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撒拉族
19108200000006

第6章 撒拉族概况(4)

园艺业方面:自治县的撒拉族群众有经营蔬菜、管理果园的传统习惯,川水地区几乎家家都有果树和菜圃。20世纪60~80年代,集体新建果园达70余处,比较有名的有苏只、沈家、阿河滩、托坝苹果园和赞卜乎地方国营园艺场,成为集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苹果罐头的个体私营企业达6家。果木、蔬菜的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循化志》载:“果则桃、杏、苹果、樱桃、林榛、枣子、葡萄佳,核桃尤佳,出积石关者皮薄。梨名为长把梨者,味酸;有一种形尖者,名油搅团,颇甘;其至冬熟者,名冬果,形圆,味尤佳。番地出延寿果。”老品种梨、杏、葡萄、核桃、花擒、楸子、黄果、窝窝梨、皮胎果、冬果、黄甜果等。新品种有苹果类43个,90年代由红星、红冠、红元帅为主的“三红”苹果品质优良,个大、色艳、汁浓、味甜,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梨果类逐渐发展到苹果梨、鸭梨、王冠、甜果梨、锦丰北京梨、伏梨、香蕉梨、砀山梨、白果梨、冰糖梨、北极星等30多个品种,其中小冬果曾获全国农产品展销会铜奖。杏子类十余种,桃类10余种,葡萄10余种,李子4个品种,还有樱桃、枣、桑葚等。蔬菜与瓜类品种由新中国成立初的30多种发展到2005年的100多种。可分为11个种类,其中白菜10余种,萝卜10余种;葱蒜类9种;绿叶菜类有菠菜、芹菜、芫荽、莴笋、雪里红、油麦菜等10余种;茄果类有西红柿、茄子、灯笼大甜椒、牛角辣椒、线辣椒等,其中循化线辣椒,以细长、螺旋多、子少油多、色艳味美、香辣适中而驰名中外,1990年荣获中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银奖。2005年种植面积达16000亩,为仙红、天香两辣酱厂实行订单农业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瓜类有菜瓜、南瓜、黄瓜、瓠瓜(俗称瓠子)、西瓜、甜瓜等品种。境内瓜果蔬菜产区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河沿岸,因光、水、热条件好,海拔较低的清水、积石镇、街子、查汗都斯4个乡(镇)所产的花椒、苹果和薄皮核桃驰名省内外,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畜牧业方面:境内山多坡多草多,有利于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岗察藏族牧业乡的畜群遍布南部山野。农业区村社和农民家庭都饲养着一定数量的大、小牲畜,特别是近几年来,西繁东育、牛羊贩运、温棚饲养和圈养育肥大户不断增加。主要的家畜家禽有牛、羊、马、骡、驴、鸡、鸭、兔等。20世纪80年代,部分群众从事养鹿、养蜂、养鱼、养鸡业;90年代,皮毛工业企业发展到26家,生产有皮夹克、皮鞋、皮手套和牛绒衫,主要畜产品有羊毛、牛绒、皮张、牛奶、酥油、奶粉、肠衣及各种肉类。畜牧业的发展,繁荣了自治县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循化的东部和西南部山区,分布着茂密的天然森林,有云杉、油松、华上松和木质坚韧的刺、青冈树等耐寒林木。川水地区有人工种的杨树、柳树、榆树和椿树。全县森林面积约57万亩。

自治县境内东部有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区内环山的大森林镶嵌着一个风光绮丽、清澈透亮的高原湖泊天池。池面海拔2504米,面积约300亩,蓄水量约200万立方米,水深达26米,池水甘美,沁人心脾,周围碧绿群山环绕,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林区内有种子植物89科,301属,530多种,另有蕨类植物10种。林区面积虽然不到全青海省的万分之一,但种子植物种类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从全国范围看,其中不少植物种类已属自然分布的西线边缘。秦岭植物由河谷西上,华北黄土高原植物依山沿水南来,青藏高原植物顺山系东下,使这里成为华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植物汇集点。孟达林区的药用植物有300多种,其中载入国家药典的有81种。较为名贵的药材有大叶三七、羽叶三七、贝母、何首乌、白首乌、大黄、羌活、蕤生、党参、玉竹、祖师麻、柴胡。还有川赤芍、类叶升麻、乌头、远志、羽叶丁香、土三七、落新妇、龙胆、鬼血、莲子叶、山荷叶等常用药材。分布最多的是短尾淫羊藿和紫花穗米荠。孟达林区还有猞猁、狍鹿、麝、黄羊、石羊、狐狸、苏门羚(即四不像)和野猪等野生动物10多种,以及雪鸡、马鸡、雉等飞禽30多种。1973年投放在天池里的鲤鱼现在有的已重达10公斤,另有鲫鱼、白鲢、狗鱼和湟鱼等多种鱼类。

