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19110100000026

第26章 玄机暗藏的荒漠边陲(1)

兰新公路430公里处因何翻车事故多

在中国的兰(州)新(疆)公路的430公里处,不但翻车事故频繁发生,而且翻车的原因也神秘莫测。一辆好端端的、正常运行的汽车行驶到这里,有时便像飞机坠入百慕大一样,突然莫名其妙地翻了车。这种车毁人亡的重大恶性事故,每年少则发生十几起,多则二三十起,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尽管司机们严加提防,但这种事故仍不断发生。难道430公里处坡陡路滑,崎岖狭窄吗?都不是。430公里处不但道路平坦,而且视线也十分开阔。那么,如此众多的车辆在前后相差不到百米的地方接连翻车,奥妙究竟何在?

有人认为,这里的道路设计肯定有问题。交通部门听了这种意见以后,好几次改建这段公路。可是,不管人们怎么想办法改建这段公路,神秘的翻车事故,还是不断地出现。后来,人们发现,430公里处的每一次翻车事故,翻车的方向全都是朝着北方。有人说,这个神秘的430公里处以北,可能有一个很大的磁场,汽车行驶到这里,就会被磁场的吸引力吸引过去,这样就会发生事故。不过,这种看法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只不过没有经过科学家们的论证。所以,对于司机们,兰新公路的这个神秘的430公里处,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魔鬼三角。

五彩城是一片死亡之地吗

五彩城又称五彩湾,传说是王母娘娘让织女纺织五彩云的地方。五彩城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的吉木萨尔境内,南距县城150公里,它西邻沙漠,北靠卡拉麦里山,东去十几公里便是恐龙沟,向东南30多公里就是奇台魔鬼城。过去五彩城一直不为人知,人们把那片地方称为死亡之地,传说凡是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生还的,这就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那么五彩城真的是一片死亡之地吗?

走进五彩城就像走进一个梦幻世界,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那么明快、那么强烈、那么丰富多彩,真让你感到目眩。你顺着山势举目展望,那些或大或小、错落有致的山冈无不被艳丽的色彩缠裹着,呈现出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景象。你真疑心这眼前的世界是某个抽象派大师所绘的不朽画卷。

其实,五彩城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大约在几十万年前的某个地质时期,这里沉积了很厚的煤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表凸起,那些煤层也随之露出地表,在雷电和阳光的长期作用下,煤层大面积燃烧,结果形成烧结岩堆积的大小山丘,成为目前这种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站在那里你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一片火海的壮观场景,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源自历史深处的疼痛,那些自由飞翔的鸟,那些可爱的动物,还有形形色色的植物,也许就在那一刹那葬身于这一片火海。大自然就这样无情,它给你留下美好的同时,也会给你留下痛创。

五彩城是由数十座五彩山丘组成,粗略估计,面积有5平方公里。从外型上看,它不具有奇台魔鬼城那种逼真的城堡轮廓,然而当你走进去之后,依着山势自由自在地散步其中,你真有点置身街市的感觉。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在五彩城的入口处有一座鹰嘴山,状似鸟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三青鸟所化,和它相邻的是一座长长的山体,蜿蜒如彩龙,则是被它降服的那条东海恶龙。无独有偶,在五彩城的东面有一巨石,形状极似雄鹰,栩栩如生,威严刚猛,传说是王母娘娘派来守卫五彩城的大鹏鸟。在五彩城的腹地,有一条叫怪石沟的巨壑,沟内岩石奇型怪状、犬牙交错,穿行沟中有种走进西游记里妖洞的感觉,惊讶而刺激。

最初去五彩城可不是件易事,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根本无路可通,车辆一但迷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去五彩城至少要有两辆以上的越野车结伴而行。而现在情况大有改变,已有一条二级沙漠公路直通距它仅十几公里的彩南油田。由乌鲁木齐出发,仅2个小时就可到达,当天就可打个来回。

