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19110800000015

第15章 库布忍耶功修和礼仪(3)

‘俩一俩海,引兰拉乎,穆罕默德,热苏笼拉黑’是清真言,任何经师通称十八真言,可是无论顺数、倒数,怎么也是十七字,其中一字隐藏了。这一字是最重要的,其机关何在?须由传教的老人家依‘妥若干提’的哲理作为点传,才能顿开茅塞,恍然大悟,‘念了千经万卷,比不上穆勒师德的一点’,可见其作用之大了。而十八真言的念法有口念、心念、意念、气念,逐级升高,难度较大。真功实践,‘定能见色妙二世的显迹’。‘十八真言十七念,一字隐藏寻不见,谁人寻见一字的影,八座天堂在面前’。气念是‘一吸一呼一统天,道统不离真言转,道统打开真主门,八座天堂显面前’,‘紧闭牙关不漏风,斑毛吸鼠才成功’。若没有传教者的传授,不得妙意,不知道法,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望梅止渴,一筹莫展。一年及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天,九宵七地(地球之七大洲)、五湖四海、白天黑夜、天干地支、先天、中天、后天,《古兰经》的上十本、中十本、下十本,天、地、海,‘两弓一弦’等,均从十八真言的句、词、字、形、音、义、拼音符号诸方面,结合大世界,归落人身。明白了人身虽小暗合天地的妙理,才是智者。一切至贵之道,须受传教者秘启。没有明师传点,最易落得书海茫茫而望洋兴叹罢了。

张门传教者的家堂就是道堂,传教老人家是为道祖穆罕印地尼开门,世袭罔替的穆勒师德,作为导师或引领正道的人,负责收服教徒,是教徒接系真主的媒介与桥梁。每个传教者都是一部分男女教民,遍及社会各个领域,一般是懂得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的人,也有兼通两文或三文的学者。教徒只有经过自己的传教人的指教,才能正确知道、行道、看守、常守,若‘不知贵圣的哈格干提,乐哈(灵魂)不能升腾;不知阿里的贵,无常黑暗里’。教徒‘抓’住自己传教的老人家,才是套套不断的绳索,‘抓住绳索心放行,抓不住绳索是失本的人!’可见传教老人家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张门教众把教主尊称太爷、老人家、阿爷。教主都是穆罕印地有之子孙,已十七辈了。……教众多分布在兰州、东乡、康乐。从传教至现在,已逝的先贤一百一十多名,部分坟墓上已修建拱北,其中在东乡族自治区北岭乡的大湾头安息者最多。张门老人家与教民一样,娶妻婚配,安家立舍。

张门教权的交接,实行世袭制。先任老人家年高时,选择一定的时间与地点,由几人甚至数百人作证,宣布接传者,新任接替人在道堂大干尔曼里之际,向教众降义那拜(近主之道),开始行使传教事务。

教徒由其长辈(一般是父母)引到教主跟前作‘交待’,言明要投师‘抓拦’,并跪在老人家面前拿手亲吻,即行拿手仪,授受‘讨白’,静听老人家的教诲。讨白有二:一是乃苏哈,念到作证词时,老人家与教民同时伸出左手食指,用指头接到右手腕部的纹线,右手心向下,眼观右食指甲。念完作证词时右食指甲从眉心、鼻梁、口唇吻下。申言‘念了乃苏哈讨白的时候,其罪业象秋天的树叶似的落掉了。’二是授‘董若’(鞭子)。念讨白时体净衣净,其余条件与礼拜一样。讨白是忏悔,要内心反省,洁净身心,大凡思想、语言、德性,甚至眼耳口鼻手足,涉身行事,均得正轨无妄,顺主顺圣顺国家。老人家授予忏悔之仪,使教众今世安分守己,团结和睦,后世得超脱。

老人家与教徒的会见,是‘对面的活唤,坚固的喜悦’,对久经考验的坚持五功,又殷勤求教的教民,酌情秘授理旨,是教主的天责,对不属于自己的教徒则不漏真机。追随者行道,如探海寻珠,或得或失,或多或少,或高或低,不一而终。

