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39

第39章 其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0)

大力实施地铁1号线、2号线建设,加快形成线网“十”字形骨架;积极推进地铁3号线、4号线前期,不断促进线路“网状”发展;抓紧完成无锡东站配套工程,合力打造“锡东枢纽”;全心投入运营筹备工作,科学打造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加大土地综合开发推进力度,力争综合开发多“点”联动,两“线”并进;继续采用“以市场换技术、以技术出产品、以产品促产业”的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推进模式,切实拉动属地企业优先发展、创新发展。

3.9.3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无锡地铁3号线

无锡地铁3号线为无锡轨道交通线网中西北、东南向交通主轴,西北起城际惠山站,东南至机场。其主要功能为承担无锡西北部、中心城及东南部间的交通,为城际惠山站、洛社新城、城际无锡站、新区、城际新区站、机场与中心城间的客流联系服务,并积极支援沿线重点地区城市功能的拓展。线路起自沪宁城际惠山站,向南经洛社镇、新长铁路无锡西站、藕塘职教园、钱桥镇、吴桥、青石路美食一条街、无锡火车站、锡沪路、江海路、长江路、太湖花园、新区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穿越机场至硕放。线路全长约49km,其中,苏庙至机场段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高架线长约14km,过渡段长约1km,地下线长约34km;共设28座车站,其中高架站8座,地下站20座。

2.无锡地铁4号线

无锡地铁4号现为无锡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环线,沟通惠山区西漳地区、北塘区凤翔新城、河埒万达广场地区、蠡湖新城、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太科园、城际新区站、新区梅村地区和锡东新城。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城市中心城与太湖新城、太湖新城与新区、锡东新城之间的交通联系,与1号、2号、3号骨架线搭建一个较完整的轨道线网。4号线线路全长43.262km,车站29座,车辆段一座位于查桥、停车场一座位于天河,控制中心位于1号线金城路站附近。

3.无锡地铁5号线

无锡地铁5号线起于东北塘站,经由颐家庄、小庄里、东亭、新区中心、钢铁厂、人民医院、新联、中桥、体育中心、蠡园中学,最后到达终点站蠡湖站,全长21.8km,设站17个。

3.9.4无锡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1.无锡地铁1号线

无锡地铁1号线正线全长29.42km,共设车站24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19座。该线路为南北向交通骨干线,北起堰桥,南至雪浪。线路连接中心城和南北部的城市重要地区,贯穿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和商业发展轴,串联了北部惠山区行政中心、无锡火车站、三阳广场核心商业区及南部太湖新城无锡市新行政中心。不仅承担南北方向的大量交通需求,缓解现状交通问题,支援重要城市功能建设,并能促进无锡近期重要发展目标“南拓”的实现。1号线于2009年11月7日全面开工,计划总工期五年,2014年建成运营。工程总投资174.8亿元,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每正线6.32亿元/km。

2.无锡地铁2号线

无锡地铁2号线全长26.6km,共设置22座车站,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沿途穿越河埒口商圈、中心商务区、广益新城、锡东新城等城市重要区域,其中,梅园站、河埒口站、三阳广场站、靖海公园站、友谊路站、纺织城站、查桥站、九里河站等8个为地铁2号线的重点站;荣巷站、张巷站、大王基站、梁溪大桥站、五爱广场站、东林广场站、上马墩站、广益新城站、华夏路站、春阳路站、团结路站、金桥路站、无锡东站、安镇西站等14个为一般站。该线路于2011年1月16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底建成运营。

3.9.5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介绍

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主要从事无锡轨道交通及相关配套开发与附属工程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工作,是无锡市政府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首期注册资本10亿元,由无锡市建设发展投资公司,国联集团有限公司,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成。200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标志着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得到国家立项批准。根据规划,至2014年无锡市将首先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车辆和机电设备综合国产化率为70%以上。两条线路估算总投资254.54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114.54亿元,占总投资的45%。项目资本金由无锡市政府出资,由城建资金和轨道交通发展资金构成,资本金以外部分通过国内商业贷款等形式筹集。公司秉承建设“安全、品质、幸福民生地铁工程”的建设理念,致力打造无锡人自己的人文地铁,为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城市品位做贡献。