不过,去五彩城游览最好在这里住上一夜,因一天之中,早、中、晚三个时段,五彩城所展现的姿态各不相同,给你留下的感觉也兴味各异。

早晨,最好是一夜细雨之后,天刚放晴,风敛雨霁,一轮红日从地面喷薄而出,射出一屏孔雀尾状的金辉,蓝宝石一样的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羽绒般的彩云,此刻五彩城就像一个出浴的圣女,秀雅而多姿。当你登高远望,山谷中雾气缭绕,那些被阳光镀亮的彩色山丘更加玲珑剔透,就像一把把张开的彩色小伞。几个高高耸起的山丘,裹匝着十几种不同的彩带,就像娇羞艳丽的沉静美人伫立在晨曦之中。此时你突然会感到语言的匮乏,你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词语来表达此刻的感觉,你只是感到全身心的轻松,全身心的愉悦。

中午的五彩城炽热如火,仿佛整个世界的阳光都聚集这里,山丘的色彩在阳光的威逼下变得淡化,就连空气也变得燥热炙人,一场熄灭了几万年的大火好像又要被重新点燃。你会突然觉得热血沸腾,一种原始的冲动沿你的血管上涌,你会变得激情澎湃。来自生活的种种不快都被这种激情所荡涤,你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热烈而充满情趣。

每当黄昏,整个五彩城被落日点燃,那些本已淡化的色彩一下子强烈起来,五彩城也变得绚丽多彩,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可爱、蓝的诱人。被晚霞描绘的天空就像一个温馨的彩罩,和五彩城融合在一起。当你置身其中,真如置身一个美丽的梦境。

夜色下的五彩城安祥而静谧,一览万里的星空,皎洁如银的皓月,还有这月色下朦朦胧胧的小山都会触发你无限的遐想。此刻的五彩城浸润在一片如水的月光里,若隐若现的山头就像一片灰色的云烟,更增添了它的梦幻色彩。你仿佛置身一个与世隔绝的幻景之中,尘世的一切变得那么遥远,你似乎有一种涅磐后的轻松感觉。

五彩城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美就在于它的原始,它的悲壮,它的神奇,以及它给予人们的无限启迪。相信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会为它的无穷魅力所倾倒。

“魔鬼城”是否真的有魔鬼存在

进入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来到茫茫无垠的克拉玛依戈壁沙漠,笔直的柏油马路漆黑发光,使人感到这里盛产石油和沥青。周围是密密的戈壁细砾,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地面水汽的蒸腾,看起来就似油汽一样飘移变幻,海市蜃楼般的幻景不时展现在眼前,而局部气流扰动引起的旋风在戈壁滩上直卷而起,此起彼伏,使人惊讶不已。由克拉玛依往北,一条干涸的宽河谷横在面前,越过河谷大桥进入乌尔禾镇不远,就是神往已久的“魔鬼城”地域了。

所谓“魔鬼城”,(也有叫它是“风城”、“风堡”的),一般都认为它是风吹蚀水平岩层所形成的残余的平顶小山,犹如颓毁的城堡或断残的方形建筑物。当地的蒙古人和哈萨克人对它也各有说法,但译意都是“鬼城”的意思。总之,这名词由来已久,而且听起来叫人心惊。其实,“魔鬼城”并不是城,称它城那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这里是个大风口,经常刮大风,气流在“城”中左旋右转,发出“呜—呜”的怪叫声,有点像神话中魔鬼的狂嗥,听起来叫人心惊肉跳。特别是在落日天黑时的嘶叫,乌云飞集“城”头,群岗昏暗,“街衢”迷离,各种奇形怪状的山丘、“城堡”,犹似怪影幢幢,跃跃欲起,若再有狂风暴雨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大概人们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起了个“魔鬼城”的名字吧!

“魔鬼城”分“大城”、“小城”两部分,置身其中,就如进入古城堡一般。各种风蚀城堡、亭、柱、楼、阁等造型地貌,奇形怪状,巧夺天工。“大城”在西,“小城”在东,一般山丘海拔300—400米,主峰在“小城”,海拔540米,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整个“城”呈赭色,表层粗看是红土,往里一扒就是岩石。这是白垩纪的沉积岩构成的,由于沉积时环境比较干热,因此岩石多呈赭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中间还夹杂有晶体透亮的石膏层,它们多平铺层叠、垂直节理发育,由它构成的这些山丘群,怪石峥嵘,险峰林立,千姿万态,发人想像。有的一柱擎天,如同圆形的巨塔;有的玲珑剔透、妩媚可爱,简直是天然的亭台楼阁;有的雄伟庄严、棱角分明,酷似古代的城堡;有的底粗项细,拔地而起,宛若一把直刺青天的利锥;也有的却底细顶粗,状如蘑菇;有的翘首振翅,如同跃跃欲飞的苍鹰;有的极似老人像,似母子相携。真是鬼斧神工,奇妙无比,实难一一细述。面对这奇异迷人的景物,想来纵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诗人、画家,怕也觉得灵感迟钝,笔墨太笨,不能逼真地把它再现出来吧!

