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用品研究
19105700000007

第7章 全国各地回族用品现状(6)

第七节 云南省

云南也是中国回族较多的地区,课题组于2012年2月来到云南省。在云南省民委文化宣传处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课题组一行分别到昆明市、巍山县、沙甸区和纳家营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昆明市

2012年2月20日下午,课题组到达云南省昆明市后,在云南省民委人士的陪同下,来到回民集中的顺城街“顺城清真寺”周边调研。在顺城街上,坐落有一座肃穆庄严的宫殿式清真寺,在清真寺门口两边,沿街排列有很多家回族用品商店及回族餐饮店和经营回族食品的个体摊贩。回族用品店规模都不太大,但物品门类较齐全。这里随处可见戴着鲜艳头巾的回族妇女和戴着白帽的回族男性,整个街道充满了浓郁的回族风情。课题组进了几家回族用品店后,看到这里的回族用品主要有:礼拜毯、礼拜帽、盖头、纱巾、汤瓶、茶壶、香炉、香、念珠、手链、挂盘、香水、牌匾、十字绣材料等。“伊兴经书店”里,还有一种褐色念珠式的手链,回族店主杨远伟说,这种手链不分男女,都可以戴。课题组还发现,云南回族的礼拜帽纹饰比较复杂,色彩比较鲜艳,有蓝色、红色、黑色等别处不常见的颜色。在清真寺门口,还看到一位正在绣花的回族女性,叫赛云芳,1964年出生,昭通鲁县人。她说,平时做生意卖糖巴,闲下来就拿起来绣几针。当时,她正在绣一幅1米多长的大型十字绣,图案上有大朵的牡丹花,上面是阿文的清真言。据她介绍,这里的农村回族女孩从七八岁就开始刺绣,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绣窗帘、门帘、鞋垫、孩子的披风、裙裙、围兜等。她还带课题组成员到清真寺门口的回族用品店里,看了那里出售的十字绣的材料包,里面有样品图纸、布和彩线,内容大多为经文字画,很受回族妇女的喜爱。

二、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

巍山县是云南回族较集中的地区之一。2012年2月21日,课题组在云南朋友陪同下,一路打问到了回族聚居的永建镇小围埂村,看到街道上有一家回族刺绣店,摆放有很多琳琅满目的绣品,有枕套、床单、门帘、小孩围兜等,便采访了回族店主忽进宣。她1975年出生,巍山永建镇回辉登村人。她说,这里全都是回民,她老家在回辉登村,嫁到这村的。这里的回族都很喜欢刺绣品,以前回族妇女们都会手绣,绣一些小手巾、枕套、鞋垫等。现在都改机绣了,主要绣结婚用品,小孩子围兜、小褂褂、口水兜,包小孩屁股用的抱裙,背小孩用裹被等。裹被长两尺,宽一尺九,里面填棉花,很柔软,外面都是刺绣,很漂亮。按照她的指点,课题组又来到相距不远的永建镇回辉登村调研。

回辉登村是巍山县最大的回民聚居区(下图为当地回族民居的雕花窗户)。

在找寻回辉登村的路上,巧遇该村的回族女性朱丽琼和朱莲飞婆媳俩,在她们的热情邀请下,课题组来到她家采访。朱丽琼1954年出生,媳妇朱莲飞1984年出生,都擅长刺绣。她们介绍,回辉登村的回族自古以来有着使用刺绣用品的习俗,现在还有一些会传统手绣的人,但不多了,只有几个。并且,拿出了很多家中保存的刺绣用品。有朱丽琼的姑妈在自己1974年结婚时绣的淡绿色和淡粉色的绣花缎面鞋,鞋底为牛皮的。还有古老的各种儿童绣花帽:“鱼尾帽”上绣的是莲花、牡丹,被称为“鱼戏莲”。还有“虎头帽”“虎脸帽”“莲花帽”“竖头帽”。童鞋中有“猫头鞋”“莲花鞋”(小凉鞋)、“鸡窝鞋”“缎鞋”等。除外,在她家还有很多其他绣品:用来洗脸洗脚的“手巾”“脚巾”,其上都绣有清秀的花卉,方角处还装饰有精美的绣花“手巾头子”,以此来作为区分手巾或脚巾的标志。小孩连脚裤、小棉被、枕巾等,上面绣有“凤穿牡丹”“白鹤寒松”等图案。

