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19102300000085

第85章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部分单位介绍(21)

《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理事代表介绍如下。

张伟:1960年出生,现任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1985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资讯工程学院运输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并于1985-1993年在北方交通大学电子资讯工程学院及管理科学研究所任教。其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3-2000年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科技产业总公司、北京中飞电子新技术公司任部门经理及副总经理,2000年4月出任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晋升为总经理。组织并策划完成了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拳头产品之一“JD-IA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和“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市场开拓工作;主持完成了微联公司1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逐步建立了微联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其领导下,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由铁路逐渐扩大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营业额逐年翻番递增。

联系方式如下。

单位名称: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京西四环五路桥西五棵松路49号新奥特大厦2-5层邮编:100195

电话:010-51866888传真:010-51866160

8.6.5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前身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02年3月改制成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随中国北车股份公司整体上市。

长客股份现有员工1300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320多万m2。自建厂以来,长客股份累计生产各类铁路客车(含动车组)30000多辆,约占全部运营车辆的44%,产品覆盖全国所有的铁路局;累计生产各类城铁车6000多辆(含长客-庞巴迪),约占全国运营车辆的50%,我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15个城市(含香港)中,有12个城市选用了长客股份的产品。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长客股份已形成年产1000辆高速车、1200辆城铁车、500辆普通铁路客车和6000个转向架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研发能力最强的高速车、城铁车和转向架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长客股份是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公司产品荣获“国家名优产品”称号。长客股份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吉林省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高速轨道客车工程中心。拥有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每年可研发普通铁路客车、高速动车组、城铁车30多个品种,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2003年按照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长客股份开始全面引进国外动车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搭建了CRH5、CRH380两大系列动车组产品平台,自主开发研制了“和谐号”高速动车组CRH5、CRH380BL、CRH380B、CRH380C系列产品,是国内同类企业中动车组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

在城铁车研制方面,长客股份拥有国内研发能力最强、品种最丰富、技术水平最高的城市轨道车辆研发制造平台,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够研发并批量生产铝合金、不锈钢、碳钢等不同材质,米轨、准轨、宽轨等不同轨道制式,单轨、双轨等不同轨道运行方式,旋转电机、直线电机等不同牵引方式,A、B、C、L不同车型的城市轨道车辆制造企业。

长客股份的产品已先后出口到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伊朗、沙特、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南美、北美、中东、东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等主要市场上均有良好的市场业绩,目前,长客股份累计出口产品4000多辆,出口创汇超38亿美元,出口产品数量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常务理事代表介绍如下。

董晓峰: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晓峰为企业提出了构建国内铁路客车、国内城铁车和出口车“三大目标市场”的战略思想,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7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长客股份公司已成长为我国最大最强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在城铁车研制方面,董晓峰提出了“调整工艺布局,全力扩充城轨车辆制造能力”的发展战略,使公司城铁车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0辆/年,提升到目前1200辆/年以上的生产能力。同时带领公司创造了我国城铁车研制领域里的诸多第一,如首列A型不锈钢地铁车、首列A型铝合金地铁车、首列100%低地板轻轨车等,使公司车辆研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以来,董晓峰先后组织领导了200km/h和300km/h两个动车组平台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公司研制生产的CRH5、CRH380BL动车组都已经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主力车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铁路装备现代化的进程。

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董晓峰带领企业陆续打入中国香港、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等高端市场。目前,公司已累计出口产品4000多辆,出口创汇超38亿美元,出口产品数量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在任7年来,董晓峰亲自带队全力出击三大市场,取得了令业界惊叹的营销业绩,2005-2011年,长客股份取得近千亿市场签约额。公司的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5.6亿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220亿元。董晓峰带领新一代长客人,正在奔向全面实现国际一流的新目标。

联系方式如下。

单位名称: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青荫路435号邮编:130062

电话:0431-87902301传真:0431-82938740

8.6.6常州市铭锦弹簧有限公司

常州市铭锦弹簧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地处常州太湖湾旅游开发区,现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冷卷螺旋弹簧和轨道交通接触网弹簧补偿器的专业生产企业。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弹簧工业专业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协会会员,全国弹簧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公司制定了和修定了《摩托车减震弹簧技术条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第14部分:弹簧补偿装置》等10多个国家、行业标准。目前正在参加《热卷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国际标准(ISO11891)的制定工作。

公司是ISO9001-2008和ISO14001-2004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AAA级信用等级企业,计量合格确认单位,获得常州市质量管理奖,“铭锦”商标是“江苏省着名商标”。公司拥有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

公司摩托车减震、缓冲弹簧产品系列化的优势,生产专业化的规模及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均居国内前列。

