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治病养病宝典:中医西医对照
19099500000018

第18章 消化系统疾病(2)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反复的根源在哪里

一、简介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特征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与饮食有关,可伴泛酸、嘈杂感、嗳气、反胃、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吐血、便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5.23:1~6.5: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二、表现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部疼痛,胃溃疡常在剑突下或偏左,进餐后1~2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胃排空后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在剑突下偏右,多于空腹时发生,进食后缓解。发作与季节有关。常伴有反酸、嗳气、流涎、恶心、呕吐等。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瘦及贫血。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

三、诊断依据

1.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中上腹部疼痛。

2.可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及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

3.胃镜或上消化道钡剂检查(GI)可发现龛影。

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2.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3.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要强调治疗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4.选择药物要效果好、价廉、使用方便和个体化;

5.必要时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上既有相同之外,亦有异处。相同点在应用制酸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及一般碱性药物)杀灭HP;不同点是胃溃疡的治疗需用促进胃排空药物如吗丁琳、西沙比利等,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不宜应用,而多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等。

2.溃疡的治疗在初治或病情较轻者,可先采用H2受体阻滞药,无效或顽固性溃疡或有并发症者改用质子泵抑制药。

3.可辨证加用中药或中成药。

(二)中医治疗

一般来说新病多实证热证,久病多虚证寒证,更久则应有血瘀或虚实夹杂证。临床上治疗应从肝、从胃或肝胃同治,常用疏肝和胃法、健脾益气法、温中散寒法、滋阴养胃法及标本同治的原则,且常根据其他脏腑阴阳偏衰的不同,分别加用补肾、泄胃热、活血化瘀、补气化瘀药物治疗。

肝气犯胃

【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则舒,情志不舒时加重,泛吐酸水,胸闷喜太息,食少。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6克,枳壳15克,香附12克,香橼9克,佛手6克,绿萼梅9克,白芍9克,川芎6克,陈皮6克,甘草6克,煅瓦楞子30克。

随症加减: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9克、木香6克,以理气止痛;嗳气泛酸口苦者,加左金丸9克,以辛开苦降。

肝胃郁热

【症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食入即痛,泛酸嘈杂,口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和胃泄热。

【方药】化肝煎加味。

陈皮9克,青皮9克,延胡索9克,白芍9克,栀子9克,牡丹皮9克,黄连3克,吴茱萸2克,大黄6克,煅瓦楞子30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痛势已缓和,肝胃未调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以清热解郁。

胃阴不足

【症见】胃痛隐隐,饥饿时加重,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石斛9克,当归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火麻仁15克,白芍30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胃痛甚者,加用佛手9克,八月札12克,香橼皮12克,以加强理气功效而不伤阴;五心烦热者,加黄芩9克,淡豆鼓9克,以清心除烦;大便干燥者,加生首乌30克,郁李仁9克,以加强润肠通便的功效。

胃络瘀血

【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甚者呕血、便血。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法】和胃化瘀。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蒲黄9克,五灵脂9克(包煎),丹参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香6克,砂仁3克,延胡索9克,青皮6克,陈皮6克。

随症加减:呕血者属热者,加用泻心汤,以清热泻火止血;呕血属寒、或见黑粪者,用黄土汤,以温中止血。

中焦虚寒

【症见】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或迟。

【治法】健脾温中。

【方药】黄芩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白芍18克,饴糖30克,高良姜9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泛酸重者,去饴糖;呕吐清水多者,加用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以和胃化痰降逆;便血者,加用黄土汤治疗,以温中止血。

中成药

1.气滞胃痛冲剂

功效主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院胀痛、胁腹胀满者。

用法:口服,每次1袋,1日2~3次,开水冲服。4~6周为1疗程,疗效满意,止痛效果明显。

2.四逆散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和胃止痛。适用于气滞型或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症见院腹胀痛、口干心烦者。

用法:每次9克,每日2次,开水冲泡或炖服。四逆散具有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抗溃疡等多方面作用。

3.健同愈疡片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收敛生肌。适用于气滞型、郁热型或气虚型胃溃疡,症见胃脘胀痛连胁、心烦易怒或伴纳少乏力者。

用法:口服,每次4~6片,每日4次。健胃愈疡片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与雷尼替丁相似。

4.益胃膏

功效主治:清热和胃,理气止痛。适用于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院胀痛、烧灼感明显者。

用法:温开水冲服,每次15克,早、晚各1次。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具有抗溃疡作用。

5.胃乃安胶囊

功效主治:补气健脾,清热益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适用于各种证型的消化性溃疡。

用法:口服,每次1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对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顽固性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无论胃酸水平如何、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均有显着疗效。

6.九气拈痛丸

功效主治:理气和胃,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型。或血瘀型消化性溃疡。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辨证为气滞血瘀或兼有寒凝者,效果良好。

7.乌贝散(胃溃疡粉)

功效主治:制酸止痛,收敛止血。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症见胃痛泛酸者。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3克。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加倍用量。饭前温开水送服。

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良好。

8.204胃药片

功效主治:理气和胃,制酸止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有胃痛泛酸症状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日服4次。3个月为1个疗程。

9.阴虚胃痛冲剂

功效主治:生津养胃,行气止痛。适用于阴虚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口干舌红少苔者。

用法:口服,冲剂为每次1~2袋,每日2~3次,开水冲服;片剂,每次6片,每日3次。

10.香砂六君丸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理气和胃。适用于气滞型、气虚型或痰湿中阻等证型的消化性溃疡,症见脘腹胀痛、纳少乏力或恶心呕吐明显者。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

