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撒拉族
19108200000037

第37章 撒拉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循化县被列为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之一,全面规划,实行承包,鼓励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1981年荣获全国林业先进县光荣称号。2001年后,自治县人民政府把生态建设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位置,以实施“三大”林业工程为重点,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8.6万亩(其中退耕造林4.26万亩,周边荒山造林4.4万亩),使全县林地面积达到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5%,生态恶化的趋势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开始转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孟达森林生态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于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旅游景点60余处。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红杉、羽叶丁香、猕猴桃、华桔竹、大叶钓樟等100余种。共有种子植物90科、302属、537种。面积仅占全省万分之二点七的保护区境内,生长着约占全省四分之一的植物物种。撒拉族人民祖祖辈辈为国家为子孙有效地保护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人间仙境。

三、工业方面

(一)能源生产——电力

自治县境内黄河流经总长79公里,东有积石峡长20公里,西有公伯峡长18公里,占黄河流径县境总长的48.1%,发展水电能源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国家建设的大型电站公伯峡、积石峡电站和中型苏只电站、黄丰电站均在县境内。

1.公伯峡电站。1999年2月,国家投资120亿元资金,开始动工兴建前期工程,2004年8月,主体工程竣工,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该电站正常蓄水位2005米高程,水库总容量6.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装机5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大坝最高127米,年发电总量51.40亿千瓦时。2006年,电站主体竣工验收,开始正常运行发电。

2.积石峡电站。2005年,国家投资56.36亿元,动工兴建前期工程。该工程设计正常蓄水位1856米,水库总容量2.6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02万千瓦,装机3台,单机容量34万千瓦,大坝最高100米,年发电量33.63亿度,建设年限为6年。

还有苏只电站和黄丰电站,以上大中型水利电站的修建,为改善自治县的生态环境、黄河两岸干渠工程建设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工业企业

60年来,先后创办和建立各类工业企业661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企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从1995年的“半壁江山”到如今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其中民营企业42家,个体私营企业618家。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仙红、天香两椒公司和浓缩果汁有限公司被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8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雪舟集团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施了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的强强联合,同时,雪舟商标被评为青海省第一家国家级驰名商标。民营经济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1.青海雪舟三绒集团公司

青海雪舟三绒集团的前身为循化绒毛综合加工厂,始建于1989年,1997年改组为集团公司,股份制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努力,集团现已成为青海省毛纺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内最大的毛纺企业之一和国内最大的牛绒分梳、牛绒服装设计、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牛绒、羊绒、驼绒“三绒”及羊毛原料采购、粗精加工、内外贸销售为一体的多层次、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集团经济实体。特别是在牛绒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在全国独占鳌头,一枝独秀。所创“雪舟”品牌,不仅是国家工商局颁布的全国123家维权品牌,而且是全国唯一牦牛绒服装维权品牌。集团被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青海省30家重点企业之一,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诚信守法企业”称号。自2000年起至今连续被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评为“特级AAA信用企业”。2002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集团所创“雪舟”牌商标200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从而填补了青海无全国驰名商标的空白。雪舟牌牦牛绒衫系列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集团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2006年青海企业五十强”“青海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诚信单位”,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雪舟”品牌的牦牛绒系列产品销量一直居于全国首位。

2.青海兴旺集团公司

青海兴旺集团公司是集建筑、工业、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主要经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施工、水力发电、装饰装潢、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旅游项目开发等,工程资质均为二级。公司在同行业率先取得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设银行青海分行“AAA信用等级证书”和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证书”。

目前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有两座水电站、一座占地220亩的撒拉族民俗风情园等12个子公司,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中高级专业人员80多人,拥有大中型机械设备268台(辆),基本实现了办公现代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

公司获得了许多殊荣:青海省先进企业、青海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2002年被全国工商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评为“重质量、守信誉”单位等。

3.青海伊佳民族用品有限公司

青海伊佳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其前身是循化县民族工艺品开发公司,经过7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穆斯林民族用品开发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电脑刺绣孟加拉帽、沙特帽、泰兰帽、女士纱巾、阿拉伯挂毯、礼拜毯等民族用品以及床上用品系列。

公司日产电脑刺绣孟加拉帽40000顶、泰兰帽20000顶、沙特帽10000顶、手工刺绣帽3500顶、女士纱巾1000条、拜毯1000条、戴斯塔尔1000条、床上用品系列100套的现代化企业。在西宁、临夏、兰州、乌鲁木齐、广州、义乌已设立了总经销部。产品以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等优势占领国内穆斯林用品市场并畅销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利比亚等国际市场,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从2002~2005年连续四年被青海省农业银行评为“AAA特级信用企业”,荣获2001~2003年第四届“青海省先进企业”,被认定为2003~2005年“青海省优秀工商企业”,2003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制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4.阿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阿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研制、生产、销售Halal生物制品(Halal,中文译为“清真”,即符合伊斯兰饮食制度的食品和饮品)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已经获得了印度尼西亚国家清真认证(MUI),在伊朗、巴基斯坦、沙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土耳其等诸多伊斯兰国家受到广泛认可。