通过老人家的指点,遵守其道,参悟浑化,复命归真,这就是‘遇明师求正道,真主的本然怀中抱,一字分三是大理,三字归一好巧妙’”。

从上述几个方面考察,库布忍耶宗教的功修和礼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是伊斯兰教基本功修的升华和创新。“世界上的许多宗教体系都存在有一种与追求宗教理想境界相联系的修行或修道生活,有些宗教还把这些修行者组织起来,把修行生活制度化,形成一定的修行体制。”“1300多年来,伊斯兰教以其幽玄的哲理,古老的历史和巨大的能量,凝聚了数亿计的不同肤色的穆斯林群众。尤以其缜密而集体意识极强的宗教制度,更具有超强制性的权威,成为每个穆斯林必须遵行的神圣义务。其信仰和观念、功修礼仪、宗教组织以至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系统化、制度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教法学十分发达,无不有制,无不立法。伊斯兰教以‘天命五功’和各种礼仪制度,来沟通人与安拉之间的关系,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而显示出伊斯兰教的神圣和庄严,并从而在穆斯林的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的宗教气氛和牢固的宗教感情。”但这种宗教制度的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它是特定历史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空间上,它是一定地域的结晶,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但在伊斯兰教上,这种“异”是小异,“同”则是大同,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古兰经》和“圣训”。变是宗的指导下的变。这一点,在库布忍耶功修和礼仪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就是巧妙地把伊斯兰教的基本教法与苏非主义学理结合起来,在实践伊斯兰教基本功修的过程中,运用了苏非主义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基本功修更加生动,更加深刻。

一是念。伊斯兰教认为,念是一种表白,表白安拉独一,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表白的念词有两则,一则是‘克里默团义布’,回族穆斯林称之为‘清真言’,基本内容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钦差’;另一则是‘克里默·舍哈德’,即‘作证词’,内容是‘我作证,一切非主,唯有真主,止一无一。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主的钦差’。”赞念安拉和先知,不要求赞不离口,容许有一定的时刻,至于内心的默念,则不允许须臾忘却,必须牢记心头,故谓:“口念以时,心念无时。”这是一般性的规定。但库布忍耶则运用口念、心念、意念、气念等多种念法,夜夜不断,川流不息,还通过长时间的坐静,昼夜循环念经、赞圣、求祈、念迪克尔、礼拜,来强化对念词的感悟和理解。

二是礼。礼拜每日五次。“礼拜的‘仪则’是端立、举手、鞠躬、跪坐、叩首,合称‘四仪’。礼拜的基本动作为:入拜,两手齐举至耳,赞曰‘唯真主至尊’。身直立,两手束于腹,诵读《古兰经》首章、鞠躬、叩首、跪坐为一拜,二拜为一礼。”库布忍耶则赋予拜功于气,认为搏采呼吸二气与元气之精义,弘扬“你们看守两口气教中的那个着”,“知的人在一口气数里做两个尔德(会礼)呢,不知的人在一口气数里有两个苏哇力(问)呢。”所以他们有“一一一,论气礼”的讲求,并认为,以气数拜主,时刻不空,三光(安拉之光、圣人之光、卧里之光)汇合为一,此时的拜功才是实实在在的。”

三是斋。伊斯兰教规定,斋戒期间,从“鸡鸣”(拂晓以前)直至“星灿”(日落之后),整个白昼不进饮食,克制私欲。穆斯林每年斋戒一个月,属于“天命”,责无旁贷。库布忍耶在这一遵从的基础上,主张斋分三品:阿目人(普通人)的斋,食色不进;哈苏力(有一定品级的人)的斋,不但禁止食色,且耳目身心不妄,举止唯敬,语默唯恭,心不苟虑而依于道,手足不苟动而依于礼;哈苏力哈苏人(高品的人)的斋,忘却一切,丢化在罕格(真主)的本然里。这三个不同的品级,既遵守了伊斯兰教的一般要求,又为一些寻求或已有高品级的人规定了更加高难的功修。

此外,在课、朝中都有这样的规定。他们在实践伊斯兰教一般教义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苏非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在一般功修中融入苏非主功修,既丰富和发展了伊斯兰教,又保持了苏非派自身的特色,因而是升华和创新。