11.海洋胃药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制酸止痛。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冷痛、纳少乏力、吐酸嗳气者。

用法: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较好疗效。

12.黄芪健中九

功效主治:益气温中,和胃止痛。适用于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纳少乏力者。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可抑制胃液分泌,使胃液的pH升高,降低游离酸及总酸度,对试验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13.理中丸

功效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适用于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脘腹冷痛、神疲纳少者。

用法:每次6~9克,1日2次,空腹温开水吞服。蜜丸,每丸重6克,口服每次1丸,1日2次。促进试验性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可降低胃液中游离酸浓度,从而减轻对黏膜的侵蚀和减少胃蛋白酶激活,并促进黏膜细胞的再生修复,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14.猴菇菌片

功效主治: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抗肿瘤。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食管癌。

用法:口服,1次3~4片。1日3次。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有促进溃疡愈合及炎症消退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免疫增强、免疫调节作用。临床研究证明,本药既能治疗消化性溃疡,又能防止癌变。

15.云南白药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愈伤,消肿止痛。适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

用法:一般口服每次0.25~0.5克,1日4次。在缓解上腹疼痛、大便潜血转阴等方面均优于单用西咪替丁,差异显着。

五、饮食疗法

(1)新鲜猪肚一只洗净,加适量花生米及粳米,放入锅内加水同煮。煮熟后加盐调味,分几次服完。数日后可重复一次,疗程不限。

(2)花生米浸泡30分钟后捣烂,加牛奶200毫升,煮开待凉,加蜂蜜30毫升,每晚睡前服用,常服不限。

(3)蜂蜜100克,隔水蒸熟,每日2次饭前服,2个月为1个疗程。饮食期间禁用酒精饮料及辛辣刺激食物。

(4)鲜藕洗净,切去一端藕节,注入蜂蜜仍盖上,用牙签固定,蒸熟后饮汤吃藕。另取藕一节,切碎后加适量水,煎肠服用。对溃疡病出血者有效,但宜凉服。

(5)新鲜卷心菜洗净捣烂绞汁,每日取汁200克左右,略加温,饭前饮,亦可加适量麦芽糖,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6)蛋壳炽黄,研细末过筛,饭前服3克,每日服2~3次。蛋壳含碳酸钙93%、碳酸镁10%、磷酸镁0.5%、有机物5%,有制酸、止痛、收敛的作用。

(7)新鲜马兰头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8)脾虚湿热型:表现为上腹刺痛或绞痛、拒按,口臭,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宜采用健脾清热化湿的药膳。

包心菜汁

【原料】新鲜包心菜250克。

【制法】将包心菜洗净,切碎,放入榨汁机中搅碎,取汁去渣,将浓厚的包心菜汁分成两份,早、晚饭前各一份,加温、加适量饴糖饮服,10日为1个疗程。

【特点】包心菜味甘、性平,入肝、肠、胃经,可利五脏、调六腑,清热健胃祛湿。据报道包心菜中含有维生素C,对缓解胃溃疡疼痛有一定效果。

薏米扁豆粥

【原料】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各原料洗净,加水煮成粥,每天早、晚食用。

【特点】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白扁豆可健脾化湿;山药味甘、性平,补益肺、脾、肾,再加粳米,煮成黏稠粥,不仅可健胃祛湿,而且黏稠的粥对胃黏膜也有保护作用。

(9)脾虚寒湿型:表现为上腹痛,胸脘闷胀,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润苔白,脉迟缓,宜采用温中健脾祛湿的药膳。

清炖姜肚

【原料】生姜100克,白术50克,猪肚一具(约500克)。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碎,与白术同放入洗净的猪肚中,文火煲熟,喝汤吃肉。

【特点】猪肚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效;生姜味辛、性温,可温中止呕健胃;白术能健脾燥湿,经常食用可增强脾胃功效,有利于溃疡愈合。

乌甘炒米粉

【原料】乌贼骨50克,粳米100克,甘草5克。

【制法】将乌贼骨、甘草、粳米粉碎过筛成细粉,将细粉用文火炒黄后出锅即可。每次取30克,加水调成糊食用。

【特点】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可治湿浊中阻之胃痛吐酸,又因它含有碳酸钙等物质,也能除湿制酸而止痛;粳米味甘、性平,健脾和胃;甘草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常食本品,可中和胃酸,阻止其腐蚀胃黏膜,对溃疡修复有一定效果。

(10)脾虚肝郁型

表现为腹痛常引两胁、胸胁胀满,抑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宜采用健脾舒肝的药膳。

茉莉花粥

【原料】茉莉花(干品)3克,粳米60克。

【制法】将茉莉花用水煮开后捞出,放入洗净的粳米,煮粥,加适量白糖调食,每日酌情食用。

【特点】茉莉花味辛甘、性温,有理气开郁、和中的作用,可理肝气,配合和胃的粳米,对于胃炎、上腹胀痛、失眠多梦者效果更佳。

(11)脾虚血瘀型

表现为胃脘刺痛,连及胁背痛处不移,反复呕吐,大便干结,唇色青紫,舌质暗,有瘀点,苔黄白,脉弦虚、略数。

玫瑰黑枣

【原料】玫瑰花(干品)适量,黑枣适量。

【制法】黑枣去核,将玫瑰花塞入黑枣中,放入有盖碗,隔水蒸烂即可。每次食枣5枚,每日3次,经常食之。

【特点】玫瑰花味甘苦、性微温,入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理气解郁作用;黑枣味甘、性温,益气活血,补脾和胃,生津液,富含的环磷酸腺苷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食玫瑰黑枣,对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