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治病养病宝典:中医西医对照
19099500000011

第11章 循环系统疾病(4)

七、预防与保健

(一)怎样对冠心病进行按摩治疗

冠心病除了采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外,按摩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或患者家属如能正确地施行按、压、揉、推、拿等手法,同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穴位和按摩手法简介如下:

(1)点按内关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旁络三焦,其经络循行路线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内侧,下行至中指指端。中医学认为,心经为本经,心包络经则与心经互相联络,心脏有邪,心包络直受其过,若心脏有病,可以反映于心包络经,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2)揉灵道穴。灵道为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位于小指内侧腕关节上1寸(指中医的同身寸法)处。有人发现,约91%的冠心病患者,左侧灵道穴有明显的压痛。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日上下午各揉1次,10日为1疗程,间歇2~3日,可进行下一疗程。经观察,揉按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亦有改善。

(3)揉膻中或膀胱经之俞穴。选穴膻中或背部两侧膀胱经之肺俞、心俞、厥阴俞等穴,用拇指做按揉法,腕推法,一指禅点按法,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强心药及其他药物。治疗一疗程后随访观察30例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者,结果,胸痛心悸、气短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哪些

随着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冠心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即为易患因素,或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性别:在美国多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3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在我国,男女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LDL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国——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长得胖就是因为吃得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四)预防冠心病有哪些措施

(1)合理调整饮食:一般认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补充维生素C、B、E等,限制食盐和糖类的摄入,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加强体力活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3)控制吸烟;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着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4)治疗有关疾病: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五)猝死急救

猝死突然发生时,应争分夺秒急救,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将患者仰卧在木板或地上,用拳叩击患者左侧胸部2~3下后,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吹气1次,时间为1秒钟,然后用一手掌根(另一手重叠在该手上)按压在胸骨下1/3与2/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按压,然后放松,连续按压5次。再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此循环。一般每分钟人工呼吸16~18次,心脏按压80~90次,要抢救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第三节心律失常的人要学会自我监测心率

一、简介

心律失常是指,在心脏冲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15%,室性期前收缩为14%~16%,房性期前收缩为5%~7%,心房颤动为11%~15%,房室传导阻滞为5%~7%,其他各种心律失常5%~8%。

二、表现

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三、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心律失常的病史,及(或)有心脏病的诊断病史。初发病者须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2.临床主要表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心脏听诊可闻及心率或心律异常,或数或缓或迟,或有期前收缩,或有歇业。脉搏常呈结、代、促、疾、迟、数、沉、涩等。

3.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均可显示心律失常的异常指征。

四、治疗

中医治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正常的心律和血液循环,必须依赖心阴心阳的相对平衡来维持,如果心阴心阳不能保持其相对平衡便会发病。

心虚胆怯

【症见】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

舌苔薄白,脉动数或虚弦,或促。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甘麦大枣汤。

党参15克,茯神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龙骨30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

随症加减: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12克,柏子仁12克,以助养心宁神;善惊易恐者,加磁石30克(先煎),滑石粉1.5克(兑服),以助定惊宁神。

痰热扰心

【症见】心悸而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促。

【治法】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5克,枳壳12克,竹茹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远志6克,酸枣仁12克,甘草5克。

随症加减:痰多、便秘、烦躁者,加青礞石30克,以重坠泻热,化痰定惊。

心脾两虚

【症见】心悸头晕,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或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丸加减。

党参15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龙眼肉9克,酸枣仁12克,远志6克,木香10克。

阴虚火旺

【症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苦或无苔,脉细数或细促。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生地黄12克,玄参9克,麦冬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酸枣仁12克,柏子仁12克,远志6克,五味子6克,桔梗3克。

随症加减:口苦心烦,加黄连5克,焦山栀9克,以清心泻火;手足心热,梦遗腰酸者,加黄柏9克,知母9克,以滋肾泻火。

心肾阳虚

【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白,形寒肢冷,或心悸伴眩晕,泛恶,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12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附片9克,干姜3克,党参15克,麦冬12克。

随症加减:水饮内停,心悸伴眩晕,脘痞恶心,溲少肢肿,渴不欲饮者,加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半夏10克,以助温阳利水化饮;心悸、胸闷如窒,经常昏厥,脉迟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人参9克,当归9克,以温通心阳,补益心气。

心血瘀阻

【症见】心悸胸闷,或伴气短乏力,心痛时作,或见情志抑郁,胸胁刺痛,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或弦结。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

桃仁9克,红花9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生地黄12克,当归9克,延胡索9克,香附9克,青皮6克。

随症加减:气短、乏力、心悸者,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9克,以补益心气,温通胸脉;伴情志抑郁,胸胁刺痛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助疏肝解郁。

验方

(1)窦性心动过速:多用滋阴补肾,养血安神宁心法。临床多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生地黄15克,人参6克,丹参15克,玄参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远志6克,桔梗6克,当归身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柏子仁15克,酸枣仁12克。

(2)缓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等,结合临床症候所见,多用温通心阳、温补肾阳等法则治疗。

温通心阳用:①桂枝汤(《伤寒论》)。桂枝15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②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黄1.0克,附子15克,细辛6克。

③四逆汤(《伤寒论》)。附子15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

温补肾阳用:①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12克,山药12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0克,附子15克,肉桂10克,杜仲12克,甘草10克。

②肾气丸(《金匮要略》)。熟地黄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附子15克。

③鹿茸3g,每日1次,3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7~10日,可连续应用3~4个疗程。有很好的补肾阳,温命火之作用。

(3)各类期前收缩:多用气血双补法治疗。常用方有:

①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12克,桂枝10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火麻仁12克,大枣10克,阿胶15克,红参10克。

②十全大补(《和剂局方》)加味。黄芪20克,肉桂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人参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2克,苦参10克。

③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4)心律失常有气虚血瘀见症者多选用:

①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尾15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红花6克,桃仁10克,枳壳12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赤芍12克,桔梗6克。

③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蒲黄10克,五灵脂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