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19111200000024

第24章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的作用(一)(8)

在东部沿海地区,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跨行政区的、具有很多“增长极”的城市带(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是香港,周边有深圳、广州、佛山、南海、东莞等“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是上海,周边有宁波、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增长极”。这些地区在外向型经济带动下,出现了一批以市场为纽带、上下游一体化、技术联系紧密的城市产业群体,吸收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以及具有不同水平的外来劳动力,产品销售网络和原材料、劳动力供应链,一直延伸到中西部地区和海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地理、历史和现实因素的限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增长极”性质的城市,如福建的厦门、山东的青岛、辽宁的大连等;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例如海尔、长虹等,但它们的带动作用一般仅限于省内。一些原材料大省如黑龙江和山西,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像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线建设明星城市,如东北的哈尔滨、长春、沈阳,以及西安、成都、武汉、重庆等,由于中央直属企业多,历史遗留问题重,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与沿海城市的差距还很大。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科学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也要在充分考虑经济地理、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好科学规划,确定发展战略。我国政府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任何先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由于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而其衰落则是由于其技术创新活动的衰落;众多原来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是由于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而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兴起和转移,虽然影响因素众多,但主要因素则是其创新中心的兴起和转移。英帝国的衰落、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无不如此。因此,我国要想全面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特别是专有技术的创新。随着技术创新的开展,经济也获得高速增长,从而促进改革我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专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根据各要素的特征,可将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细分为自主性要素(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基础)、再生性要素(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牵动性要素(市场)、制动性要素(组织、管理)等四大类型,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改善上述各发展要素的存在形态,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上述各发展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在自主性要素方面,就自然资源而言,可以通过兴修水利、疏导交通、改良土质等手段改善自然资源的存在形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手段的改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特别是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地舒缓自然资源禀赋在不同区域此丰彼欠的不均衡矛盾,弥补部分地区在某些资源禀赋方面的不足,有效地缓解区域资源储存不足的供求矛盾。通过不断进步的技术创新活动改善和调整资源的区域利用与配置,降低社会生产对区域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诸如通过开发生产人工合成的材料,替代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原材料;通过兴修水利、实施人工降雨,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通过疏导交通,发展通信设施,克服地理位置闭塞的劣势;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耗、能耗,循环开发利用再生性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引发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形态向知识化、技能化方向转变,可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与产出效益。将知识化、技能化的劳动力资源与具有较高使用效率、产出效益的资本有机地结合,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牵动性要素方面,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市场网络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市场的区域资源配置功效。

在制动性要素方面,技术创新直接引发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变革,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从而不断促进组织与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二)专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选取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所谓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即指依靠科技创新成果,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的质量,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推行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双赢互动,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从而以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取最大化的产出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技术创新结果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出全新概念的新产品或增加原有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将引发和促进相应生产行业或部门的形成,而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越原有同类产品,也势必导致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发生分化。其分化的最后结果表现为:一些生产全新概念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产品的部门逐渐发展壮大;而一些原有的生产部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朝阳产业。由此可见,技术创新通过引发产品、产业的更替,促使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或者初步被淘汰而转移至其他区域,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技术创新活动所开发的新产品,不仅引发和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也诱导和改变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取向,从而引发了区域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迁不仅对生产活动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对商业贸易活动产生指示作用,引发和促进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四)专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

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科学、教育、技术、组织、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涵盖科学研究、理论创新、产品研发、试制、技术定型、工业生产、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智力资源的投入,因而要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由于这些原因,技术创新往往只发生在少数区域,而其他区域往往只能引进或仿效创新地区的新技术,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距特征。

从技术的先进程度来看,技术创新代表着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快于其他非技术创新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趋异”或“发散”的格局态势。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其产业的技术先进程度高,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增强。此外,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特征还往往导致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和智力资源要素(如追求潜在超额利润的企业家、追求成功的科技人才等)都集聚在具有创新条件的区域;资本和人才的集聚又导致技术创新行为与过程的正向循环,使技术创新在少数区域不断地强化,而其他区域的技术创新进程相对缓慢,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不断地扩大。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等外力的推动,这种“趋异”或“发散”的空间经济格局在短期内将极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无法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或“收敛”。

(五)专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以约束行为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的规则、守法程序、道德和伦理的行为规范。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经济活动中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基本要素只有在制度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功能,而“制度”又是一个涵盖范围极广的范畴,不仅包括体制、政策和法规等正式制度,而且还包括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习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决定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制度又直接影响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区域而言,制度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通过制定区域经济政策这一正式制度安排,改变各区域的资源要素供给特征和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而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差异导致各区域制度创新能力的差异,进而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导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展:

一是技术创新直接引发企业组织形式、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从而促进企业制度、经济运行规则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二是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引发人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的变迁,进而引发人们改变对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六)专有技术创新扩散,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由于我国现在的地区经济不平衡尤其表现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因此,下面着重论述技术创新、特别是专有技术创新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专有技术创新扩散可以刺激社会需求

创新技术通过扩散得到社会的承认,该技术就可以商品化,而商品化的动力是市场需求。正如市场上本无淋浴器。但淋浴器的发明使得人们在家中就可以方便舒适地淋浴:这一社会需求包括了创造的功劳,起到了诱导需求的作用。社会需求一旦被诱导出来,创新技术的复制和再创新技术都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比如淋浴器技术的复制和再创新就产生了多品牌、多功能、多款式的各种各样的淋浴器、淋浴房,诱导激发了大量的社会需求。再比如家庭装饰材料,起初只是白石灰,后来有了各种涂料,到现在有了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材料。如各种铝合金、不锈钢及各种绿色无污染材料接踵而至,使消费者目不暇接,而所有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欲望,繁荣了家装行业。因此,只要将创新技术多次再创新就能多次再创造社会需求,就能加速创新技术的扩散进程,诱导激发更多的社会需求,从而达到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目的。

2.专有技术创新扩散可以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

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主要是要将已经商品化的创新技术推向成熟、稳定、批量化生产以满足更大的社会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创新技术的有效扩散过程,它需要人们的强化主动进取而非坐待良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不仅产生了影响社会需求的产品,而且可以主导产品带动若干相关技术得以发展,形成一支强大的专业队伍,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创新技术的有效扩散,融合了若干现代相关技术,并造成技术优势,使创新技术群集产生,群集的结果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生,进而得以延伸,地区经济就开始繁荣。

3.专有技术创新扩散可以真正提高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利用人才和技术创新的一种互动作用,真正培养出一支意识超前、积极进取、具有快学能力、能迅速捕捉市场需求并能大胆创新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以适应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仅从统计指标中来看似乎不算太低,从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明显看出,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教人员在整个从业人员当中所占的比例上海为5.3%,广东为2.7%,西部五省区为3.2%。但是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广东达80%以上,而西部五省区却不超过30%。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发展仍然落后,除了有一些基础设施薄弱等客观原因之外,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西部地区众多的科教人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其中有体制、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今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鼓舞下,西部人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所给予的好政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大力推进体制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科教人员能够不断地以市场为导向,竞相开展技术创新,同时也使广大劳动力的素质在不断学习创新技术、迅速扩散创新技术的同时得以迅速提高,反过来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及有效扩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于技术创新特别是专有技术创新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