管我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但我却有整整两年领导学校学生会的工作经验。2003年初,我被推选为该年度的学生会主席,之后又连任一年。您可以想象,管理组织3000多名学生,并非易事,没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和领导艺术,是无法胜任的。所以,我认为,年龄固然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个人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部门经理所不可缺少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扬长避短式的回答。回答者极力宣扬个人的长处,并把自己的长处同应聘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意在变不利为有利。这里,也许你会问:如果真的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勉为其难的事情时,那该怎么办呢?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世人都有其“短处”,应聘者当然不例外。再成熟的应聘者,由于其学历、知识、见识与经历等方面的原因,总会有所不知或根本不能,这里你要勇敢地承认:“我不会”,同时做出必要而合理的解释。尽管你没有“扬长避短”,但是你的诚实、坦率却能为你化短为“长”。
五、补白运用法
在面谈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招聘者提出某个你意料之外的问题,由于问题来得突然,再加上你的口语并不十分出色,往往会措手不及,陷入尴尬的境地。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办法能够帮你缓解紧张与调整思路,那就是“补白法”。所谓“补白”,就是用一个或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但又必不可少的词、短语或句子,来连接上下文,继续你的回答。例如:“噢”、“好”、“不错”、“我想”、“我认为”、“我相信”、“有时”、“这个问题很有趣”、“这个问题本身就极富挑战性”等等。
【知识扩充】
在面试应答时有以下几种面试的错误行为务必克服:
1.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破冰”(英文直译,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2.与面试官过分“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做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列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为面试官取得某物或某种特殊商品的提议。举例来说,“我能为你买到批发价”或许是事实,或换了个场景会表现出你待人的热忱,可是在面试时则格格不入,而且会显得你在贿赂面试官。将面试官赞美得天花乱坠,即使你诚心佩服其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赞美可能遭到误解。当然,你可以这么说:“与您面晤是一种愉悦,谢谢您。”
3.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小姐,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其实,在招聘面试这种特殊的采购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即客户。一个真正的销售员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无法选择的。
对政治话题、宗教话题、心爱的明星球队或运动员,你最喜欢的可能是面试官最讨厌的,即使凭这一点就反对你很不合理性,可是也无可厚非。
4.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5.缺乏积极态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的回答、正面的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您为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6.不善于提问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面对招聘单位,首先你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你是来“找”工作的,不是来“讨”工作的。既要自信又要谦虚。其次是应聘某企业要对该企业的基本生产或销售业务,公司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作些了解,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应聘过程中,你所提出的问题,可以使招聘者窥视到你的价值观、目标和抱负、业务知识和分析能力。
应聘时究竟要问些什么?怎样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