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44

第44章 印论(4)

印处六义犹时在六经,六义端不在文字,而印唯点画寓色。六经端不在文章,而时唯音调寄声,声色为文章之实体,其他一非文也。若夫载道载事,子史百家即不过借文辨道,乌得以人命之是小之矣,此以成扬执戟之诮也。余故曰:经文唯诗,字文唯印,非过也。说诗者云诗有别才,非关学;诗有别趣,非关理,唯印亦然,诗无暇。论印之道,其名曰印、曰图书皆是也,能解此方名了,了如指掌无他蕴矣。古之作者命印有道,命图有道,命书有道,等之天官三才,悬像无私烛照焉。今之良工,字有字法,章有章法,刀有刀法,等之内典,三条宝阶,人我共登焉。不得章法何以成图,不得字法何以成书,不得刀法何以成印。求刀于工,求字于十,求图于能工之士,能士之工阙一枝如抚象盲儿,舍三法类厕间人彘,岂惟可怜,见之欲呕。摹印以图夺书,刻符以书夺图。侯王用刻符,凡玺书皆是也。官民用摹印,凡汉章皆是也。通三才之谓王,以一贯三,三画者指天、地、人也。士不通天,工不治人,故于文各省其一,若乃合士工而成印,非王者之事乎?书同文,印即同文之符,王者握以御宇之信器,何可不讲?即有效颦,几乎扫地,思通其术,古道可考,得不以汉为的。汉而前鼎彝金石想常然耳。汉而后,流风余韵庶几焉耳,皆所未遑也。是以古周秦非自画,黜六季非自固。前乎此、后乎此,一皆无书、无迹,不可得而详矣。余存心书草,悉力而裒《长笺》。《长笺》一则曰刻符经,时未卒业。知此道多落新都,新都故有心人也。尝与吴慎甫、黄表圣、金一甫、鲍伯英相与上下,其论不无相左,因病设药,不负友生已耳。慎甫之改作,表圣之坚强,一甫事烦,伯英念杂,最后得朱修能,雕虫之艺十备。寒山老人,相对剧谈,尽出生平见解,以相质难,修能不以余言为过,余不以修能自隐,闲奇之暇,其书最先成丝竹,不越尊俎代之矣,夫又何言哉?条目损益,具之发凡,开卷烛照,将无令人匕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非敢自多良工苦心,聊足奉行,古先哲王,创法开基,作用云尔。若至古人名家,翻摹谱牒重见叠出者何限,非敢效长絜短。第恐修能书出祖龙,烈矩家自成灰,可胜悼哉!修能且勿示人,沧海之大,何所不有,无论得失,皆我师也,取裁者端,自有冰鉴在。

——《朱修能印品序》

[注释]

执戟——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

悬像——宣布法令。

阙——通“缺”。

《长笺》——赵宧光撰《六书长笺》、《说文长笺》合为一部。赵氏自称:“小学四门,一字义,二音韵,三训诂,四法书。字义则有《六书长笺》一十三卷,《说文长笺》七十二卷,及他字书数十种详之。《长笺发凡》及《长笺解题》余一生困学,梦寐求之,谊不多让。”是其小学着作。然《四库提要》对其评价并不高,认为其论“支离敷衍,于制字之精意皆无当也。”裒(音剖),拿取;搜求。

剧谈——流畅的谈吐。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效长絜短——效法长的,度量短的。

祖龙——指秦始皇。此处指秦小篆。

端——古“端”字,引申为尖端。

秦爨公称:“修能以赵凡夫草篆为宗,别立门户,自成一家。”在此段叙言中赵宧光称:“寒山老人,相对剧谈,尽出生平见解,以相质难,修能不以余言为过,余不以修能自隐,闲奇之暇,其书最先成丝竹,不越尊俎代之矣,夫又何言哉?”朱简在《印经》中言:“赵凡夫是古非今,写篆入神,而捉刀非任,尝与商榷上下,互见长短。”可见二人在篆刻艺术上的交流。

夫大小诸篆一不可为印,虽然,舍篆即俗,印亦随灭。故为之说字法第一。字法固弊,大半不能合章,是故一法不通,章无权变,故为之说配合法第二。图书妙境,即不在雕镂,然运斤不风,指不听令,故为之说刀法第三。三法备至,似矣。文士操觚偏不在骊黄牝牡间,而在追风蹑景际,虽然,可离者象,不可离者神,故为之说笔法第四。

——《金一甫印选》序

[注释]

觚(音孤)——剑柄。

追风蹑景——景,同影。追赶日影,喻极快。秦始皇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蹑景、犇电、飞翮、铜爵、晨凫。