3.9.6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早在2002年,无锡就提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设想,2003年起就着手开展《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5月,无锡市规划局委托日本中央复建工程咨询株式会社编制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2005年10月,又委托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对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深化研究,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同步完成了《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报告》,通过对上述两份报告的整合,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于2006年6月得到了市政府的正式批准。

2006年7月,编制完成《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年12月底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通过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联合审查,最终于2008年3月正式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其评估报告。2008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启动第二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工作,无锡被列入近期审批工作城市名单。经过多方努力,2008年12月《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这标志着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得到了国家立项批准。

2009年11月,无锡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月,无锡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无锡地铁3号线、4号线前期工作正紧密推进,新一轮建设规划同步展开研究。

3.9.7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03年12月11日,无锡轨道交通规划正式启动。

2007年4月15日,《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建设部的审查。

2008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09年12月7日,无锡正式全面开建地铁。

2010年3月1日,地铁1号线三阳广场站将于正式开工。

2010年4月20日,《无锡地铁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报告》获评。

2010年7月19日-22日,无锡地铁2号线总体设计审查会举办。

2010年8月24日,人民路地铁2号线区间开发方案获评审专家认可。

2010年9月3日,《无锡地铁2号线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补充报告》通过评审。

2010年10月27日,无锡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查会举办。

2010年11月,无锡地铁1号线建设转入地下盾构施工。

2011年1月16日,无锡地铁2号线启动,无锡地铁控制中心及配套设施工程奠基建设。

2011年2月24日,无锡地铁2号线起点站梅园站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开始进行地下围护结构施工。

2011年3月31日,无锡地铁2号线22个站点全面开工建设。

2011年4月12日,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客流预测评审会召开。

2011年4月17日,无锡地铁1号线首个盾构区间隧道实现洞通,标志着盾构工法在无锡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已开花结果。

2011年6月23日,无锡地铁1号线在胜利门站首次采用爆破法施工。

2011年7月6日,无锡地铁携手11所院校开办地铁“订单班”定向委培778名地铁员工,为2014年地铁开通运营储备人才。

2011年7月16日,首台无锡本地制造盾构机在地铁1号线新光路站始发掘进,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运作初显成效。

2011年8月25日-26日,江苏省发改委在无锡组织召开《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评审会,评审通过无锡地铁新一轮建设规划。

2011年9月9日,江苏省文明工地创建和管理经验交流会在锡召开。

2011年10月30日,无锡地铁1号线首个换乘枢纽市民中心站主体结构顺利完工。

2011年12月10日,无锡地铁1号线19个地下车站中15个主体结构完成施工,附属结构施工及隧道掘进全面展开。

2011年12月29日,无锡地铁1号线西漳车辆段群体车库顺利封底,为明年运营筹建入驻创造了可靠条件。

3.10合肥

3.10.1合肥市2011年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初步设计方案得到省发改委审批,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同时,轨道公司正在组织沿线土地利用、综合开发研究工作。

3.10.2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合肥市城市概况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合肥市辖肥东、肥西、长丰3县,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试验区三大开发区。

2011年合肥区划调整,合肥面积达到11408.48km2,其中市区总面积838.52km2,常住人口746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57万人,流动人口127.9。

合肥市2011年生产总值3636.61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623.8亿元、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8.5亿元、增长2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7亿元、增长2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700元,分别增长15.5%、16%以上。

2.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

3.合肥市轨道交通规划

根据《建设规划》,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分为远景、远期和近期。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km,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km;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km。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km。

总体规划分为4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2016年,建设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6-2020年,建设3号线、4号线,与1号线、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

2020-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5号线、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远景8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3.10.3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

近期规划建设线路有两条,即1号线、2号线。远期线路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7号线、8号线,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同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