魔鬼城是漫野的块砾戈壁滩,各种颜色的块砾外形奇特,它们大都是石英岩和燧石质的,表面油光滑亮,有尖棱和贝状断口,显然是长期经风吹蚀塑造出来的一种“风棱石”,形态上与河流或冰川作用的砾石绝然不同,别具特点。同时,由于风的吹扬搬运,在山丘的低处,形成一个个的小沙包,稀稀的生长着一些红柳、骆驼刺等灌丛植物;有的地方则就地起沙,风沙的堆积已覆盖在“城堡”上,一派荒漠的景观。据一起考察的地质人员介绍,组成“魔鬼城”的岩层里,曾发现过剑龙和翼龙的化石,它们的发现,成为确定这里是一亿多年前白垩纪地层沉积的有力证据。根据化石和岩层本身的特点,推论当时沉积的古地理环境,可以想见:原来,大约在一亿多年前,这里曾碧波荡漾,气候温和湿润,是个大淡水湖泊。后来地壳变动,大地上升,湖水干涸,剑龙、翼龙被埋在地下成为化石,这里的湖泊也变成了戈壁台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后历经暴雨冲蚀,常期的大风吹蚀,塑造出今日的“魔鬼城”。

可见,“魔鬼城”的出现是由它特殊地质地理环境所决定了的。首先是白垩纪的地层,它的主要颜色是赭红色、灰绿色和灰黄色相间,岩性由砂岩和泥岩平铺组成,软硬相间,垂直节理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里,它经受暴雨的冲刷侵蚀,经常性的大风吹扬刮蚀,共同造就了各种岩石造型地貌。气象资料表明,目前这里虽属于干旱的准噶尔盆地,但降水形式却以集中的暴雨型式为主。这里年降水量不超过60-70毫米,但都集中在六、七、八这3个月,而且多为暴雨加冰雹,来势之猛去时之快,往往是预料不到的,有时当你正要躲暴雨时,突然又烈日当空,晒得你皮肤发疼。

一年中最热也在这3个月,气温一般在35-45℃,地面温度高达50℃以上。最低气温在一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7℃,最冷可达-40℃左右。年蒸发量大于1600毫米,是降雨量的27倍之多。像这样温差大和年降雨量既少而又集中的特点,大大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剥蚀。在这里丘陵和台地的坡上,平行的暴雨冲沟和切沟及其坡麓的洪积扇形地貌是明显不过的。“魔鬼城”又位于佳木河的下游风口区,它北依哈拉阿拉特山,南为百口泉高地,西北为佳木河中游河谷。该河从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流出,峡谷正好是西北风的风口,风季是四至八月,7-8级风是常有的事,最大的风可达10-12级。风从峡谷(风口)吹来,首当其冲的是“魔鬼城”,由于地处河口小盆地,两侧高而中间低,吹到这里,受地形影响,风向转折,形成了一股股旋风,在“魔鬼城”中狂叫盘旋。旋风对软硬相间的水平地层进行选择性的侵蚀,往往坚硬的砂岩残留覆盖在上面,把地层旋成了直立几十米到上百米高的石蘑菇、石笋、石兽、石亭与石堡等,千姿百态,令人赞叹不已。以崩塌为主的重力侵蚀作用也是风城地貌斜面破坏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平铺的岩层面和节理面的交切,岩石在水和风的动力作用下常作块状的崩落,使各类风成造型地貌始终是斜面壁立峻峭,为造型奇特的又一原因。此外,还看到坚硬的赭色砂岩沿着分割的构造面作球状的风化,在地面和斜坡形成各种球状石蛋地形,又为“风城”增添奇景异彩。在“风城”的北侧由于离开主风口较远的缘故,这里平铺的岩层保存完好,它呈长条形延展不绝,如长城一样。就在这白垩纪高平台的顶面,辽阔坦荡,显然这是一个平坦的侵蚀面,其上同样覆盖着戈壁砂砾,海拔在300米以上,砾石皆为各种颜色的风棱石,多石英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