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19106600000030

第30章 产业化可操作性模式的探讨(2)

德岛传统织品有叫しじら的縬织品,据说起源于1867年临海的织布业者,縬织品的棉纱本来都用“阿波蓝”染色,所以縬织品是蓝色起褶的蓝染织品。这种蓝染织品后来主要以衬衫、领带、小件饰物为主,成为“阿波蓝”产业的附加值最高的终端产品。德岛“阿波蓝”产业在市场开拓方面依然遵循现代学术(市场学和工业设计学)的原则,就是调研先行,数据为依,设计合目的性。

立足市场调研的操作流程

从縬织品的生产工艺上说,其流程是:

染色-上浆-挂经线-络纬线-织作-后处理起皱褶-干燥-卷布-出货。

第1道“染色”,则先作蓝色的所谓“意象”调查分析,也就是对消费者征询蓝色“印象”、好恶程度的调查。研究者先把蓝色分为“青”、“蓝”两大命名,调查结果是:

对“青”色印象分析有三点,第一,以“好感”形容占首位,评语是“漂亮”。支持度最高。第二,个人对于色彩的评价被认为通常是决定商品卖点的重要因素,此项因素中的“感情性的意象(印象)”又远不及“意义性的意象(印象)”重要。

在受访问卷中,选择“意义性形容词”的人比选择“感情性形容词”的人要多许多,由此确定商品的色彩名称采用“青”。

第三,在对“青色”的评价问题上,“喜欢”者给出的理由是“青”具有“漂亮”、“清爽”、“高贵”、“知性”等印象。

由此确定“青”是最佳商品色系名。对“蓝”的意象(印象)分析结果也有三点:

第一、对“蓝”最多表述的印象是“传统的”,说明“蓝”具有历史性、故事性的联想性质。

第二、“蓝”还具有“高级”的评价。

第三、在现代追求自然的社会风潮下,“蓝”的上述印象因能满足现代要求而成为这一风潮的标志性色彩。

在确定青色系后的生产产品中还要有对蓝色固色等物理性能方面的检测,以期得出最佳青色彩度。

在上述数据支持下生产的蓝染织品最终走入市场,对销售情况也要跟踪调查,其结果是:

调查分析119项商品,主要以蓝染织品为主。

从价格、类别分列如下:各类商品中的价格分布以1001至3000元(日元,下同)和5001至10000元数量最多。其中卖出的商品比例以1000元以下的种类占60%;但获利率则以5001至10000元的商品为最多。20%的商品为上衣与T恤类,占获利率的35%,手帕之类的商品占销售率的30%,获利率达14%。任意选择50项商品,从加工技法、色彩及图案分类方面调查,得出销售的数据是:70%以上是型染产品,60%以上是蓝白两色。图案中50%以上是动植物纹样,多传统纹样。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他们的操作流程相当完善,即:

市场调研,确定青色彩度-进入染色工艺流程-出货-市场跟踪调查-确定销售率高、获利率高的商品-信心反馈至设计业者-出设计新样-再进入此流程前端。

上述流程主要是从市场销售方面构成框架,还不包括设计业者获取信息后对信息优化处理的设计流程。但前一个框架是基本性的流程,它能基本保证蓝染织品自身品质,也保证了在市场上的份额。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蓝染织品的产业化才有可能。至于后一个流程,主要运用统计学中“S.D”方法对信息分析归纳,作出结论,成为具体设计方案的依据。

(3)“友禅蓝染”的原创和产业发展

日本民族善于“温故知新”,一方面他们有很好的高科技术,一方面又把得自中国的彩色夹缬珍藏起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有研究者仿效其工艺复制成功。同时,又从“夹缬”,即两块花版对夹坯布,进行印染的基本概念出发,发展出以不对称花版对夹坯布的工艺,就此扩展了夹缬的“花色品种”。

在应用于红色系染料方面,有京都的“京红板缔め”;在手绘和印染结合方面,有“京友禅”。“京友禅”和传统靛青染色工艺结合,又产生“蓝友禅”。仅此而论,日本三个大的传统印染手工艺都有相应的社会团体和相关研究者呼应:“京红板缔め”有京都艺术大学相关系科和若干博物馆专业人士介入;“京友禅”有松井青青氏主持的“京都市松井染绣会社”、桥诘清实主持的“京友禅染工房”,桥诘清实后来又采用“阿波蓝”的“蒅”染料,设立、主持“蓝友禅工房”。其中,后者在蓝染、蓝印花布的工艺上,在花版刮浆基础上又结合运用了绘、蜡多种手法,使蓝印花布的艺术表现能力大为提高,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值得提出的是,日本植物染、蓝染重视的是不变的“手工艺”。从这一点说,似可为“保守”的一面。也同样重视的是对原材料栽培、提取、还原、浸染一系列工艺流程的量化记录分析归纳,即用现代学术方法对传统手工艺过程进行研究,绝不选用、掺用化学合成染料,因此表现出他们善于创新的另一面。

