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
19102200000045

第45章 尚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6)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3%、15.7%和13.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25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幅第一,增长20.8%。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278亿元,同比增长4.3%。粮食总产连续5年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71.08万亩,比上年增加37.16万亩,粮食总产88.04亿斤,比上年增长2.9%。养殖业形势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82.45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82.51亿元,增长47.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4个百分点,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74.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2.3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8.71亿元,同比增长13.9%,居全省第二位。

2.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徐州城市规划区(即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平方千米。

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3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6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4级城镇体系结构。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未来徐州轨道交通网络共有4条线组成,总长度100km。其中1号线、2号线、4号线将成三角交叉状,分别串起主城区、新城区和高铁站区。规划范围将立足主城区,面向都市区,第一层次以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约300平方千米建设用地范围和铜山新区为规划重点;第二层次为都市区和市域范围。规划年限立足近期2020年,面向远景规划期为2050年。

4.9.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2011-2015年)

建设区间从杏山子工业园到高速铁路站,形成主城区东西向主轴线。连接老城3个商业中心(彭城广场、人民广场、淮海广场)和两个铁路枢纽(徐州火车站、高铁客运东站)及1个片区中心(坝山片区中心)和沿线重要地区(医疗,教育等);在1号线西端设置一处停车场,在1号线高速铁路车站东侧适当延伸线路设置一处车辆段,并利用既有地方铁路支线与国铁系统沟通。1号线全长31.9km,地下线长12.8km,高架线长19.1km。

2.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2016-2020年)

建设区间从霸王山南侧到新城区东,将连接两个市级中心(老城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3个公路客运枢纽(客运北站、客运南站、新区客运站)及市场群、医疗、体育、展览公共服务设施、区政府。

城市“双心”组团将形成直达轨道联系,促进新区发展;主城区形成“十”字形骨架轨道线网,发挥线网的整体效益;带动沿线土地开发,特别是引导新区开发,促进老城区改造,发挥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2号线全长27.3km,地下段长10.1km,高架段长17.2km。

3.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2021-2050年)

3号线是主城区南北向的辅助线路,线路起点位于金山桥片区的桃山路附近,沿下淀路经徐州火车站后,顺复兴南路到达淮塔东路,然后沿解放南路、北京路到达铜山新区南部地区,终点位于铜山新区的二堡附近。3号线位于老城区部分路段,大致与京沪铁路平行,地面铁路线路情况复杂,用地开发较早,因此考虑采用地下线,两端线路采用高架线。3号线全长18km,其中地下线长6.3km,高架线长11.7km。

4.徐州轨道交通4号线(2021-2050年)

4号线为城东南北向的辅助线路,起点位于金山桥片区的桃山路附近,与3号线起点同站台换乘,经坝城北路向南,穿过坝山片区和徐州新区的核心区后向西,沿城市主干路到达铜山新区的西部地区,终点位于铜山宾馆附近。4号线大部分位于城市外围组团内,因此,考虑徐州新区内的部分路段采用地下线,其余部分为高架线,4号线全长24.3km,其中地下线长3.5km,高架线长20.8km。

4.9.4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2009年6月4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穿越京沪高铁预留通道工程全面启动。根据施工方案,通道建筑面积14162m2,土建预算9000余万元。规划中的轨道1号线是徐州主城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路,线路起点位于城西杏山子工业园,沿淮海路经彭城广场、徐州火车站,穿越坝山片区中心和高速铁路站,向东到达城东片区北部,终点站位于城东的安然片区。根据规划,轨道交通一号线全长31.9km,地下线长12.8km,高架线长19.1km。线路穿越老城区部分为地下线,东部的线路规划为高架桥,在穿越高速铁路站的一段设置为地下线。穿越高速铁路后,考虑轨道线路与国家铁路系统的联络,高速铁路到小山站一段设置地面段,该路段可以利用既有铁路线路,也可以与之平行;其余部分为高架线路。

地铁车站设置在高速站站房南侧,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同时预留远期线路延伸及车辆出入段接轨条件进行建设,实现与高速铁路的“零换乘”。初步设定预留通道下层宽20m,上层宽32m,高13.3m,长171m。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杏山子工业园,经老徐萧公路、三环西路、淮海路、经徐州火车站、三环东路、翠屏山街道等地至终点高速铁路站,全长总计约24km。全线将停靠杏山子工业园站、淮西客运站站、西安北路站、古彭广场站、徐州火车站站、绿苑小区、高速铁路站等。此外,沿途还将修建一座停车场与一处车辆段。