朱莲飞介绍,该村有好几家经营回族刺绣工艺品的小店,大多都是自产自销。在她的引领下,课题组来到其中的回族女性朱敏谦家采访。她1982年出生,擅长刺绣,并开办了巍山回族刺绣网站,登出了自己的作品。她的刺绣店里摆放有很多她的作品,有绣花枕头、坎肩、围裙、艺术挂图等。她说,当地回族人的生活中,一直都离不开刺绣用品,特别是结婚时,普遍准备刺绣品。所以,回族刺绣至今很有市场。

三、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沙甸区

2012年2月22日,课题组来到云南省红河州沙甸区。这里坐落有闻名遐迩的沙甸清真大寺,号称亚洲最豪华的清真寺,投资1.3亿元。在该寺对面的街道上,分布有很多家回族用品店,专营服饰、各种鞋子、工艺装饰品及其他用品。在沙甸区区长助理回族女性王维的陪同下,课题组来到了纳竹艳的店里采访。她1965年出生,为当地回族。该店里有各种瓶类、壶类、阿文书画、牌匾等工艺品、服装、帽子。其中,装入镜框的几幅经文字画,是本地回族人的作品。该店陈列的盖头特别漂亮、面料高档,据说是从马来西亚等国进口来的,其上的精美串珠都是手工绣上去的,每条价格在一二百元。课题组还到隔壁的沙巴服饰店和回族店主马兴亮进行了交谈。他说,这里回族人口较多,不包括流动人口,有13000多人。沙甸区光清真寺就有11座,沙甸的回族用品店共有四五十家。他的店里的女士头巾是从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进口的,男式长袍为中国制造。他还代销上海的“哈桑”品牌的穆斯林男装,据说,该品牌基本上是面向中东市场的,国内只有他一家在做。经访谈得知,沙甸的穆斯林用品,来自国外的较多。比如,爱莉玛莎穆斯林服饰店的回族女性金穆兰说,她店的衣服都是从马来西亚、印尼、埃及等地进的。伊佳穆斯林用品商店的回族店员张娥说,该店的手镯是从巴基斯坦进的。调查得知,当地富有矿业资源,采矿业发达,回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街上随处可见戴着漂亮盖头、身穿长袍的回族女性开着高级小车的身影。因而,当地回族对服饰等生活用品的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四、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

2012年2月23日,课题组在纳古镇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马寿光(回族)等人的引导下,对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回族用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据介绍,纳古镇有8600人,回族人口占83%。其祖先是随着蒙古军来到云南的。那时,回族人在蒙古大军里大都是制作武器的能工巧匠。所以,纳古镇自古以来有着制作刀剑的悠久历史。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又从昆明过来了一支小分队,擅长制作枪支机械。因此,制作刀剑逐渐成为当地的传统手工业,至今较为发达。随着时代的发展,纳家营的军工手工业逐渐转型为民用刀具类手工业。课题组在乘车进入纳家营的街道后,即可看见排列在道路两边的民用刀具商铺。马寿光介绍,当地回族人需要的刀具,如各种菜刀、宰羊刀、水果刀等都是当地自产的,外地的一些回族也会慕名到此采购,因而,刀具市场效益还不错。

在这里还采访了回族民间刺绣艺人李翠兰,她1947年出生,纳古镇纳家营人,家住清泉巷5号。由于这里的回族一直保持着喜爱刺绣品的传统习俗,所以她至今坚持手工刺绣,加工一系列的绣品出售,既乐在其中,也增加了收入。她为课题组一行展示了很多绣品,有掇绣门帘、刺绣的小孩披风(相当于汉族的棉斗篷)、儿童绣花帽、“猫头鞋”“虎头鞋”“鱼尾鞋”等。她尤其对自己刺绣的红色、绿色等装饰有各种刺绣图案的儿童披风颇感自豪。她说,不仅每个作品的刺绣很用心,用的材料也好,棉花是从新疆买来的最好的上等货。因此,她的手工绣制披风很受人们的欢迎,每个150~200元。

