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是一种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它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的信息,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由于这种思维是一种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寻求变异,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所以它的思维途径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思维结果富于独特性。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否具备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强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这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这样在论证命题的过程中,别人以单一角度立论时,自己能从多种角度立论;在诸多立论角度中,自己能选择最佳角度立论。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勤于思索的习惯,全面提高思维水平。如果在口才训练中,都能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和不同层次考察和分析问题,就会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能够发现他人不曾发现的问题,分析解决他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得到训练,因此提倡创造心理相容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使学生能够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多角度思考、质疑、求异的思维能力。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引导我们透彻地钻研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是因为问题所蕴含的内容是多角度考虑的依据,无论何种角度所思考的内容都是从原问题所蕴含的内容生发出来的。思考的无限性必须回到原问题的有限性上来。交际者要善于通过联想、想像、推理等方式开拓思路。
(三)延展性思维训练
延展性思维又称联想思维,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其特点是利用联想物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特点方面的相似与对立关系,在原先表面上看去并无有机联系的联想物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例如用“橘子、垃圾桶、书籍、抹布”几个词联想成文。可以从这4种事物“表里不一”的特点出发,找出橘子“才不外露”、垃圾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籍是“纸老虎”、“抹布”具有“毫不利已”的奉献精神,从而联缀成一篇短文《切勿以貌相物》。延展性思维训练的侧重点是培养人“发现”的能力。它要求人发掘自己联想思维的能力,把零散材料联接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由此显示出一定的思想意义。在延展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发现事物在“互不相关”的表象下深藏着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想像,把命题中规定的零散材料联接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由此显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
(四)纵深思维训练
纵深思维即能从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一谈的小事,或无须再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其思维形式的特点为,从现象入手,从一般定论入手作纵深发展式的剖析。纵深思考由现象简述、现象分析、现象纵深分析等三个部分组成。纵深思维训练,即在原材料已知内容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
(五)综合思维训练
高水平的口语能力,其思维过程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即强而有力的论证性。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从看似针锋相对的观点中看出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互补关系;二是能调动多个不同角度对同一命题展开论证,并分别得出一致的结论。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综合思维是论辩、交谈、讨论、商榷、谈判过程中雄辩式立论的思维主体方式。
案例4:请看《泥土的联想》中的一段。
在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地方,你常看见参天的大树,争艳的百花。它将令你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发出由衷的赞叹。然而,在这样的时刻,你是否会留意脚下的一抔泥土呢?或许你不会在意,因为它是那样的默默无闻,终生只知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泥土就像一条孱弱的小溪,从没想过像苍海惊涛拍岸;泥土就像无名的小草,从没想过像大树那样伟岸参天;它的生命只属于地平线,甘愿平凡……尽管人们不愿正视它,但它仍然甘当花木的培养者,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这种对事业始终不渝的高度责任心,正是泥土的可贵之处。我常想,护士这种职业,不正是具有泥土的这种高贵品格吗?清晨,当人们还在酣睡的时候,我们却正在巡视病房,察看病人病情变化的点点滴滴,不断地给病人注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长长的走廊,洁静的病房,洒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足迹。我们的温柔,我们的善意,使得忧郁者舒展紧锁的眉头,使得消沉者精神重新振作,使得痛苦者笑逐颜开,使得濒临死者绝处逢生……是彗星就要一闪,是昙花也要一现,是燕子就要去歌唱明媚的春天,我们愿作一抔默默无闻的泥土,让果木结下累累硕果,让花草开出灿烂耀眼之花!
案例5:在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中,某大学的团委书记这样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问:您作为一位大学的团委书记,您对您和您的同事所从事的政治思想工作有何评价?团委书记回答:我们是种树人,本来可以选择屋后种瓜种豆,这样会有很可观的收入;也可以选择庭前种花种草,这样会使人赏心悦目,而没有矛盾。但是,我们走出书房,选择了种树,在风沙中垦荒,在雨雪中种树。种树者往往是不留名的,但种树者是问心无愧的。不过,我们有时也因为护树的需要对其枝叶进行修剪。
案例6:“黔驴技穷”错在谁?传统释意: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也没有什么能耐了。
逆向辨析:
1.驴子之黔,非其本意,是“好事者”把它硬行弄去的。
2.寓言中,驴子确实显得很无能。可是驴子本身就既无与虎相斗的本领,也无与虎相斗的“野心”。试问:如果“好事者”不是让驴子去与老虎相斗,可怜的驴子会落个“技穷”而被老虎吃掉的悲惨结局吗?
