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回族史(修订本)
19105500000151

第151章 后记

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近一二十年来,回族史研究的成绩是比较显着的。我在1988年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此得到了向回族史界的前辈和同行们请教和学习的机会。

1988年我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申请课题《西北回族的历史发展及其走向现代化之路》得到批准并获得资助,在与宁夏人民出版社商谈科研成果出版计划时,出版社的负责同志建议写成一部回族史,这样将会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效益。我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在1989年向国家民委申请课题立项,也得到批准。以后便紧锣密鼓地制定写作提纲,建立写作班子,到1992年底终于写出了约四十万字的初稿。

80年代至90年代初,回族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特别是我在主编《中国回族大词典》过程中接触了更多的史料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初稿愈益感到不满,遂决定重新改写,扩大篇幅。1993年我调到广州暨南大学任教,因忙于事务,扩写工作受到影响。1995年,我邀请宁夏大学霍维洮、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余志勇两位中青年学者到广州工作一段时间,研究了增修方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增修任务。

现在读者们读到的这部《中国回族史》,第一章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最早由北京教育学院朱筱新副教授和宁夏大学钱志和教授起草的,最后由邱树森改写并增补了文化宗教和其他部分;第二章元代的回回人,自始至终由邱树森完成;第三章明代的回族,最早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丁国勇研究员、南京大学伍贻业教授、宁夏大学钱志和教授(经济部分)执笔,后来由余志勇全面改写、增补,邱树森增写了文化部分;第四章清代的回族,最早由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教授、伍贻业教授和余志勇(经济部分)执笔,后来由霍维洮作了部分补充和改写,邱树森增写了文化部分;第五章民国时期的回族,由中南民族学院答振益教授、许宪隆副教授执笔,最后由霍维洮作了部分调整和增补,邱树森改写和增写了文化宗教部分。全书打印后,编委会又进行了认真修改,伍贻业、李松茂、丁国勇、答振益等副主编在百忙中认真校阅,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中国回族史》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全书虽然由我定稿,但在工作过程中深感自己学识浅薄、知识匮乏,还难以对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回族文化和宗教思想深奥的内涵作更深入的探微。如果说这本书能做到较充分地把学术界研究的成果予以吸收,在局部方面有所突破,那是许多执笔者多年心血的结晶。《中国回族史》的出版能为今后回族史研究起一点推动作用,为学术水平更高的多卷本回族通史的问世做一块基石,我和副主编、编委、作者们,将聊以自慰。

《中国回族史》在写作过程中和全书讨论稿清样出来后,一直得到民族史专家和回族史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原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银川市委书记陈育宁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怀中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余振贵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哈坚主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徐庄、汤晓芳编审等在为本书作结题鉴定时,对书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书中的不足之处,为本书进一步修改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真知灼见。

本书责任编辑汤晓芳编审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劳动决不少于我们任何一位作者。从全书的结构章节、整体设计到史料运用、文字杀青,她都倾注了无数心血。

在此,我代表编委会向责任编辑及上述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邱树森

一九九六年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