明·朱简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今属安徽)人。初学何震,后能别开蹊径,自成一家。创用短刀碎切,劲迈奇肆,开清丁敬浙派之先河。生平着述甚丰,有《印经》、《印章要论》、《阁菌藏印》、《修能印谱》、《印书》、《印品》等。《印经》一卷,列于朱简《印书》之首。书中基本总结了作者的印学见解,也概括了所撰《印品》、《印章要论》两篇着作的精神,韩天衡先生认为:“当是晚年精意笔,故论印而喻之以经。”此段文献据朱简《印书》依山堂抄本,并参阅《历代印学论文选》选抄而成。

序字先小篆,秦斯碑刻,端朴淳雅,一扫前芜,始有归指,取以为则。次大篆,史籀、《石鼓》,信体结构不律,而符小篆,因之取以为宗。次古文,三代金石铭款,不能据有所考,而似形立意,开拓规模,取以疏其原。次八分,权量、神谶,摹印刻符,文简而方,笔正而劲,体兼隶篆,微生写意,取以极其变。奇字通于古文,缪篆通于八分。若夫铜盘、雕戟之繁,荆玺、碧落之伪,滕公、墓碣之怪,延陵季子之讹,僧梦英十八体之放诞,李阳冰《谦卦》之强作,吾无取焉。

学无渊源,偏旁凑合,篆病也;不知运笔,依样描补,笔病也;转折峭露,轻重失宜,刀病也;专工乏趣,放浪脱形,章病也;心手相乖,因便苟完,意病也。故不通文义不可刻;不深篆学不可刻;笔不信心不可刻;刀不信笔不可刻。有不可刻而刻之,则无有不戾者也。

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古,以碎为奇之刀也。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燕尾,外道也。无刀锋而似墨猪铁线,庸工也。

……黄寓生云:“摹古印如拟古诗,形似易,而神理难。以臆为古,与以拙为巧,浅为朴,残破其刀法,而色取于古人,此何异优孟衣冠,而寿陵余子之步也。”李长蘅云:“印文不以规摹为贵,难于变化合道耳。”余谓:得古人印法,在博古印;失古人心法,在效古印。盖求古人精神心画于金铜剥蚀之余,鲜不毕具丑态。

……王辰玉云:“古法圆,今法方;古用笔因字势,今用刀因印地;古寓齐于不齐,今寓不齐于齐;古取雅而得媚,今讳媚而失雅,自比人耳。摹汉篆而不知其法,于是以粗硬为古雅,平满为整齐,牙角虬然,篆隶法集,而古人风流蕴藉之意都亡矣。”余尝云:工人之印以法论,章字毕具,方入能品。文人之印以趣胜,天趣流动,超然上乘。若既无法,又发逸趣,奚其文,奚其文?工人无法,又不足言矣。

——《印经》

[注释]

碧落——天空。

延陵季子——春秋时吴季札封邑。时人因称季札为延陵季子。封邑在今江苏武进县。

优孟——春秋楚国的艺人。相传楚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贫困无依,优孟就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在楚庄王面前装扮孙叔敖的样子,抵掌谈语。楚庄王很感动,叔敖子遂得封。

寿陵余子之步——即邯郸学步。寿陵:战国燕邑。

明·朱简着《印章要论》四十四则,多集前贤论印,亦有雷同于《印经》处。文中朱简尤为强调篆书对篆刻的影响。

沈从先曰:“汉、晋印章传至于今,不啻钟、王法帖。何者?法帖犹藉二人临摹,非真手迹,至若印章,悉从古人手出,刀法、章法、字法具在,真足袭藏者也。”

又曰:“奇不欲怪,委曲不欲忸怩,古拙不欲做作。”今人不怪不谓之奇,不忸怩不谓之委曲,不做作不谓之古拙,学无渊源耳。

虫鱼鸟兽之文,不经师授,八体六书之辨,精入丝毫,少有伪谬,遗讥识者,自当穷究偏旁,博综形象,既晓篆法,后论刀法。

先秦以上印全有字法,故汉、晋莫及。然汉、晋虽章夺字,而字尚完。其增损不成字样者,近代印也,不可为法。

赵凡夫曰:“今人不会写篆字,如何有好印?”

摹印家不精《石鼓》、款识等字,是作诗人不曾见《诗经》、《楚辞》,求其高古,可得乎哉!