第二,它是苏非功修的继承和发展。伍遵契所译《归真要道》指出:“命被驱,笼生障。”即人的灵魂被置于身体这个黑暗的牢笼之中,与安拉之间隔离,本来“命清而体浊,命世高而尘世低。但命入身躯,渐生好恶,诸多污染。”必须净心修炼,才能明心见性。修炼所追求的目标,“按照伊本·西那所说有三:第一消除成为定则但不是真理的一切;第二让不安定的灵魂服从使人宁静的灵魂,使他们摆脱与低下行为相应的思想;第三对隐秘的认识固定下来。总结一句话来说,就是抛弃除安拉之外的一切尘世欲好,消除自己的个性和意志,完全从属安拉的意志。”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就是履行“三乘”或“四乘”之说。在道乘的修养上,坚持禁欲苦修,抛家离乡,长途跋涉,云游四方,沿途乞讨;常做副功斋拜,在法定的功斋拜之外,特加余功之斋拜;静修参悟,移居僻静陋室,少食少饮少睡,长时间静坐,苦思冥想,参天地化育之理,悟真主之大能大德;念迪克尔,连续不断地念诵迪克尔,“隔闭过滤,清净己性。”这是四大苏非主义学派的通则,但在具体实施上,各有其独特的方面。如“作中的拜”,伊斯兰教法学家有的认为是榜布达的拜,有的认为是底格的拜,哲赫忍耶学派则认为是川流不息的拜。库布忍耶单说一拜。“库布忍耶的传统中,尚有一拜作中的礼拜,一抬手、站、念、一鞠躬、一叩头、坐、一个色兰,其举意、念词,时间等,须由穆勒师德传点,否则无效。因为真主说‘你们坚持五时的礼拜,看守作中的礼拜。’五时定制之礼,合计三十二拜,其中天命只有十七拜,加一拜作中的拜,方够十八拜,才能暗合十八真言十七念的理。这一拜作中礼,暗合了真主单独独一,等于干了好高的善功,暗合人身的‘拱白俩乎齐’的秘理”。这一拜,是库布忍耶所独有。

功修是如此,礼仪也不例外。伊斯兰教丧葬仪式通行的办法是先“抓水”,后集体站“者那则”。而库布忍耶在“抓水”后,“请教主与巴巴爷在屋内先做殡礼,称水床者那则。接着亲属向教主、巴巴爷们献乜贴,要都哇。”这个做法,在其他苏非主义学派中不多见。

这样,库布忍耶学派在遵循苏非主义一般学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功修和礼仪,既使宗教保持了苏非的内在规定性,也使宗教派别凸显了其区别于其他派别的本质规定性,实现了一般和特殊在本质上的统一。

第三,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出,库布忍耶以“造”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不仅是信仰层面的东西,而且在宗教功修和礼仪中得到体现。按照库布忍耶自己的说法,“张门的教主在舍若而提大道的基础上,给久经考验的忠信之士,传授天人合一、复命归真的理道,把一切的理,贯通在贵过九霄土地的人身内外。”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我们仅举几例。

如库布忍耶认为:“遇明师求正道,真主的本然怀中抱,一字分三是大理,三字归一好巧妙。”按照王岱舆的说法,这“一字分三”,是说真主唯一、独一,创造万物是通过真一(真主的余光)、数一(至圣秉承真主的命令而发挥代理的作用)、体一(真主造化万物最终的实现过程)来实现的,这是就本体论而言的。“三字归一”是说真一(真主的余光)、数一(至圣秉承真主的命令而发挥代理的作用)、体一(人们通过自身去认识化育一切的真主)来认识的,这是就认识论而言的。刘智关于“一”和“三”的关系的论述是辨证统一的。他认为真主的本体独一无二,而后天的万物、万数都是真主本体妙用的显现,真主的本体与妙用浑然如一,这叫做造化。真一,发起造化;数一,成全造化;体一,复归造化。从真主发起造化到复归造化,是造化循环达到了顶点又返回本源的过程,因而是辨证统一的。在这里,库布忍耶所用的概念和范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范畴。

再如坐静,“昼夜循规念经、赞圣、求祈、念迪克尔、礼拜,很少休息,以便降龙伏虎(龙即神心性,属南方丙丁火,八卦中为离。虎指精肾气,属北方壬癸水,八卦中为坎)。”这里的龙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

库布忍耶宗教礼仪中,也有许多和中国传统礼仪相一致的方面。如在丧葬礼仪上,“小辈人及亲属、当家人,昼夜守灵,地上铺草,人们跪于亡人周围及门外”。这个做法,在汉族丧葬过程中极为普遍。

外来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是宗教得以立足、传播发展的手段,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的表现,更是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体现。牟钟鉴先生说:“一切外来宗教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化的程度越高,它在中国的影响便越大。”“宗教上的多样性和宽容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