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19110300000053

第53章 唐(17)

太后让人卷起帘子,离开座位,说:“我虽然是汉朝老母,但你是唐朝名士,没有君臣关系,不必施大礼。”

他走上殿,见太后穿一身白色纱衣,长得高高的个子,也很漂亮,岁数不算大,慰问他旅途劳苦,让他坐下。大约有一顿饭的功夫,听到殿内有笑声。太后说:“今夜月明风清,有两个女伴来欢会。”好一会儿,有两个女子进来,带着数百个随从。前边站的那个,细腰儿长脸儿,头发浓密,穿青色衣服,约有20岁。太后介绍:“她是汉高祖的戚夫人(高祖的妃子)。”

另一个人,肌肤柔软,走路稳重,神情舒展,光彩照人,穿得鲜艳,年岁比太后要小。太后说:“她是汉元帝时的王嫱。”

入座,太后叫紫衣太监:“迎杨家的、潘家的来!”

又过了一阵子,听到空中传来笑语,车音马迹相杂,两个女子从云中下来,他赶紧起身站立一旁。见前面的一个:杨柳细腰,明眸皓齿,姿容俏丽,穿黄衣,戴玉冠,大约30岁。

太后说:“这个人是唐朝的太真妃子。”他赶忙跪拜,行君臣之礼。太真妃子却说:“我得罪了先帝,唐朝已经不把我放在后妃之列了。行这种大礼,不是名不副实了吗?我可不敢接受。”说着向他答礼。

另一个人,胖乎乎的,目光活泼,很白净,齿若碎玉,穿着宽大的衣服。太后说:“她是齐王的潘淑妃。”

一会儿,太后让人摆上酒席,各种各样的菜肴,都叫不出名来。他一心想吃个饱,哪管什么滋味。

喝了几巡,音乐也随即停止。太后让戚夫人奏琴。夫人手指带着白玉环,光照四座,拿起琴来弹奏,声调充满哀怨,太后提议:

“牛秀才有缘住到这里,各位娘子又到此相访,也没有什么,可以尽平生欢乐的,何不作诗言志,不也是一件快事吗?”

一会儿,诗写成了。太后的诗是:

月寝花宫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

汉家旧是笙歌处,烟草几经秋复春。

王昭君的诗是:

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痕新。

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

戚夫人的诗是:

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

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强。

杨贵妃的诗是:

金钗落地别君主,红泪流珠满御床。

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无复舞霓裳。

潘妃的诗是:

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汉宫非。

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拖金缕衣。

众人再三邀牛僧儒作诗,他只好应命作了一首:

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神仙。

尽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又有一个吹笛少女,梳着短发,穿着漂亮的衣服,是潘妃带来的。她吹起笛子,太后回头问牛僧孺:“认识她吗,她就是石家绿珠。潘妃抚养她,当作妹妹,所以和潘妃一块来了。”又说:“绿珠怎么没有诗呢?”

绿珠就作诗道: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

红残翠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众人诗歌唱诵完,天也将亮了,大家仍感觉意犹未尽。薄太后说:“这里不是牛秀才久留之地,应该赶紧回去了。”太后叫人拿酒来,斟了一巡,饮完酒,戚夫人、潘妃、绿珠都流下眼泪。太后让人送他上了大道,一回头,送他的人无影无踪了,天也亮了。

牛僧孺到了村子,问当地人。人们告诉他说:“离这十里远,有个薄后庙。”他回头一望,只见庙宇荒芜破败,不是昨天见的那样。他身上的香气,过十多天才散尽。

崔胤——唐朝亡国宰相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迁徙与融合至此已进入尾声,南北双方经过三百多年分裂后重新走向了统一。南方细致精微的汉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质朴豪放之气相结合,使得唐代文明显出空前的阔大和繁荣,它眼界开阔,兼容并蓄,又极富自信,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走向了颓败。在深刻的社会变动的基础上,产生出一系列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诸多的政治现象。这些现象无一不显示出这个王朝的没落。亡国多奸相,晚唐亦是如此。若要谈到亡国害民,崔胤则首当其冲。

如鱼得水,四度入相

崔胤,字昌遐,生于公元853年,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王重荣当时任河中节度使,曾辟请他为从事。后来,他进入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部侍郎,不久又以本官任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

唐末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他们都树立朋党,又各自结纳外镇的藩帅,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又善于阿谀附和,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他可谓如鱼得水。凤翔(今属陕西境)节度使李茂贞、分宁(今属陇陕地区)节度使王行瑜等起兵反叛,兵锋强劲,宰相杜让能、韦昭度因此而遭诛戮。宰相崔昭纬与王行瑜相结纳,因此保住权位。他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

不久,李茂贞进军长安,挟持昭宗到华州(今陕西华县)。昭宗开始昭雪杜让能、韦昭度无辜遭杀害之冤,惩处了崔昭纬,罢免了崔胤的相位,让他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这时候朱全忠刚刚独霸关东,势力强大。因此崔胤秘密写信给朱全忠求援,朱全忠马上上书给昭宗陈述崔胤之功,为崔胤辩护,并要挟昭宗说,不能让崔胤离开宰辅的位置。昭宗无奈,只好收回前诏。这时崔胤已到湖南,马上被召回任平章事。他再度为相。崔胤既获得了汴州军阀的支援,因此颇弄威权。他嫉恨徐彦若、王搏等人揭发崔昭纬的前事,害得自己也受连累,因而极力排挤他们,不久就把徐彦若排挤出朝廷。接着,他又诬陷王搏有策反危害国家之心,让朱全忠出面弹劾他。唐光化年中,贬王搏为溪州司马,赐死于蓝田驿(今陕西蓝田)。之后,他又劝皇帝诛杀了宦官宋道弼、景务修等,令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不胜愤恨。崔胤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自此,朝廷权政都归于崔胤一人,权势可谓炙手可热。崔胤先后四次拜相,时人都称他为“崔四人”。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兵变,率兵闯入宫中,幽禁唐昭宗,尊奉德王监国。刘季述虽然极为嫉恨崔胤,但却因为畏惧朱全忠而不敢杀他,只是罢免他的职务。刘季述派使者去大梁(今开封),向朱全忠奉献大唐社稷;崔胤也怂恿朱全忠乘机挥师西进,进入长安。朱全忠就囚禁来使,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先派大将张存敬率军进攻河中,劫掠晋、绛(均属山西)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