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46

第46章 印论(6)

历代所传汉印字形,自然成文,不假配搭,运笔高妙,时露颜平原折钗股、屋漏痕之意,当是漆书遗轨,今小沛蔡中郎所书高皇《大风歌》正与此同。至于彼此顾盼,转折生姿,笔势洞精,有如拗铁,则书家所称右军“龙跳天门”者也。钟鼎诸文,字虽高古,然是周、秦款识,不以施之符印,于此研究,思过半矣。心向往之,愧未能也。

——《印说》

[注释]

颜平原——即颜真卿(708-784),字清臣。天宝末出为平原太守,故称颜平原。

明·陆鼎

陆鼎——字子铉。生平事迹不详。《怀古堂印稿》一册,明陆鼎篆刻并辑。此本据国家图书馆藏崇祯刻钤印本。

今世语篆刻者必祖秦汉,夫秦汉邈矣。岁远剥蚀,若灭若没,如必从残文断碣,求其不可读者诧以为古,则安能起苍史而问之。故善嗜古者,摹其神,不泥其迹;传其瑜,不袭其瑕。予髫年失,壮而无成。尝学书于族叔祖,见白临川父子于字学未有所窥,而心窃向往焉。乡居不数数,与世接恒抱今居古嵇之怀,求其方寸间,而备三才万有之神情,龙翔凤舞之变态,近在目前,而忽动商彝、周鼎、秦玺、汉剑之思者,无如篆刻。乃出所藏金石遗文、钟鼎群书,翻阅摩弄,以当壶觞奕博,啸歌瞻对,因叹篆学之缺其传也。大约笔之失有三,刀之失有五。笔之失在阅见不广,传无渊源,失一;边旁点画,凑合成字,失二;经营位置,繁简不匀,失三。刀之失在心手相乖,有形无意,失一;因便就简,颠倒苟完,失二;专求工致,神气都尽,失三;意骨虽具,天趣不流,失四;或作或辍,终成两截,失五。予自博综极研十有余岁,而知工篆刻者,先工篆书摹古之法,要在得古人之意而师之,下笔心往相因,法繇法出,不繇我出,斯为真古。

——《怀古堂印稿》自序

[注释]

数数——急迫。

古嵇——研习古事。

繇——通“由”。

陆鼎所述“笔之失有三,刀之失有五”,与周公谨《印说》颇多近似。

明·朱日炯

朱日炯——字韫之,陆鼎的舅父。生平事迹不详。

米元章曰:“书可摹也,画可临也,惟印不可伪作。”何篆刻若斯之难也!盖字有书法,篆有笔法,镌有刀法。自六书之学不明,世人不复知有古文奇字,点画偏旁,任其意造。《说文》、《通释》、《书统》,精蕴正讹,字原诸书,庋之高阁,不复识面。虽作者代兴,大都依稀仿佛,盘曲作奇,补缀美观,去古远矣。安望生于近快覩先秦、两汉篆籀真面目哉。

——《怀古堂印稿》叙

[注释]

庋(音归)——置放,收藏。

近——近世,近代。

清·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又号减斋、陶庵,学者称栎下先生。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移居白下(今江苏南京)。明末清初印学家。康熙六年(1667)集剩藏及家人用印,成《赖古堂印谱》二十五部。晚年随访印人,写下记传,书未完成而卒,其子周在濬将《赖古堂别集印人传》刊行。是书记录部分印人史实及印学论述,对推动印学发展功不可没。

仆尝合诸家所论而折衷之,谓斯道之妙,原不一趣,有其全偏者亦粹,守其正奇者亦醇,故尝略近今而裁伪体,惟以秦、汉为归,非以秦、汉为金科玉律也。师其变动不拘耳。

……故作印能运以己意,能运以己意而复妙得古人意。

——《印人传》

编茅凿土,营构之始,而其后乃有璇室瑶台;土簋污罇,食饮之原,而其后乃有山羞海错。踵美增华与变俱极,又何能逆其流乎?然制器尚象,触类引申,原其肇造,万事得纪,一有混乱,乖度难言矣。点画声音,斯亦小道,宫商失辨,似似无伤大理,而一入歌调,致使匏丝不协,岂渺渺之故哉?书之点画尤人有官体也,庐陵有言,以直为斜,以方为圆,譬纳足与帽,反衣而衣,坐于案上,以饭实酒卮而食也。秦时八体,已坏古文,矧六书以后,讹谬难稽耶。篆刻虽有两家,而攻金伐石,合斯形象,镌制之妙,适所以为功于篆籀也。结构为谋略,屈折为杀戮。卫氏《笔阵》施之捉刀时,何不然乎?至于约《岣嵝》、《石鼓》之奇,于方寸之纽,摹印一体与翰墨争传,盖美技矣。而传雅君子,往往寄托于此。嘉隆文、何外不乏作者。近胡君曰从,乃以此特着,当其上窥姚姒,远探丘坟,冥运象生,剨然有悟,急索钢锋,踌躇四顾,鑱鑱乎若神工鬼斧之凿划,龙翔鸟,苍颉失玄,烟墨发其微馨,丹青赖兹永世矣。余雅有此癖,尝遍索诸家汇帙自怡,适曰从游广陵,挟数方见赠,因出其手作一册相质。余既赞叹希有,更以变化神明,在览者之自得,而其出碑入碣,动应蝌鼎,确确科可以式范风雅者也。曰从多艺思,制作尤雅,可传者不一,然其人欣然而居心善下也,以士行自敦,可谓彬彬博雅君子矣。

——《印存初集·胡氏印存序》

[注释]

踵——追随,跟随。此句意为:各种美的元素伴随着变化接踵而来,又怎能悖逆这种潮流呢?