公司自2003年进入轨道交通行业以来,凭自身的技术力量、研制开发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接触网国产化弹簧补偿器,其技术水平达到同类引进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为电气化铁路和轨道交通接触网工程建设的国产化配套部件提供可靠保障,弹簧补偿器在上海张江有轨电车项目、京九线、京沪线、昆沾线、洛张线、合武客专线等轨道交通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广泛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抓住国内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黄金时期,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2010年公司投资3.3亿元,新征用土地110亩,新建生产车间85000m2,购置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发生产国内领先的接触网零部件系统优势产品,目前项目的基础建设已完成90%,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成为常州市铭锦弹簧有限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常州市铭锦弹簧有限公司是《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理事单位。

《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理事代表介绍如下。

马友芳:常州市铭锦弹簧有限公司总经理。20年来,他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多次出国考察日本、西德、韩国、台湾等地多家弹簧设备及弹簧制造企业,引进了电脑自动卷簧机和电脑控制磨簧机,提高了公司弹簧制造的精确度,确保了弹簧的整体质量。并用国产材料油淬火回火钢丝和冷拔碳素丝替代了进口钢丝,成功研发轻骑摩托车减震弹簧,打破了国内摩托车减震弹簧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限。

2003年他领导公司科技人员,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研发接触网弹簧张力补偿器,进入了企业第二次创业过程,接触网弹簧补偿器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电气化铁路、地铁、轻轨交通接触网工程建设的国产化配套部件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0年马友芳同志以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抓住轨道交通和电气化铁路建设的黄金时期,投资了3.3亿元,新增用地110亩,新建车间85000m2,开发生产先进的国产化接触网系统零部件,使企业第三次创业发展,将成为铭锦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马友芳同志在全国弹簧学术活动中成绩显着,被评为全国弹簧学术活动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研发的“大线径弹簧冷卷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横跨弹簧补偿器”、“摩托车嵌套式减震弹簧”等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联系方式如下。

单位名称:常州市铭锦弹簧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工业集中区邮编:213179

电话:0519-86547039传真:0519-86544444

8.6.7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隔而固德国公司于1908年由德国工程师威廉·格尔布(GERB)在柏林创立。100多年来,隔而固公司一直在世界各地从事大中型设备和建筑工程的振动控制。

今天,隔而固公司的振动控制技术已应用到众多的工业和民用领域中,如:

火电厂和核电厂中的汽轮机组、给水泵、磨煤机、碎煤机、风机的隔振,及管道减振;金属加工业中各种锻锤、压力机和冲床等设备的隔振;钢铁化工业中振动筛、离心机、制冷机、风机、泵等设备的隔振;精密设备,如试验台、三座标测量机、磨床的被动隔振及抗震;建筑物中备用发电机组、变压器、中央空调、冷热水机组的隔振,及管道减振;船舶行业中发动机、发电机组、泵、精密设备的隔振,及管道减振;地铁、轻轨、高速铁路的道床隔振;桥梁、钢索、桥塔、步行天桥、体育看台、电视塔、风力发电塔的阻尼消能减振;浮置楼板、建筑物的整体浮置隔振和隔震抗震。

由于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隔而固公司先后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形成了隔而固公司集团。今天,隔而固公司集团除在柏林设有总部,除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及管理外,还在埃森市设有销售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另外还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捷克、美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国设立了从事生产和/或销售的分公司。100多年来,隔而固集团以其权威的技术和良好的质量及信誉在世界隔振领域一直占据领先地位。

在现代化的振动控制技术出现之前,传统方法是挖防振沟,或将设备固定到一个很大的水泥台座中,造价高,工期长,隔振效果差。有些厂家采用橡胶垫、软木垫或钢丝绳隔振振,但隔振效果差,容易老化,需经常更换。

隔而固隔振技术100多年的应用实践,证明了它具有如下优点:

可以有效隔离设备对周围精密设备和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减振效果可达80%以上;可以有效隔离轨道交通对周围精密仪器和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减振效果可达12~25dB;可以同时衰减所有方向的地震作用,地震响应可以降低60%~70%;隔振器和阻尼器寿命高达30~50年以上,基本无须维修;降低设备零部件的疲劳应力,磨损及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可以简化台座和基础受力计算,动载可以忽略;可以简化设备的调平,有效防止地面不均匀沉降对设备的影响。

1998年10月,隔而固中国公司顺利投产,填补了国内大型高性能隔振技术的空白。隔而固中国公司成立以来,在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和客户的大力支持下,凭借集团公司的技术支持,成功地开拓了金属成型加工、汽车制造、发电、轨道交通、建筑等隔振市场,公司业务以平均每年50%的增速发展,中国分公司业已成为隔而固集团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子公司。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还培养锻炼了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专业工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