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
19102200000040

第40章 尚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

4.1石家庄

4.1.1石家庄市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0年5月6日,《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最终报告)通过专家论证,规划提出了“大放射,小方格”的省会6条远景轨道线网方案。

4.1.2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石家庄城市概况

石家庄位于环渤海湾一线开放开发地区的腹地,地处广袤辽阔的华北平原中南部,河北省中南部,古称“京畿之地”,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石家庄市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980万,其中市区面积455.8平方千米,人口240万。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400亿元,过去的5年平均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7.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6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和1.5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8亿元,增长2.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340亿元,增长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1亿元,增长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5元。

2.石家庄城市总体规划

按照石家庄市2020年建成500万人口大都市规划,省会都市区将形成“1+3”的城市发展新体系,形成以老城区+正定为核心,以藁城、栾城、鹿泉为组团,以机场空港产业园、窦妪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为产业特色片区为补充的都市区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依托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构筑石家庄“一河两岸”发展的新格局。规划建设用地500平方千米,人口500万。滨河新区面积135平方千米,其中起步区面积40平方千米,以行政、会展、体育、总部为核心。

3.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最终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省会未来计划修建6条轨道交通线,形成三主三辅,大放射、小方格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1、2、3号线形成轨道线网基本骨架,4、5、6号线为辅助填充线。石家庄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以主城区为核心,形成三主三辅,大放射、小方格的轨道交通线网。解决中心城与外围组团、中心城内部的中长距离交通出行,支持滨河新区、正定和东部新区等重点地区的发展,为远景实施“一城三区三组团”的空间形态提供轨道交通支撑,在体现稳定性的同时又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对石家庄多层次交通体系的形成乃至城市总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3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情况

1.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

中心城内东西向骨干线,连接主城区、开发区与滹沱新区的干线。在秦岭大街一直向北,穿越滹沱河后进入正定新区。沿规划新城大道向北,止于规划环城快速路,线路总长37km。

2.石家庄轨道交通2号线

都市区南北向骨干线,北起正定新区,经过正定老城后,线路沿旅游路跨过滹沱河,连接滹太新区。北起正定新区,南至栾城。线路沿正无路经过正定古城北侧向西,沿旅游路跨过滹沱河。沿胜利大街进入主城区,过北二环后,线路改为沿建设大街继续向南延伸,经建胜路,转至新客站,在新客站东广场贴近站房处通过,与东西向的3号线形成T形换乘站。然后沿胜利南街、107国道至现状城区边缘向东,至楼底向南至南三环。远景延伸至窦妪、栾城。2号线全长60.4km。

3.石家庄轨道交通3号线

都市区东西向骨干线。为都市区东西向连接鹿泉、中心城区和藁城的骨干线。西延鹿泉,东连藁城,在中心城段,西起西三环,沿联盟路向东,至中华大街转向南,沿中华大街南行至新客站西广场,转向东,下穿新客站站房后,沿塔北路向东,经由金沙江道、海南路,预留向藁城的延伸条件,全长62.3km。

4.石家庄轨道交通4号线

东北-西南向L形辅助线,与5号线在中心区外围形成环线,起到了环线的作用。北起北三环,沿规划路向南至建华大街,沿建华大街一直向南延伸至建华西路,转向西,沿建华西路,穿过铁路后,转至汇丰路,向西延伸至西四环外的车场。路线全长23.3km。

5.石家庄轨道交通5号线

L形辅助填充线。与4号线相扣成环。5号线东北端至东三环与石津总干渠交叉处的西北侧之五女片区,向西沿规划道路串联吴家营、东杜庄、西兆通等片区,穿越京珠高速后向西南折入光华路,沿市庄路直至友谊大街转向南,沿友谊大街向南,在民心河北岸,沿滨河街转至红旗大街,沿红旗大街一直延伸至西南三环,全长28.9km。

6.石家庄轨道交通6号线

内部填充线。西起西三环,沿槐安西路东行,于西里街路口转至槐中路继续向东,过京珠高速,接新市区的闽江道,至昆仑大街转向南,于1号线设平行换乘站,向南至南三环。预留远景向西延伸至西山、向南延伸至栾城的条件。6号线中心城段(西三环至南三环)长26.8km,西线路两端设车场。

4.1.4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2010年2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关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实施方案;4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和市政府授权范围部分沿线土地一级开发;轨道交通项目相关广告设计、制作及发布;轨道交通相关物业管理、资产经营等。