以商、周字法入汉印晋章,如以汉、魏诗句入唐律,虽不妨取裁,亦要浑融无迹。以唐、元篆法入汉、晋印章,如以词曲句字入选诗,决不可也。

临仿古帖,毫发精研,随手变化,得鱼忘筌。以上皆古人书法,通用于印,则思过半矣。

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

——《印章要论》

[注释]

不啻——表示疑问或否定。

忸怩——羞愧貌。此处形容印章神态不够舒展。

朱简在《印经》、《印章要论》中广泛征引摘录古人及时人所阐述的印学观点,足见其对印学理论极为关注,并且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因此,他在创作和理论两方面均有很大成就。

魏晋以降,世不事斯籀邕象之学,则秦汉古印不作,而法替矣。元人迨描小篆,刻画成象,表曰中兴,中实背法。我明文博士,业擅临池,嬉娱翰墨,籍令涂垩之笔,施诸犀象,假手捉刀,摹勒为印记,一时名燥天下,称名印鼻祖已。何震者出,思广其道,始而步趋文氏,既则自成一家,遂亦燥名一时,乃刻意构撰,得见所未见,是元人之下又有何家新样子出,而吠声者群起树帜,印坛人人斯籀,字字文、何,尔王尔霸,又谁知乌之雌雄?甚则佣担匠石,目不识丁者,皆假斯道为游食之场,第且恬然鼓刀而登乎文薮之上矣,悼哉!颓波莫挽。云乎其思若娄东何不韦氏,癖古好文士也,博准茂先,识追杨子,舍屠龙而攻他山之石,宜其特操之不曹若也。余过王尚玺郊园谈篆入意,因出不韦《印史》相证,欣一披赏,则云霞绚烂,眩目摇神,既复卒业,正正奇奇,纵横驰骋,如斗蛇,如拨橹,如鸿鹄群游,邈不自知其所诣,天耶帝耶。盖自秦灰一帜,金石销镕,邃古闻人逸客,姓氏沦落,几作泰山无字碑,赖是书出,俾一展卷,典刑在目,无论古今,榘度异同,即谓秦汉而后第一部小史可也。

——《印史·何不韦印史叙》

[注释]

涂垩——以白粉涂抹墙壁。此处比喻文彭书写印稿时的心态,乃无意于佳的游戏心态。

何家新样子——此处指何震篆刻名燥天下后,从者如流,一时模拟其篆刻风格者甚众,故有“何家新样子”之说。

恬然——安闲的样子。此处是指那些庸工俗手毫不考究便动刀创作。

榘度——规矩,制度。

何通,字不违(又字不韦),明末松江人。刻钤《印史》五卷,成书于万历中。取历代名人自秦至元,各为刻一私印,并略附小传于钤印之下。但其选取人物并无一定标准。《四库总目提要》评曰:“其印欲仿汉刻,而多违汉法。”对于印文的篆法缺乏考究。印谱前有王亮、朱简、陈万言、陈元素、沈君烈所作序言,后有陈本所作《何不违印史歌》。此本据明末钤印本抄录。

明·王珙

王珙——字齐昌,生平事迹未详。

论印不于刀而于书,犹论字不以锋而以骨。刀非无妙,然必胸中先有书法,乃能迎刃而解也。

——题《菌阁藏印》

明·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衡、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今属上海)人。万历举人,擅丹青,工书法、篆刻。

印文不专以摹古为贵,难于变化合道耳。三桥、雪渔其佳处正不在规摹秦、汉,然而有秦、汉之意矣。

——题《菌阁藏印》

明·金光先

金光先——字一甫,休宁(今属安徽)人。究心篆刻之学。初师何震,得其传;后专攻汉印,得其神韵。《金一甫印选》二册,亦名《复古印选》,上册摹秦、汉印及《印薮》中精妙者,下册为自刻印。《印章论》列于《金一甫印选》中。此本据国家图书馆藏万历四十年(1612)善本所录。

夫刀法贵明笔意,盖运刃如运笔,意在笔先则心手相应,风力有神。藏锋敛锷,则苍拙圆劲,骨格高古,更姿态飞扬矣。白文贵细,朱文贵劲,满白贵苍。若嫩巧滞弱,用意破碎,不出自然,此皆病也,是在心得。

章法必如书家结构,贵繁简相参。布置莫繁,繁则损,简则增,照应得中,勿妄出已见。或有字画多寡不同,不能配合者,或用四边总匡、或中分、或十字分,有白文、有朱文、有二朱文、有二白文、有三白文、有一朱文者,其字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则不古。或有空边白文者,缘字笔画俱少布置,倚边则难结构,若有斜曲笔,须取平方正直,与隶相通,如崔子玉写《张平碑》法,斯白文印之规模也。

朱文不可逼边,须以字中空白得中处,空一画地,勿与边相倚,边须细于字,不可粗,粗则欺矣。

然其假借、增损之法仍以《说文》为本,或有俗字古无所载,皆时文也,书当以时字配合。但一印内用小篆,俱以小篆配之,不可参以古字,此所谓百家衣,令人笑也。又有圆点、图圈,古文有之,小篆无此法。“口”字作三角形,俱不可引用。古文钟鼎错杂难识,不可作名印、表字印,轩斋等印可也。朱文印用杂体,篆不可奇怪,择其近人情,免费词说矣。

——《印章论》

[注释]

藏锋敛锷——篆刻品评术语。即将刻刀的锋刃隐藏收敛于印文笔画线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