日本政府并不干预艺术设计业者的创作空间,对待传统手工艺业者有适时的展览和奖励,帮助他们的“出新”技艺得到社会肯定。政府能够“适时”,并非政府的一时兴起所致,而是制度化的结果。京都每年有“工艺产业技术竞赛”,对传统工艺产业而言,这种官方“竞赛”总会“适时”发现和宣扬某些新的技术成就。而“现代名工”、“技能功劳者”的奖励称号也使获奖者增添手工艺的自我成就感。

有自我成就感,有相当生存空间(包括经济效益),日本蓝染、蓝印花布手工艺在日本高科技产业、家电产业、汽车产业的巨头林立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形成如长江般波澜壮阔的大型产业,但却可以如涓涓细流,永续流淌。

桥诘清实和他的“友禅蓝染”

桥诘清实,1940年出生于日本高知县。19岁进入京都市松井染绣会社,师从松井青青氏,学习“京友禅”染色技艺。10年后自立门户,设立“京友禅染工房”,从学艺始,30年时间从事染色手工艺,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修养。49岁时接触到传统蓝染工艺,对建蓝和染蓝手工有极大兴趣,并投入最大精力创立“蓝友禅工房”,全部采用德岛的“阿波蓝”染料,把“京友禅”的技艺应用于“京蓝友禅”的创作,并以此得到日本染织界的肯定和赞誉。

桥诘清实创立“京蓝友禅”的过程从亲手栽植蓼蓝开始,与朋友共组“京蓝育成会”,研制传统的京都特产“京蓝”染料,掌握第一手的蓼蓝染料的资料。他对染蓝工艺十分熟悉,自我要求也相当严谨,每有作品浸染,均达30遍之多,所以他的作品蓝色色阶丰富,加上精细工致的造型制作,无不透露着幽深雅致的精美。“京都府工艺产业技术竞赛”每年举行一次,桥诘清实自1988年(日本昭和63年)参加第16回的赛展后,直至1996年(日本平成9年)的第24回赛展,皆有参赛。他于1991年设立“蓝友禅”工房,是传统手工艺人的家庭生产模式,工房由他带领夫人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组成。工房专用阿波蓝染料创作“蓝友禅”作品后,每年都以“蓝友禅”作品参赛,分别获得“奖励赏”(1991年,第19回展)、“佳赏”(1992年,第20回展);1992年(平成5年)的“日匠展”中获“中日新闻大奖”;2000年(平成13年)获“京都府现代名工”技能奖;2002年(平成15年)入选“宇治市技能功劳者”;2005年(平成18年)11月在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他的第10个“京蓝友禅的世界”大型个展,好评如潮。

桥诘清实的“蓝友禅”以独特的“蓝色世界”艺术在国内享有盛誉,也成为日本国传统蓝染手工业的代表,他的蓝染织品作为商品在日本有一定的市场。桥诘清实的“蓝友禅”的工艺中含有“刮糊防染”,其作用和原理和中国蓝印花布的“刮浆染”一样;“蓝友禅”中又有“撒蜡”、“画蜡”手法,又和中国蜡染相同。所以“蓝友禅”在工艺上可说是综合运用了“刮浆染”、“蜡染”的工艺方法,同时又配合笔绘色染的技法。当然,这其中也有桥诘清实本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个人艺术修养,这个修养才是他艺术成功的根本条件。

桥诘清实的原创

桥诘清实的作品主要是“和服类”和“室内装饰”。和服类有整套的访问礼服,以及腰带、“振袖”;室内装饰物如屏风、挂灯、玄关、挂饰件等等。题材相当广泛,大致归纳有宗教造像类,如不动明王、观音像、佛本尊等,有民俗信仰、民俗活动类,如只园祭、风神、雷神、能剧人物等,自然风物类,如海涛、涌波、流云、朝夕、雪景、渔家等,有花鸟乔木类,如夕鹤、松、梅、柳、菊、喜樱、木莲、芙蓉等。

工艺技法方面是在蓝印花布技法之外,发明“糸目糊”糊筒。这是传统蓝印花布、蜡染都不曾使用过的工具,可以说是桥诘清实的独创。

“糸目糊”糊筒是一种尖锥状的工具,把合成橡胶糊置入筒内,以手握筒身在坯布上描画的同时挤压,使胶糊从尖端细孔中流出,在坯布上形成图形,胶糊有防染功能。这种工具如同中国民间画工勾勒线条的沥粉管,也如同马来西亚彩色蜡染勾勒花卉线条的蜡壶,不同的是桥诘清实用在蓝染织品的图形的描绘上。