轨道公司暂与市轨道办合署办公,市轨道办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研究制定政策、筹措建设资金、推动项目建设。轨道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谋划、筹资、建设管理并最终组织运营。

4.1.5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石家庄市计划构建“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格局、“1+4”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建设“五大基地”的主导支撑产业布局,主要包括产业类项目、基础设施类项目、服务业类项目、文化和旅游业类项目。

在发布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中,石家庄建设城区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颇受人关注。全长12km的城区轨道交通1号线,由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建设线路计划连接东西开发区,包括地下5km、高架5km、地面2km,沿途设置车站12座,并建有综合维修基地、车辆段各一个。预计年客运量将达到7200万人次以上。

4.1.6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01年10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1年11月,石家庄市轨道办在市政府西配楼602室正式挂牌办公。

2002年7月,《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间报告)的国家级评审会,在石家庄市植物园园林会议中心召开。

2003年4月,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常务副省长郭庚茂来石家庄市考察轨道交通项目工作。

2004年,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列入了《石家庄市“十一五”战略性支撑项目》。

2006年7月,在石家庄市燕春花园酒店五楼会议室,市政府立项科研课题《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研究》通过了施仲衡院士主持的国家级专家评审。

2006年8月,《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研究》获2005年度河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006年12月获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2007年4月,《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政发[2007]31号文)下发。

2007年4月,河北省政府与铁道部正式确定石家庄铁路枢纽建设的“客进货出,穿城入地”方案。

2007年11月,在市政府第一会议室召开了“石家庄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会”。

2008年1月,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和2008年迈大步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加快启动轨道交通工程。成立筹备建设机构,完成线网规划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早审批立项”。

2008年1月,与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正式签订协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合同》。

2009年7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间报告)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评审。

2009年11月,委托中铁第二设计院设计“石家庄市新火车站下轨道交通”工程。

2009年11月,“石家庄市新火车站下轨道交通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召开。

2010年3月,石家庄市规划审批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了“石家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新客站中心广场及地下停车场设计方案”等方案和规划。

2010年4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2010年5月,石家庄市召开《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最终报告)评审会。该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于7月8日通过了市规划审查委员会审定。

2010年7月,石家庄新客站下城市轨道交通预留工程随新客站站房工程同步开工。

2010年9月,编制完成《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市规划部门批准。

2010年10月,编制完成《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送审稿),并同步编制《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2乌鲁木齐

4.2.1乌鲁木齐市2010年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乌鲁木齐继2008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之后,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2010年6月正式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同时开展了与之相配套的线网规划、用地控制规划和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

目前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工作尚在进行中,力争2011年通过对修编规划的审查,并上报国家部委审批。

4.2.2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乌鲁木齐市城市概况

乌鲁木齐市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

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行政区总面积1.42万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61.88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200余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8%以上。2007年8月1日,原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行政划归乌鲁木齐市,与原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合并后成立米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乌鲁木齐市现辖7区1县,即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米东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含南山矿区)和位于板房沟乡的乌鲁木齐县(含安宁渠镇)。2010年乌鲁木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增长12.2%,2010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82元,同比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46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

2.城市总体规划

作为我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年)》,至2020年,乌鲁木齐中心城区规划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双核多心,三带三楔,八大分区”。一轴是指城市生活和服务空间拓展的主要轴向。“经开区-八钢-头屯河工业区”一带为城市产业空间拓展的西翼。“高新区-水磨沟工业园-米东工业区”为产业功能拓展的东翼。“双核”规划在老城区和新市区形成两个综合性的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多心”指规划在三坪片区,高铁片区、红光山片区构筑多个专业型公共服务中心,同时提升米泉片区、头屯河片区的区级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交通发展目标。结合乌鲁木齐“南北双心”的规划布局,形成以快速路、主干道、次干路为主,道路配级合理,衔接顺畅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并结合用地布局,未来中心城区骨干路网将采用环线、放射线与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对于老城区的道路以调整和优化为主,调整道路红线,加密支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合理配置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对于新城区的道路以方格网为主骨架,严格按照主、次、支的合理级配建设,在分区规划时必须保证支路的路网密度,从而构建一个与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具有功能完备、公平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善的现代城市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持乌鲁木齐市未来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并有效调节不断增长变化的交通需求,同时支撑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确立并强化乌鲁木齐市的中心和枢纽城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