4.9.5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009年徐州轨道线网建设规划已经启动,预计25年内获得国家批复。虽然徐州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刚处于线网规划阶段,将来还要通过建设规划和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方才进入实施阶段,但其对徐州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现代城轨交通,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城轨时代”开始呼啸着驶向徐州。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保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各片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同步开展道路交通系统的研究,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反馈。

4.10珠海

4.10.1珠海市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0年9月10日,《珠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接受专家评审,到2050年,珠海市要建立9条轨道交通线,包括6条城际轨道线和3条城市轨道线,整个轨道交通线网全长将达到233.8km。

4.10.2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珠海市城市概况

珠海市是珠三角西岸的一个重要城市,水连香港(距香港36海里),地接澳门,也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市包括了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珠海市面积有170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12万人(2009年末统计数据)。珠海市的北面是中山市、东北和东面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东南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西面是台山市、西北面是江门市。由于珠海市位于珠江出海口,所以海岸地区海床很浅。为扩大可用土地,现时珠海南部的低地都开展填海工程,把岸边的地填高,以便开发;但另一方面,亦使当地原来出产的禾虫、泥鱼等农水产物的产量大幅减少。

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珠海市GDP达到1202.58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01.55亿元,同比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6.03亿元,同比增长20.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同比增长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53亿元,同比增长2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41亿元,同比增长3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1.58亿元,同比增长10%。

从2010年经济排位看,珠海虽然实现人均GDP全省排名第4和人均财政GDP排名第2,但全市经济总量仍远远滞后,GDP在珠三角9城市中排名第8,仅比肇庆稍强,处于“第三世界”的弱势位置。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十二五”期间,珠海规划了十项工作以提振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总体经济实力。

2.珠海城市总体规划

珠海滨海新城未来发展将呈现向海汇聚特点。城市向北跨过港湾大道,重点发展填海新区,营造真正的滨海城市生活。随着交通系统的完善,绿化系统的建设,使原金鼎、唐家地区及港湾大道两侧的旧区、填海新区等紧密相联,成为一个发展整体,逐步形成滨海核心,最终形成完整的滨海发展带。

目前,抓住城际轻轨金鼎站点和情侣北路填海项目推进的机遇,引导金鼎、唐家向周边填海区内拓展;要抓住行政资源整合及管理体制调整契机,在留诗山填海区形成公共设施聚集区,增强城市向心力,促进金鼎、唐家向城市核心区融会。港湾大道作为区内中部重要的交通联系通道,与区内各功能区联系密切,是唐家湾地区城市发展轴线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港湾大道功能,发挥其城市发展轴带动作用。海岸线对于滨海发展带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但是城市景观的展示,也是珠海城区蜿蜒海岸线特色的重要延续。因此,专家指出,对于重要的海岸线要给予严格保护。如淇澳自然岸线、中大至银坑岸线等,在规划期内应以保持现状自然岸线为主。另外珠海市致力构建“4+4+1”的园区产业结构,唐家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位为以发展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园区。

3.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按照《珠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50年,珠海将建全长达233.88km的轨道交通网,共设65个车站,其中10个车站为换乘站。其中两条市内地铁线拟以地下通道、换乘等方式与港珠澳大桥及澳门衔接,这两条地铁线总造价将达人民币128亿元。

地铁1号线起点在人民西路,向东前行到市政府,然后往南经吉大,一直到拱北湾的人工岛与港珠澳大桥连接,然后向西经粤海路,到达翠前路后往北到人民西,整条地铁呈一个四方形的结构。线路全长18.3km,设站14座,平均站间距1.4km途中,与2号线在迎宾北路、粤海路站换乘。

地铁2号线起于梅华路,在迎宾北与1号线交会,然后沿着迎宾路一直往南,在粤海路与1号线路再次交会,最后到达拱北站。2号线贯穿珠海中心城区,全长7.3km,设站6座,平均站间距1.4km。途中与广佛江珠城际在梅华路换乘,与1号线在迎宾北路、粤海路换乘,在珠海站与广珠城际、珠海机场城际换乘。预计这两条线可在2020年前动工。此外,城市轨道还包括1条陆上轻轨,即珠海与斗门城际线中的珠海支线。

4.10.3珠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

第一阶段:2012年前,主要建设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和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珠海对外轨道交通及市区主要组团间集散功能。属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初始阶段。

第二阶段:2020年前,建设珠海机场线、城市轨道2号线和江珠城际线,初步构建珠海市轨道交通对外交通和组团间交通构建,实现主要对外交通方向和主要组团间轨道交通联系。属于轨道交通建设主构架线网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