乖度——错误的程度。

官体——人的五官、肢体。

矧——音深。何况。

卫氏《笔阵》——指伪托晋卫夫人所作《笔阵图》。

姚姒——虞舜和夏禹。后也作虞夏的代称。

剨——音或,象声字。通“砉”。

鑱鑱——税利。

胡正言(1584-1674),字曰从,号十竹斋主人,安徽休宁人,久寓南京。明弘光时官居武英殿中书舍人。弃官后过着隐逸般的生活,经营十竹斋,以刻书为业,精于木板水印技术,所刻《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蜚声艺林,在中国版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胡氏擅长书画、篆刻,清顺治四年刊印《印存初集》,于顺治十七年刊印《印存玄览》,两本印谱有部分作品重复,然《印存玄览》刊刻更为精妙。在《印存初集》前有周亮工、陈丹衷、韩诗、杜濬、王相业、钱应金诸家序言,后有吴奇、彭元的题跋。此本据清顺治四年《印存初集》胡氏十竹斋钤印本抄录。

清·吴奇

吴奇——亦治印,生平事迹不详。篇末自题“钟山社弟吴奇跋于合圣斋中”,钟山当为紫金山,即南京市区东。此据清顺治四年《印存初集》胡氏十竹斋钤印本。

印法莫传久矣,明惟文国博、许文学、王舍人数辈,余皮相而已。何雪渔应胜,恨赝鼎多以乱真。余生也晚,犹及见梁千秋秦刀,颇能方轨前哲。今阅曰从《印存》,奇不欲怪,委曲不欲忸怩,古拙不欲矜饰,是亦余所心折者矣。余尝谓藏锋敛锷,其不可及处全在精神,此汉印之妙也,何必糜蚀残驳,宛出土中,然后目为秦、汉。呜乎!诗自晋以降,不能复汉,自晚唐以降,不能复开元天宝,明则优孟学叔敖,非真叔敖也;印章自晋以降,不能复秦、汉,自六朝以降,又不能复晋;明则天下争为秦、汉、晋,抑亦优孟之于叔敖乎?以是贵老、贵旧,论印者皆知忌蹈袭,则未之前闻也,旧与蹈袭只在可调形似之异。曰从知字学故能作篆,知篆书故能作印。若此册中大者、小者、阴者、阳者、疏者、密者、斜者、整者、细文者、满白者;字夥者、字俭者,或乍满乍阙,或让左让右,或齐首敛足,或齐足敛首,或上下俱空。而且为法有增有损,有合有离,有衡有反,有代有复,法法俱备,要具章法、字法于胸,而后古之章法、字法随我得宜,进此则有刀法,意在笔先,亦在笔后,蒙庄云:每至于族,必有游刃之地,神矣!莫可名言。呜乎!使转二字,印之绛雪玄霜,成则后天而老,倘有能转,则神明必不能现,总之出自天然,非关人力,曰从可谓善矣。余亦性好雕虫,尝之无味,至味出焉;听之无音,至音在焉。虽为物小不及一指,大小不盈二寸,其中段落结构,豪宕纵横,实具一篇好文字。至于闲神静气,忽龙忽蛇,又不应作文字观。然而懒不数刻,刻必往复踌躇,迨眉睫间隐隐神动,则急疾运指,兔起鹘落,此处何敢让人。顾余生平愿得一窥蝌蚪于《天禄》、《石渠》,而沧桑顿易,贫贱其常,心所怦怦者,菽水何以娱亲,则深悔少习奇字,世鲜知玄,竟欲俟诸五百年后,真是无可奈何耳。曰从明时出入薇省,簪裾清华,今且高卧一小楼上,左籀右斯,摩娑永日,而膝前兼有才子致果,赋骚长啸,可以忘世,可以忘老,余愧若矣。余一日同于皇过饮,披期所锲《笺谱》,奇倾《山海》,事溢《酉阳》,霞渖苔痕,笔笔巧绝,厥维倕哉。矧曰从恬淡,抑损似闻道者然,余故乐与订交。然余故乐与订交,跋其一艺,凡游于艺表者类见也。

——《印存初集·书印存后》

[注释]

