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51

第51章 工艺美术论(2)

[注释]

梓人——古代木工之一。《考工记·总序》载木工有七,其一为梓人,专造饮器、箭靶和钟罄的架子。后世亦称建筑工人为“梓人”。

笋虡——同“簨虡”。古代悬钟磬的架。笋:笋的异体字。

脂者——“脂”,泛指动植物所含的油脂,脂肪。这里指牛羊类。郑玄注:“脂,牛羊属”。

膏者——郑玄注:“膏,豕属”。

臝者——臝,“裸”的异体字。这里指短毛的兽类。郑玄注:“臝者,属虎豹貔,为兽浅毛者之属”。

羽者——鸟类的代称。郑玄注:“羽,鸟属”。

鳞者——泛指有鳞甲的动物。《礼记·朎》“(孟春之月)其虫鳞”。郑玄注:“鳞,龙蛇之属。”亦为鱼的代称。

牲——供祭祀及食用的家畜。《周礼·天宫·庖人》:“庖人掌共六畜,”郑玄注:“六畜,六牲也;始养之田畜,将用之曰牲。”孙治让正义:“用谓共祭及膳。”

骨——即骨骼;骨架。

仄——通“侧”,旁边。《尔雅·释水》:“穴出,仄出也。”郭璞注:“从旁出也”。

纡——曲折。《考工记·矢人》:“中弱则纡。”郑玄注:“纡,曲也。”

脰——颈项。《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

注——通“咮”。鸟口。《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司马贞索隐:“注,咮也。”

旁——别的,本身之外的。

弇——器之口小而腹大。《考工记·凫氏》:“(钟)弇则郁。”

出——显露。

大胸耀后——贾公彦注:“凡猛兽有力者,皆前粗而后细。”耀:小。

恒——经常。

任重——这里指任用于强音,重音。

虡鸣——虡,悬挂钟、磬的木架。其两侧的柱称虡,悬挂的横梁叫笋。这里意指当敲击虡上所挂的钟时,木架也随之似发生声响。

决吻——谓缺唇。决:通“缺”。吻:哺乳动物鼻部或唇部延长的部分,也称为“唇”。

骞——举。《楚辞·大招》:“王虺骞只。”王逸注:“王虺,大蛇也;骞,举头貌也。”

任轻——任用于声音低弱。

罄——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笋——同“栒”。古代钟罄架子的横木。

攫閷援簭——《考工记·梓人》:“凡攫閷援簭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郑玄注:“谓笋虡之兽也。”贾公彦疏:“攫閷者,攫者则杀之,援揽簭之。”

攫:本指鸟爪疾取。《汉书·黄霸传》:“鸟攫其肉”。引申为夺取。

閷:杀死。

簭:同“噬”。

眡——“视”的异体字。

苟——如果,假如。

匪色——这里犹指凶狠之神色。

颓——衰败。

委——委靡。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注释]

百工与居一——谓主管营建制造等事的官员以居首位。郑玄注:“百工,司空事官之属……司空掌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选宫室车服器械。”与:同“以”。

审曲面埶——《考工记·总序》:“或审曲面埶(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审曲面埶,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阴阳之面背是也。”面埶:方面,形势,引申为外观、位置、布置。

饬五材——饬:整顿,整治。五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杜预注:“金、木、水、火、土也”。郑玄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

辨民器——辨:通“办”。治理。民器:指百姓生活中使用的器物。

知者——知通“智”。知者这里指具有智慧和才能的人。

述之守之——谓陈述并奉行传承之。

百工之事——这里指各种手工业的技巧,技艺。

圣人——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

春秋战国·墨翟

墨翟——即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是宋国人,后常居鲁国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礼”,另立新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禽滑厘问于墨子曰:“锦绣絺纻,将安用之?”墨子曰:“恶,是非吾用务也,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当此之时,黼黻无所用,而务在于完坚。殷之盘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迁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斲,以变天下之视。当此之时,文采之帛,将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为心。苟上不为,下恶用之?二王者以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时,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锦绣絺纻,乱君之所造也。其本皆兴于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夫奢安可穷哉?纣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妇女优倡,钟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卒身死国亡,为天下戮。非惟锦绣絺纻之用邪?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锤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禽滑厘曰:“善。”

《墨子·附录·墨子佚文》,据《诸子集成》本《墨子闲诂》

[注释]

禽滑厘——即禽滑厘。亦作“滑氂”、“骨厘”、“屈厘”、“滑氂”、“滑”。战国初人。初受学于子夏,后学于墨子,尽传其学,尤精研攻防城池的战术。据《墨子·公输》,墨子曾命其率弟子三百人,持守圉(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兵,作为墨子“止楚攻宋”的后盾;楚卒不攻宋。厘:“厘”的异体字。

锦绣絺纻——谓精致华丽的细葛布和苎麻织成的布。

絺:细葛布。《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绤。”毛传:“精曰絺,粗曰绤。”