第八节 浙江省义乌市

2011年6月14日,课题组来到了“中国小商品城”——浙江省义乌市,专程调查了穆斯林用品的生产及销售现状。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这里不仅为“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还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包括中东及阿拉伯国家的成千上万名穆斯林商客,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年住在义乌经商,有的在此生活了10年以上。义乌的大街上,随处可见阿拉伯国家风味的餐厅、身穿阿拉伯长袍的男女穆斯林,以及专供国外穆斯林客人居住的宾馆,街道上几乎所有商铺的名称,除汉语外都标有阿拉伯语和英语名称,俨然是一个和国外穆斯林有着密切联系的国际化城市。课题组在从银川出发前,事先就通过宁夏商界的一些回族朋友,收集到了较多的义乌穆斯林用品商店的地址等相关信息资料,初步了解到,义乌的穆斯林用品店很多,其中,很多都有自己的生产企业。其产品不仅面向国内市场,同时销往国外,如东南亚、中东地区及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等。课题组一行到义乌后,便有重点地选择了其中几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浙江义乌汇泰毯业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5日这天,课题组一行在倾盆大雨之中,来到义乌市稠州北路民族用品市场调研。看到这里云集了好多家穆斯林用品商店,有经营服装的,也有经营地毯的等。便首先选择了浙江义乌汇泰毯业有限公司。据介绍,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民族地毯生产企业,其生产基地位于义乌佛堂镇工业区,创建于2003年,拥有资产3000多万元,现有员工300余人,主要生产穆斯林地毯、拜毯、各种机织或手工织绣的床单、床单罩、长巾、方巾,以及挂画、小挂饰、相框等民族系列产品。在汇泰毯业公司的销售门市部,课题组与女店员进行了交谈。她说,门市部的所有产品均是公司自己生产的。起初,从最原始的一般性毯子做起,逐渐发展到生产穆斯林用的毯子。由于国内外穆斯林客户的需求不同,每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图案、花样都有所区别。品种主要有丙纶提花系列、双色提花系列、多尼尔系列等。品种、样式正在呈现多样化趋势。生产的拜毯、挂毯等一部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甘肃、云南、宁夏、西安等回族人口较多的地区购买量较大。而大多数产品销往国外的中东、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如伊拉克、迪拜、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际市场,非洲国家也有,但量较小。需求就是市场,近年来,国外客商需求庞杂,企业生产越来越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比如拜毯尺寸设计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有些顾客的身高超过2米,则需单独订做,甚至要量体裁制。目前生产的拜毯尺寸有68×厘米108厘米,70厘米×120厘米,70厘米×110厘米,50厘米×105厘米。还有36厘米×60厘米的,这是专为儿童设计的。

儿童拜毯很有特点,上面装置着指西针,这是根据阿拉伯国家多在沙漠上,小孩不能辨别西方(麦加方向)的特点设计的,极大地满足了客人的需求。大毯尺寸有140厘米×200厘米,200厘米×220厘米的。当课题组问及订单情况时,店员介绍:公司是销供产的经营模式,即根据销路而有的放矢进行生产,从而避免滞销,占用资金。产品订单有时多有时少,有大也有小。一般在穆斯林斋月来临前为销售旺季,礼拜用品、朝觐用品需求量较大。而进入斋月,穆斯林用品即转为淡季,那时订单很少,来自国外的穆斯林基本都回国了,有时一个订单也没有。有些国外的穆斯林客商,会到门市部直接看样品签单,随后,门市部会直接给工厂下单,工厂根据货单出货。如果是几十件的单,一般有现货,可以很快提货。如果是上千件的货单,就必须组织加工定做。做好的货品有专门的流通渠道,货物的价额较大(近千万元)时,都会经过严格的流程后发货,成品先打包,再经过真空压缩后,装入大柜或集装箱运往国外。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大批发商十分精明智慧,经常自己找上门来,也不带翻译,即使语言不通也会做成生意。而且会聪明地选择反季节进货,冬天进夏天的货,夏天进冬天的货,既降低成本,又通过提前供货保障市场的流通稳定。就在访谈中,课题组看到一位阿拉伯中年客商走进店来,选择好商品后,就招呼店员过去谈生意。只见他拿出计算器,指一下墙上的样品,店员则在计算器上打出定价。而客商则在计算器上砍价,打出自己希望的价格。就这样来来回回,直到双方达成协议为止。从看货到生意成交、确定订单,双方几乎没说一句话。店员解释说,有计算器就能相互明白对方的意思,不需要说外语也能做生意。很多都是常客,大概知道产品的基本价格等情况,相互有信誉,也容易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