他的工艺技法包含:先用“糸目糊”糊筒在坯布上勾勒出造型轮廓的细线条,配合以撒细蜡点、画蜡、覆蜡等防染手法,最后以胶彩颜料逐层刷色。然后建蓝、浸染;后处理方法有除糊和金彩赋染等。桥诘清实对蓝染织品创作上的特色是他不固守传统工艺程序,灵活运用和创新工具。实际上,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并不只限定在装饰图形的题材、构图等方面。历史上的手工艺不断出新,根本原因在新材料和新工具的出新,由此带动工艺的出新。桥诘清实的“友禅蓝”坚守植物蓝染,充分发挥传统蓝染的色阶丰富匀实的长处。运用防糊的原理,也是运用传统防染的工艺,而防糊材料的更细腻,线条的更细致,都借助于蓝染新工具“糸目糊”筒。他应用的器件按照用途分有10类:第1类是“建蓝、染蓝”部分,含蓝靛染料、木灰水、助剂、染缸、竹弓、晾架、水缸。第2类是“备布、试染”都分,有坯布、精练、水消笔、试染布。第3类是“绘图、设计”部分,有描绘灯台、复印机、描图纸等。第4类是“描绘糊线”,有“糸目糊”、胶纸锥筒、柿纸锥筒。第5类是“胶膜、分片”,有暂粘胶膜、笔、刀、镊子、小毛刷。第6类是“调色、刷色”,有胶彩颜料、水胶、调色盘、笔洗、吸水纸。第7类是“刮糊防染”,有胶膜、胶糊、刮板。第8类“画蜡、撒蜡”,有蜡锅、毛笔、毛刷、木棒。第9类“除糊、除蜡”,有除蜡锅、肥皂粉、干汽油、耐溶剂手套。第10类“拔污、补色”,有蓝染拔色剂、胶彩颜料。

一件完整的“友禅蓝”,须通过15道工序完成,中间有多次浸染蓝色,参以描、绘、刷、撒、粘、除、拔、补等各种工艺手法。由此可见,桥诘清实“友禅蓝”的设计、制作皆十分严谨。虽然有多种传统手法的综合运用,但始终把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植物蓝染工艺。

日本蓝印花布手工艺能够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有突破性的发展,正和日本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并不是政府单方面加大投入经费所致。政府只是提供一个宽松环境(诸如扶助、税收、管理,适时的展览、奖励等等),包括起步、成长、发展、壮大等经营计划在内,都是“民间”自我决定。其次是民间工艺师本着“现代学术研究”精神(这一点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从西方引进的教育科学观念),事必躬亲,注重实践、量化指标,使传统手工艺进入科学领域。也使每一个普通正常人通过学习,皆可掌握其方法,一样能够有所创造,生产出优秀手工产品。

桥诘清实在“京红”体系之外,另创蓝色系,是从种植蓼蓝开始,他与朋友组织“京蓝育成会”,亲手搅拌染液、观察记录酸碱度与色泽变化,掌握最佳蓝染色度。改良蓝印花布传统糊料,特制“糸目糊”;在传统刮浆刮刀之外,增加“锥筒”软膏筒,以适应细韧挺括的线条表现;再引入塑料片板和蜡材,弥补纸型版和糊料的不足。此外,还要有毛刷、排笔、扁笔、圆笔等描绘工具。在工艺美术史上,优秀手工艺工师都不是只在一项手工艺中终其一生的。他们会有一项“看家”的手工艺,但同时对相关手工艺技艺也触类旁通,促成自己手艺的“蜕变”。桥诘清实工艺师在蓝印花布技艺基础上,融会贯通手绘、蜡染等工艺,运用靛青染色的色阶比,才能使日本蓝染出新。

综而言之,日本蓝染织品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桥诘清实和他的“友禅蓝”又是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代表。由于蓝染的靛青环保,且对人的皮肤、呼吸系统都有一定保健功能,加上多次浸染独特工艺,艺术效果美轮美奂,所以“友禅蓝”价格不菲,也从而奠定了包括蓝印花布在内的蓝染制品属于中高档产品的地位。

2.我国台湾的蓝染事业

台湾本地原有蓝染业。民国初年,其时浙江苍南的戴氏曾在台湾埔里买过大批靛青回浙,据他讲,当时在台湾打靛的人中,不少来自浙江。

日本人占据台湾时期,靛青还是重要经济货物,在台南府城永乐老街、台北附近的三峡镇,都有很多染房营业。三峡老街至今留存染工坊石刻广告:“不惜重金聘请唐山师傅,专门制造纯正蓝染料”。可见当时蓝染业的兴盛。此后,台湾也很快卷入化学染市场,蓝靛等植物染迅速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