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19104700000061

第61章 乐论(2)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乎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注释]

吴公子札——吴王寿梦之幼子,名札,又称季札。聘:聘问,访问。

请观于周乐——季札请求对鲁国所保存的周乐欣赏一遍。

工——乐工,当时专职的音乐人员。《周南》、《召南》与下面的《邶》、《鄘》……等都是《诗经》中《国风》中的乐调名称。

始基之矣——说《周南》《召南》始为王道奠定了基础。

犹未也——尚未完美。

勤而不怨——勤劳而无怨言。

渊——深远。

忧而不困——有忧愁而不困顿。

卫康叔——周公之弟,封于卫。武公——康叔九世孙。

是其《卫风》乎——邶、鄘二国后皆并入卫国,《邶风》、《鄘风》就是《卫风》。

思而不惧——虽有忧思但不恐惧。

其周之东乎——指《王风》是周室东迁后的乐曲。

其细已甚——繁细太甚。

弗堪——受不了,不胜。

泱泱——乐声宏大深广。

表东海者,其大公乎——能做东海诸侯表率的是姜太公。表:表率。大公的大读为太。

国未可量——国家前途未可限量。

乐而不淫——欢乐而不放纵。

周公之东——指《豳风》是周公东征以后的乐歌。

夏声——古代夏部族的乐调。

周之旧——指《秦风》为周旧地之乐调。

沨沨——读为风,婉约、中庸之声。

险而易行——有节制而易于流行。

以德辅此——以德辅佐国君(指晋国国君)。

思深——忧思深远。

陶唐氏——古代传说中陶唐氏的圣君帝尧。

忧之远——忧虑很远。

令德之后——有美德的唐尧后代。

自《郐》以下无讥焉——自《郐》(读贵)以下没有评论。讥:评论。

思而不贰——虽有忧思,但无离异之心。

先王之遗民——指当时人有先王之遗风。

熙熙——乐声和谐。

曲而有直体——音调宛转而又刚健。

直而不倨——刚健正直而不傲慢。

曲而不屈——委屈婉转而不屈就。

迩而不逼——靠近而不紧迫。

远而不携——悠远而不离贰。

迁而不淫——迁延流动而不放纵。

复而不厌——反复而不厌烦。

乐而不荒——快乐而不纵情。

用而不匮——运用而不匮乏。

广而不宣——广泛开展而不张扬。

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布施而不废弃,征取而不贪婪。

处而不底——安静以处而不停滞。

行而不流——运行而不逐流。

五声和——官、商、角、徵、羽五声和谐。

八风平——八方之风协调和谐。

节有度——音节有一定的规律。

守有序——各种乐器齐奏相互不乱。

盛德之所同——“三颂”均颂先王之德,内容相同。

《象箾》、《南龠》——武舞名。箾:读朔,古代武舞时所执的竹竿。《南龠》:文舞名。龠:舞师吹奏的乐器。

《大武》——武王乐舞之名。

《韶濩》——殷汤乐舞之名。

惭德——对德有惭愧之处。

《大夏》——夏禹乐舞之名。

勤而不德——为民勤苦而不自夸其德。

修之——修治其功。

《韶箾》——虞舜乐舞名。箾:通箫。

帱——覆盖。

甚盛德——很有盛大的德行。

蔑以加——无以复加。

观止矣——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了。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医和)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而已。无以生疾。君子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左传·昭公元年》

[注释]

医和——秦名医,名和。

节之——节制。意谓晋侯要节制女色。

五节——宫、商、角、徵、羽五音之节。

迟速本末……中声以降——谓五声有缓有急,有本有末,互相调和融合,得中和之声,然后停止。

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五声停止后,不能再弹。

有烦手淫声——如再弹,就会繁复,出现过度的手法以及靡靡之音。

慆——滥,使心淫乱。堙:堵塞,使耳堵塞。

物亦如之——事物都是如此。

慆心——心思怠惰。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惟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

[注释]