3.驴子在寓言中实为一个悲剧角色,而一手导演了这场悲剧的,是“好事者”而非驴子自己。驴子被迫去应付自己无法应付的局面而导致悲惨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试问“好事者”:驴子的长处,拉车、推磨……老虎能行吗?新意立论:“黔驴技穷”,应当谴责的是“好事者”,而不应当嘲笑身受其害的驴子没有本事。“黔驴技穷”的故事,在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那些能决定他人命运、前途的掌权者,应当引以为戒。要重视人才,就应当把他们安排在最符合其个性特点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利用其专长,而不能如“好事者”那样胡乱为之,使其“丧失所长”。
案例7:《“水”的联想》对“水”就可有以下一些多维立论。
1.柔弱的点点滴滴,穿透了坚硬的岩石——成功来自于锲而不舍。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在于积累。
3.在堤坝的约束下,唱着奋进的歌——自强不息,勇于开拓。
4.溺死者,往往因受水的温柔诱惑——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骗。
5.潭水,永远也流不向海洋——安于现状,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6.对它过分地热情,它就会飘飘然——凡事要适度。
7.顺势而下,涓涓流淌——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案例8:现象简述:近年来,幸运数字,吉祥号码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数字“8”,身价倍增,电话号码、门牌号码,一沾上“8”就倍受青睐。
(1)现象分析。
①这是历史进步的标志之一。中国人不仅不再认为“越穷越革命”,而且在物质日渐富足、生活日渐改善过程中,又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喊出“想发财”的心声,无疑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②追求者对“8”的狂热迷恋,又表明了其自身精神的空虚。幸运号码拍卖场面之热烈,成交金额之巨大,自然是以富翁们的攀比、炫耀为前提的。在这些“先富起来了”的“大腕”身上,“发财后怎么办”的精神文明问题已经出现了。
(2)纵深分析。
①“8”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当时中国脑体倒挂及管理体制上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商界的瞬息万变,财运的难以把握,使有些人将希望寄托于冥冥,寄托在“8”上。
②“8”的受宠,从更深一层分析,说明中国人传统的心理定势并未改变,信天信地,信“8”信“发”,就是不敢信自己。其实,只想“发”,而没有“发”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去“发”,不要说“发”不会从天而降,就是降下来了自己也把不住,握不牢。如果中国人再这么沉浸在“8”的迷梦中,敢问“发”在何方?
第三节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语言离不开思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有目的的反映。这一反映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去进行的活动。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依靠语言表现出来,也通过语言固定下来。思维是人脑的特有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没有思维,便无所谓感情交流和信息传播,更谈不上精神生产。今天的社会,思维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人类智力开发的主要渠道,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资源。精彩的演讲以非凡的智力为基础。要想使口才交际活动获得成功,必须以思维敏捷发达为前提。口才交际的目的在于表情达意,离开了思维,就谈不上感情交流,也就没有了口才交际的内容。
(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手段,人的思维的形成、表达、感受,都要靠语言。思维活动总是凭借词语来实现的,词语的概括性使思维能够对客观事物实现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内容是观念性的东西,它须具有可知的物质形态才能表达出来。思维若不物化,就只有潜在的价值,它必须经过中介,才能转化为实际的价值,而语言正是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另外,从语言方面看,语言同样离不开思维;词汇和语法规则,正是思维的成果,是人们思维逻辑的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成果的外在表现。
(二)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口语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这个外壳表述出来的过程。“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常说的“锦心绣口、文思泉涌”中的“口”与“心”、“文”与“思”说的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人还把“思维”称作是“无声的语言”,认为语言是“出声的思维”。这些都说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密切。
思维是一种潜在的不会老化的资源。思维资源并非生来具有,而是需要经过教育训练才能逐渐成熟、运用自如。人的思维基础是社会实践。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主观世界,发展了思维。思维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人的思维正确与否的标准。口语交际的过程,正是思维的物化和外露的过程,口语交际不仅能体现思维的实践性,而且能丰富思维的实践性。所以,口才交际活动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二、内部言语规律
从语言学角度对口才交际心理的分析,是一种外部行为体系分析,这种分析方式十分重要,但对研究口语交际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说话是心理经验的符号”,而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产生运用时也认为其与心理认知话动有着重要的联系。人在口语交际时,言谈要得体、准确、恰当,不但受外部行为体系调控,也受内部心理认知活动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从外部言语行为转入内部心理机制,运用心理学,对口语交际的心理过程进行审视。通常人们把言语活动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外部言语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包括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
(一)外部言语
外部言语即言语的有声化(以声音为载体)和有形化(以文字为载体),它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包括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所以以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都属于外部言语。不论阅读、写作,还是听话、说话,都是交际双方借助语音或字符达到交际目的的外部言语活动。作为交际中介的有意义、有组织的语音和字符,就是可见和可闻的外部言语的产物。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指个体内部发生而不直接发生交际作用的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一个人当他默默地思考问题时,虽然不发出可以听到的声音,但是言语器官仍在向大脑发送微弱的动觉刺激。内部言语的特点,一是不出声,或者发音很隐蔽;二是简略性,只使用片断的语言形式,有时简缩到只有一个谓语动词,省略了大量的句子成分,一个简单的语词代表一个复杂的意思;三是个体性,它是说给自己“听”的,不与外界交往,无需受社会化的约束;四是它与人的意识密切联系,是意识的原始形态,因此它比外部言语更真实、更能体现主体意识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