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9098200000067

第67章 生涯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6)

3)讲究涵养

涵养主要是指做人的道理。涵养强调的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这对于更好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至关重要。人的性格、爱好、志趣各不相同,如何和谐融洽相处,需要有涵养,涵养强调的是包容,对他人要大度,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各不相同,每个人又都有一个期望,那就是期望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得好一些。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采取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只要是正当的,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智力体力的努力去达到的,都应给予理解和支持,排斥、歧视、看不惯、不顺眼,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理解的顽固障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都应受到尊重,人格侮辱是对人的极大伤害。无论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差异如何,人格是互相平等的。以自己的优长而傲视他人,是没有涵养、内心不和谐的表现。社会地位高的能自觉地平易近人,社会地位低的能努力地不卑不亢,值得赞美和尊敬。赞美人是君子之风,赞美人不是低俗的、虚伪的恭维,而是要充分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对别人的成就,由衷地认可。社会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宽容、包容和善良之心,就会使得冲突减少,矛盾化解,社会和谐。

如何能做到有涵养,孔夫子说要断绝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不要瞎猜疑,不要独断,不要固执,不要自以为是。讲得很到位,也很有道理。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的一幅座右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二十四个字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荣先生优秀的个人修养、学养和涵养。

荣先生一生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处变不惊,创业报国,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内涵,包含了“自我和谐、心理平衡”。

“发上等愿”,“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抱负。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发展得越充分,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结中等缘”,“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正如诸葛亮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荣先生的座右铭不仅包含着个人心理的平衡,而且还包含着内外的平衡,上下的平衡,左右的平衡,前后的平衡。平衡才能协调,平衡才能和谐,平衡才能发展,平衡才能进步。人生的成功有赖于成功的综合平衡。荣先生的座右铭告诉我们:构建和谐应注意平衡的原则。在人和事、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只有不断地努力寻找平衡,才有希望达到“和谐”的境界。

8.4.2学会感恩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1.为什么要“感恩”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地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2.“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它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这样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3.我们应该感恩什么

1)对天地感恩

我们国家传统结婚礼仪中,新人有三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后是夫妻对拜,古人将这个仪式称为“拜天地”。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去追究拜天地的深意了,只是简单理解为一种仪式而已。

其实,在古人眼里,天地是孕育我们生命的神灵,是保障国泰民安、四季风调雨顺、老百姓健康平安的保护神。在古人看来,天地赐给我们土地、水源、动植物等生活所需的一切,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大自然感恩。史书上记载的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如记载比较多的泰山封禅,都是古代帝王代表天下苍生跪拜天地,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并为天下众生祈福。

我们有句古话叫作“伤天害理”,它是对那些做出非常邪恶事情的人最严厉的一种谴责。所谓“伤天”,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破坏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等,古人讲的可能是破坏风水,等等;至于“害理”,其实就是违反做人的基本原则,违背道德观念、风俗和公共准则,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违反游戏规则。这些,在古代都是非常严重的罪行,都是严惩不贷的。如果按照古代的标准衡量我们,“伤天害理”的事情恐怕是太多的,那些为了挣钱而不惜污染水源、破坏自然平衡的行为比比皆是;那些为了标新立异而破坏风俗和人类道德的事情俯拾皆是。也正因为有了古人对自然界严格的遵循和保护,我们才从先人手里接过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可以说,我们现代人对自然的破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是典型的伤天害理的行为。

大自然在亿万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今天的生态平衡,是其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以我们人类有限的历史还不足以破译自然界的全部奥秘,我们没有理由随便改变它。纵观人类近代史,由于大规模改造环境所引发的生态灾难,屡见不鲜。在经过历次教训后,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要尽可能的回避大规模改造环境的行为。比如说大型或特大型水利工程、核电站等,现代西方社会一般是不做或者尽量少做。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科技手段还不足以对由此带来的生态改变做出全面评估,一旦造成大规模生态改变,超出自然界的自然调节和承载能力,这种影响将是致命的、不可逆转的,我们将无法承受这种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