齐侯——即齐景公。田——打猎。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夷维人。任齐大夫。遄台:在山东临淄县东。

子犹——即梁丘据。

公曰——指齐景公说。

和——调和。

醯醢——醯:醋。醢:肉酱。

焯——烧煮。

宰夫——厨役。

齐——同“剂”,调剂。

济——加。不及:味道不够。

泄——减少。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国君认为可行的,但在其中还有不可行的部分。臣提出它不可行的部分,可以使事情办得更完美。否:不可。献:进言。

不干——不扰乱。

故《诗》曰——《诗》指《诗经》。

“亦有和羹”——用五味调和的羹汤。

“既戒既平”——已准备就绪。

鬷嘏——同“总假”,大家都到。

靡——不。

济——调和。和:谐和。

二体、三味……九歌——二体,乐舞有文武两体,文舞执羽龠,武舞执干戚。三类:指《诗经》有风、雅、颂三类。四物:乐器由四方出产的金、石、丝、竹等材料制成。五声:指宫、商、角、徵、羽。六律:指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七音:五声加上变宫、变徵。八风:八方之风。九歌:歌九功之德。九功为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

周疏——周:密。疏:不密。

德音不瑕——使有德之声不带有瑕疵。

专壹——只弹一个音。

先秦·《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论语》之名乃编篡者所定。“论”即论次编篡,“语”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今本《论语》共20篇。其记述非一人,编纂亦非一次。大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后学编篡成书。

《论语》以言简言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其议政论道的语言不过三言两语,坐而论道,富于感情色彩。它还首创了语录体散文之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注释]

兴——起,激发情感。意谓读《诗》可以激发我的情感。

立——立身。意谓礼可以立身社会。

成——成就。意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

——《论语·子路》

[注释]

名不正——名分不正。

刑罚不中——刑罚也就不会得当。

无所措手足——手足就会无所适从。

无所苟而已矣——君子对于言辞要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苟:马虎。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论语·卫灵公》

[注释]

颜渊问为邦——颜渊,字子渊,孔子弟子。问为邦:问治理国家的方法。邦,即国,汉立,为避汉高祖讳,改邦为国。

行夏之时——推行夏朝的历法。

乘殷之辂——乘坐殷朝的车子。辂:大车。

服周之冕——戴周朝的礼帽。

乐则《韶》《舞》——音乐就用《韶》《舞》。

放郑声——放弃郑国的乐曲。

远佞人——罢斥小人。

殆——危险。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注释]

子之武城——之:到。武城:鲁国小县。

弦歌之声——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

莞尔——微笑貌。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学习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听使唤。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论语·阳货》

[注释]

先进、后进——孔子对于卿大夫子弟承袭父兄庇荫,先做官而后学习礼乐这一点,很不满意,就说了这番话。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山野之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发扬光大是卿大夫子弟。孔子说,如让我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

[注释]

礼云礼云二句——礼呀礼呀,难道只是指玉帛等礼物吗?乐呀乐呀,难道只是指钟鼓等乐器吗?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注释]

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没有仁德,礼对他怎么办呢。

季氏——季平子,即季孙意如,鲁国的权臣。

八佾舞于庭——古代舞蹈奏乐,八人一行,叫一佾。八佾共六十四人,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季氏是大夫,只能用四佾。

《韶》——舜的乐曲名。

尽美矣——美极了。

尽善矣——好极了。

《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论语·阳货》

[注释]

恶紫之夺朱也——春秋时,紫色已逐渐取代朱色的正色地位。恶:憎恶。

恶郑声之乱雅乐——憎恶郑国的音乐扰乱了典雅的正乐。雅乐:用于郊庙朝会之正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

[注释]

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

不图——想不到。至于斯——到了这种境界。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友之,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

[注释]

歌而善——歌唱得好。

友之——再唱一遍。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篇》

[注释]

自卫反鲁——从卫国回到鲁国。

然后乐正——然后才把音乐篇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