纻:纻麻织成的粗布。《礼记·丧服大记》:“絺、绤、纻不入”。孔颖达疏:“纻是纻布”。

安——如何。

恶——这里犹“唉”。驳斥声。

务——必须。

无文者——谓不求文采者。引申为不求外表形式的人。

夏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姓,亦称禹、大禹、戎禹。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据后人记载,其治水的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人民疏河道、挖沟渠,发展农业,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传曾铸造九鼎。

损薄——谓减少并淡薄。

黼黻——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形。《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孔传:“黼若斧形,黻为两已相背。”

完坚——谓完整坚固。

殷之盘庚——谓殷朝之王盘庚。盘庚原为商王,自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故商也被称为殷。从盘庚迁殷到纣亡国,共八世,二百七十三年,一般亦称为殷代。整个商代,亦或称商殷、殷商。

茅茨不剪——谓用茅草、芦苇所盖的房顶不修剪。剪:削弱。《诗·鲁颂·宫》:“实始剪商”。剪亦作修剪解。

采椽不斲——谓安在房梁上的椽子不斫。斲:“斫”的异体字。

品庶——谓区别于百姓。品:品评,区分。

人主——指君主。

用——为。

化隆——谓风气盛。化:风俗、风气。

齐景公(?-前490)——春秋时齐国君。名杵臼。齐庄公的异母弟。公元前547-前490在位。大夫崔杼杀害了齐庄公,并立齐景公为君王。其在位时贵族残酷剥削庶民,并垄断工商业,抽取重税。实施残酷的刑罚,使许多人遭受刖足之刑。

晏子:即晏婴(?-前500)——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奉景公之命使晋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政,预言齐国政权终将被田氏所取代。传世《晏子春秋》,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镌——原意为记得,引申为限制。

穷——尽。

纣——一作受,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君主。曾征服东夷,囚禁周文王。后周武王会合西南各夷攻商,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的战争中,他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

鹿台——别称“南单之台”。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为殷纣王所筑。“其大三星,高千尺”。纣王被周武王战败后,登鹿台自梵而死。

糟丘——酒糟堆积而成的小丘。《新序·节士》:“桀为酒池,足以运舟;糟丘足以望七星。”

珍玮——谓尊贵和宝爱。玮:珍奇、贵重。陆机《辨亡论》:“明珠玮宝,耀于内府。”引申为宝爱、珍视。

优倡——戏谑为娼。倡:通“娼”,妓女。

予——给与。

卖——这里指卖弄。

锤——古时重量单位。《说文·金部》:“锤,八铢也”。《淮南子·诠言训》:“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高诱注:“六两曰锱,倍锱曰锤”。说法各异。

长——生长。《易·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淫——惑乱。

先质而后文——谓先有内容,后有形式。

战国·荀况

荀况——即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后为祭酒,继而赴楚国,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着书终老其地。其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严谨。其《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着作有《荀子》。

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此之谓也。(《富国》)

——《荀子》

[注释]

文章——犹言文采。这里指花纹。

钟——古击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用槌击之发音。

管:乐器名。

磬: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定和——安定和谐。

轻重——这里指事物之轻微与重要。

章——文采。

金玉——比喻美好。

亹亹——勤勉貌。

战国·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瀵阳(今河南瀵阳县西南)人。为秦相。《史记·吕不韦传》云,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着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孟夏纪第四·用众》)

——《吕氏春秋》

[注释]

粹——纯也。

(故)至乱之化……春则黄,夏则黑,秋则苍,冬则赤。(《季夏纪第六·明理》)

——《吕氏春秋》

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故贤者所恶于物,无恶于无处。(《慎行论第二·壹行》)

——《吕氏春秋》

[注释]

贲——八卦中之贲卦。

无恶于无处——没有不厌恶它的不好之处。

战国·韩非子

韩非子——即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之主要代表人物,集法家学说之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与政治家李斯同师事于哲学家荀子(荀况)。曾建议韩王废法图强,不见用。

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显学》篇

[注释]

自直之箭(三句)——谓自然生成的笔直的箭杆和自然生成的圆形的木料,百代没有一个。

隐栝——同“檃栝”。檃,亦作“隐”;栝,亦作“括”。隐栝是将弯曲的竹、木等矫正,使其平直或成形的一种器具。《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六句)——谓即使有不依靠隐栝之力而能有自直之箭和自圆之木材,那么,技艺极高的工匠也就不珍贵了。为什么呢?因为需乘车者决非仅一人,射箭者决非只射一箭。

简主谓左右:“车席泰美。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屦虽贵,足必履之。今车席如此太美,吾将何屦以履之?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也。”(《外储说左下》)

——《韩非子》

[注释]

简主——指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又名志父,亦称赵孟。

车席泰美——谓车上所垫的席子甚美。泰:过甚。

冠虽贱——帽子虽然价格低。

屦——麻、葛等制成的鞋。

履——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