阿敏生物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在青海西宁拥有17000平方米的符合Halal要求的生产基地,在甘肃广河建有20000平方米的粗品生产厂,并且在马来西亚设立了海外销售中心,将阿敏Halal生物制品快速推向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Halal生物制品供应商。

阿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提供系列Halal生物材料的供应商。借助于中国国内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穆斯林聚居区的丰富原料,来打造生物高科技产品。

阿敏生物的核心产品是系列清真生物制品。所谓清真生物制品,第一指原料符合伊斯兰教法要求,避免使用猪起源的任何原料,避免使用未经清真屠宰的牛、羊、鸡等原料。第二指加工过程不得加入非清真制剂。鉴于伊斯兰会议组织(OIC)成员国有57个国家和地区,世界穆斯林人口基数极其庞大,至今约有15亿有清真习惯及要求的消费者,阿敏生物系列生物制品一经面世,即在东南亚、中东等传统穆斯林地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公司特色产品牛肝素钠、羊肝素钠远销埃及、马来西亚等国;核心产品清真胶原蛋白及清真硫酸软骨素已经占领了东南亚近一半的清真产品市场;清真小牛胃凝乳酶成功进入了伊朗、土耳其等市场。鉴于众多的穆斯林及非穆斯林对清真产品安全性(清真制造杜绝使用自死物和病死物)、高质量的不断认识,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消费领域。

2010年10月25日,甘肃阿敏3000吨清真明胶建设项目开工。该工厂占地面积240亩,是国内首家清真明胶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居于世界第五位。

5.为兰州牛肉拉面的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作贡献

提起甘肃的省会兰州,很多人马上联想到的就是“兰州拉面”,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挂着这块招牌的面店就有超过5万家,遍布大街小巷,数量比麦当劳、肯德基在全球的店面还多,官方把它跟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为“三大中式快餐”,并且制定拉面的汤头、面条和色泽等的标准,要把这种街边美食推向国际化。

提起韩国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但说到矗立在兰州市南滨河路上的大型城市雕塑“天下第一牛大碗”,相信兰州市的老百姓应该都有印象,这个雕塑的策划者就是兰州国智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甘肃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省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七里河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韩国军。1994年,他注册成立了国智饰品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同时,还在七里河区征下了一块空地,用于后续发展,从1995~1998年,他利用这块空地连续开发了5栋楼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他注册成立国智民贸有限公司,转战餐具消毒行业,从此一路高歌猛进,3年内,连续开了3个分厂。2004年,他又在马滩征地50亩,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国内最大的集中式餐具消毒基地,2006年,他将3个分厂合并,成立甘肃天天洗业有限公司,进一步确立了业界龙头的地位。

当初靠着帮拉面店每天用过的碗清洁消毒闯出成绩,饮水思源的他,回过头来要帮兰州拉面打响品牌,第一件事就是设计统一规格、外型有特色的拉面碗。韩国军豪情满怀地说:“牛肉面是一个帅哥,但是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我就想给他穿一套漂亮的名牌的衣服,把这个帅哥配上,然后就让它走遍全世界。”除了提高档次,更重要的是稳定质量,为了带动兰州牛肉拉面品牌效应,加快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步伐,推动中式快餐健康有序发展,韩国军向政协甘肃省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兰州牛肉拉面发展的提案》。

韩国军提出,兰州牛肉面是兰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成为全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也是中华餐饮文化的一朵奇葩。“但如果仅仅重视牛肉拉面的名声,而不从根本上提升牛肉面的档次,那么牛肉拉面对于兰州形象的提升只有害而无利。”韩国军说,只有有了完善和严格的标准、规范,牛肉拉面才有能力走向世界。加快牛肉拉面的行业管理,把牛肉拉面的整体形象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这才是关键。

他建议,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兰州牛肉拉面发展商会或委托当地有关组织,通过商会或组织督促合理布局、制定和推行操作标准,落实兰州牛肉拉面统一标志,督促兰州牛肉拉面能以全新的形象走向全国,成为兰州能拿出的亮丽名片。此外,要加强与当地工商部门的联系,在各大城市提高准入门槛,凡使用兰州牛肉拉面这个商标,就必须在牛肉拉面的制作、从业人员资质、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上达到要求水平。

韩国军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2010年,兰州牛肉拉面商标正式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兰州市被认定为“中国牛肉面之乡”,“兰州牛肉面专用商标”也已确定启用,由一轮红日与绿色牛头剪影以及“兰州牛肉拉面”字样组成的兰州牛肉面商标,早在2007年召开的兰州市首届牛肉拉面节上就已确定。来自成都的设计师于凌对商标寓意的解释是:红日代表着兰州牛肉拉面行业红红火火;绿色剪影寓意绿色食品,看起来既像牛头,又像拉面师在展示兰州拉面的神奇功夫。

今后,牛肉拉面经营者只要达到制作、经营等标准和要求,经授权后便可无偿使用该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