循化县域内地下矿藏蕴藏量比较丰富,分布较广,经普查、勘测,已知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金、铜、磁铁、铝、锗、铀、锌、钡、硫、钙、芒硝、石英岩、石灰岩、石膏、水晶、钾长石、云母等20多种,矿床、矿点32处。其中探明夕昌铜金矿的储藏量铜3000吨和金500公斤。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将为发展自治县的工业生产和促进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节语言文字

撒拉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语组。撒拉语与同语族的其他语言如乌兹别克、土库曼、维吾尔、哈萨克等语言一样,属于黏着语类型的语言。语言内部比较一致,没有方言的差别,只根据语音和语词上的某些差异,划分为街子和孟达两种方言。撒拉语保存着元音和谐的特点,但唇状和谐已经松弛。有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的元音上。在固有词里,元音的清化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词中某些音节的缩减和早期汉语借词中复合元音的单元音化,出现了元音的长化现象。如bili“今年”(来自bu-yili)与bili“共同、一块”相区别;gila“锯”(来自汉语gai-la)与gila“记忆、记录”(来自汉语ji-la)相区别。塞音和塞擦音没有清浊的区别,只有清音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各种构词和构形的附加成分比较丰富。表明名词复数的领属性附加成分逐渐消失了,因此,为了区分单多数,每个人称都要用限定语——所有格人称代词,如minigi balam“我的孩子”,pizerniqi balam“我们的孩子”。句子成分的基本词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都在中心词的前面。例如:men(我)alini(阿里)danar(认识)“我认识阿里”;men(我)kixji(小)alini(阿里)quldur(去年)danaji(认识的)“我去年认识了小阿里”。撒拉语的词汇除了相当数量的与同语族各亲属语言的同源词之外,由于长期以来撒拉族和汉族、藏族密切交往,很早就从汉语和藏语中吸收了借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变革、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迁,撒拉族的活动范围及其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日益扩大,撒拉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吸收了大量汉语的单词和术语,来丰富自己的民族语言。由于撒拉族先民的居住地中亚从8世纪开始了伊斯兰化的进程,伊斯兰文化及其载体阿拉伯语、波斯语对当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影响很大,故撒拉语中也有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其中大部分是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词。长期以来,撒拉族与附近藏族在生产上互通有无,交往密切,因而在撒拉语中也有一些藏语借词,不少撒拉人还会讲一口流利的藏语。

撒拉族本民族的文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多种原因,如民族大迁徙、社会动荡、人口太少等,已经失传,一般使用汉文作为书面交际工具,并且兼通汉语,用汉语作为族际交流语言,在本民族内部仍使用撒拉语。

第五节民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和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循化县的民族问题和政权建设问题,1949年8月27日循化解放,30日成立循化县人民政府,是青海省解放和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最早的县。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军3师8团奉命抽调干部、战士110名组成地方武装工作队,协助地方迅速建立县、区政权。中共青海省委和省军政委员会任命郭若珍为中共循化县委书记兼县长,周文焕、马瑞斋、李恩普为副县长。下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公安局、税务局、邮局。组建了新的区乡政权机构,建立城东、城西两个人民区公所,区以下沿用了过去1镇6乡的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19日和1950年1月8日,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四条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过召开两次较大的会议,建立了循化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1950年1月15日,正式召开了循化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各族各界代表58名,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共同商讨了维护社会治安,加强民族团结,搞好合理负担等问题,选举产生了民族治安调解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它是循化县各族人民行使自治权力的最初机构和组织形式。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1950年元月至1953年9月,历时3年10个月,共召开了4届8次会议,为循化县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53年9月24日,在循化县第四届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经过充分协商,按程序选举成立了循化县选举委员会和循化县撒拉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会议选举李恩普、董子莪(回族)、马兴旺(撒拉族)、韩热木赞(撒拉族,阿訇)、嘉乃华(藏族,活佛)、马米日(撒拉族,阿訇)、拉郎才让(藏族)、马负图(回族)、李新鼎、马自力哈(女,撒拉族)、绽秀(回族)11人为循化县撒拉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委员,马米日为主任委员,李新鼎、马兴旺、嘉乃华为副主任委员,着手筹备建立撒拉族区域自治政权。在这次会议上,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实施纲要规定和省委统战部指示,结合全县各民族的聚居状况以及经济、文化等特点,决定成立循化县撒拉族自治区,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与此同时,还决定成立三个区、乡民族自治政权,即:文都、道帏两个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循阳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