夥——多。

蒙庄——即庄子,因其是梁国蒙县人,故又有“蒙庄”之称。

菽水——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粗茶淡饭。

薇省——紫薇省的略称。后因简称中枢机要官署为薇省。此处指胡曰从曾任明朝高官。

《笺谱》——即胡正言刊刻的《十竹斋笺谱》。

《酉阳》——即唐代段成式撰写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

清·秦爨公

秦爨公——清初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撰有《印说》、《印指》两书。《印指》中评价诸家篆刻,言简意赅。其中有许多印人不见经传。其弟子冯泌在《东里子别编》中称:“吾师秦爨公先生殚一生精力,博稽遐览,上自周、秦、汉、魏,下迨六朝、宋、明,集为《印说》,晓然示人以斯道之宗。而又以己意着为《印指》,以昭来学。”

章法,全章之法也。俯仰向背,各有一定之理而实无定也。有不慊于自心,便不慊于众心矣。必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串而不悖,自然而然,始尽其善。字法者,一字之中俯仰向背,各有一定之势,虽以平方正直为主,而平方正直,大匠教人之规矩也。其中不方不圆之妙,则又可理会而非可以臆逆也。详玩《印薮》,细省六书,自然有得。

章法、字法虽具,而丰神流动、庄重古雅俱在刀法。要使肥中有骨而无臃肿之失,瘦中有筋而无枯槁之弊。又如梓匠斫轮莫可端倪,所谓无斧斫痕乃为贵,柔而不柔,劲而不劲,苍然有骨,浑融古朴,圣不可知之谓也。

——《印指》

[注释]

慊——嫌恨,不满足。

臆逆——意料。

《印薮》——顾从德(汝修)据《集古印谱》本,扩充成木刻本《印薮》六卷,在当时影响颇大。

清·冯泌

冯泌——字仁可,号东里子,古仪(今河南仪封)人,生平事迹不详,为秦爨公印学弟子。《东里子论印》,不分卷次,曾将秦氏所着《印说》、《印指》,纂为《东里子别编》以传。末附己着《东里子论印》于《印指》后。

夫古印朴,今印华;古印圆劲,今印方板;古印在有意无意,今印则着迹太甚。度今日尽返古初亦所不必,既有意求好,存朴茂于时华之中,运圆劲于方板之外,何不可?要在究心字法、章法,即以行文之说说印,其所谓正反开合、抑扬顿挫、浅深轻重、断续穿插,文愈变而法愈娴,无不一一如之,则不趋险怪,不务雕琢。犹夫字也,而一字之中,笔笔生动;犹夫章也,而一章之中,字字连贯,结撰完密。

——《东里子论印》

清·许容

许容(约1635-1696后)——字实夫,号默公,又号遇道人,江苏如皋人。篆刻师法汉人,篆法工稳,章法疏朗,在清初印坛上别树一帜,被后人称为如皋派之祖。着有《印略》、《印鉴》、《韫光楼印谱》、《谷园印谱》、《说篆》等。《说篆》从印史、篆书谈起,既而对刻印之文法、章法、刀法均有阐述,尤其是对刀法的归纳总结,出于实践,故而细致入微。

章法者,布置成文,务准古印,一字有一字之章法,全章有全章之章法,如字之多寡,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画之稀密,挪让取巧,当本乎正,使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穿而不悖。每作一章,必属意构思,观印之大小。夫白文,以汉文为主,朱文以小篆为主。朱文不可逼边,白文当逼边。朱文不可太粗,粗则俗,不可多曲叠,多则板而无神。若以此刻白文,则太流动,不古朴矣。凡竖宜细,画宜粗,勾连处宜断,交搭处宜白,圈周合须起刀过笔,忌牵连,不宜深细,深则文不自然,细则体多娇媚。纵极工巧,不入赏鉴。惟浅、显、典三字,刻印之妙诀也。

增减之法,当有所本,不碍字文,不失篆体,庶见者不訾为异。挪移之法,有意无意,自然而然,必令字字分明,人人易识。

——《说篆》

[注释]

訾——放纵,通“恣”。

清·王撰

王撰(1623-1709)——字异公,号随庵,江苏太仓人,着名画家王时敏第三子。

《宝砚斋印谱》二册,清林皋着。林皋(1657-约1727),字鹤田,一字鹤颠,更字学恬。原籍福建莆田,徙居江苏常熟。精篆刻,得汪关精髓,绵密秀挺,雅妍有致,独出冠时。当时着名书画家、鉴藏家恽寿平、王鸿绪等用印多出诸其手。

夫镌篆岂小技乎?其中有书法、有章法、有刀法,三者不可不讲也。所谓书法者,古人作字,不外六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若不深加考据,妄以己意凑泊,非书法矣。章法者,点画之间,自有向背,一字有一字之法,几字有几字之法,方圆不同,修短各异,照应收放,悉有原本,微有牵率强合之病,非章法矣。至于刀法,非燕尾锯齿之谓也,日渐月摩,纯熟之至,迎刃而出,自然浑融,具有天趣。否则,刻意摹古,痕迹未化,非刀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