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举措”的原则,是说重用正直贤良,摈弃奸佞小人。治理一个国家就好像调养一个人的身体一样,调养身体关键在于养蓄精神,治理国家重在举用贤能。所以养蓄好精神是为了求身体安泰,举用贤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繁荣。因此,一个国家有了贤良辅佐,就如同一座房屋有了必不可少的栋梁,屋的栋梁不能太小太细,同样,国家的辅佐也不能是懦弱无力的,栋梁细小了房屋就会倒塌,辅佐懦弱国家就会衰亡。因而治理好国家的办法,就是重用正直的贤良而摈弃那些奸佞小人,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房屋的栋梁必须以圆直坚实的树木作成,国家的辅佐也必须由耿直的贤能充当;坚实圆直的木材通常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耿直的贤能常常就在凡俗的下层民众里面。所以君主要选拔起用贤能,一定要到卑微的隐处去寻访,有些身怀可贵才能的人,国家没有选拔出来从而使他们生活在普通百姓之中;有些有高超卓绝的才华的人,却没有被招用;有些忠诚贤能孝悌的人,乡里没有举用;有些人隐居乡间,追求自己的志趣,广施仁义以求达到高尚的品德;有些人对君主忠心恳恳,却受到奸党的污谄。
帝尧重用逸人,商汤招用有萃氏,周公从地位卑微的人中选用,他们都找到了旷世奇才,终于实现了社会的太平。所以做人君的应该公开宣布奖赏来对待有功之臣,设置优厚待遇礼遇贤士,不冷待一般的官员。广开门路来振兴国家政治,用玄霍来聘用隐士奇才,普天之下同心一意,那么那些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就会被避开。想要任用的人没有供养起来,供养起来的人却不能胜任;那些平庸卑鄙的人居于高位,才貌双全的人却在下位;奸佞小人踌躇满志,忠诚耿直的贤良却被流放,玄霍不施行,怎么能够获得贤能的辅佐呢?一个国家混乱不稳定,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这都是不用贤能的过错造成的。如果不用贤能国家却没有危险,任贤能却不能得以安定,从古以来还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因为有了人才而去设置官职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因为有了官职而去挑选适当的人来充任,那么社会就能治理得好。所以聘用贤良寻访才士和婚嫁的道理是一样的,从来没有自己主动嫁过去、拿出钱财去当人家的媳妇的女子。因此,女子是因为爱慕钱财和聘礼而献出自己的贞节,贤能的人是因为喜爱玄霍而去实现自己的声名。只有用礼义去聘用贤士,那么这个国家才能得到安宁。
考黜第人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明主在上,心昭于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为私,乘权作奸,左手执戈,右手治生,内侵于官,外采于民,此所苦一也;或有过重罚轻,无令不均,元罪被辜,以致灭身,或有重罪得宽,扶强抑弱,加以严刑,枉责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绝语辞,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长吏数易守宰,兼佐为政,阿私所亲,枉克所恨,逼切而行,偏颇不承法制,更因赋敛,傍课采利,送故待新,夤缘①征发,诈伪储备,以成家产,此所苦四也;或有县官募功,赏罚之际,利人之事,买卖之费,多所裁量,专其价数,民失其职,此所苦工也。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无此五事,不可不迁。故《书》云:“三载考绩,黜陟幽明②”。
【注释】
①夤(yín寅)缘:曲意逢迎,向上巴结。
②黜(chù)陟(zhì)幽明:黜:罢免,贬斥。陟:进用。语出《尚书·舜典》,意思是说经三年考核,治绩显着的提升,没有治绩的罢免。
【译文】
‘考黜’的政策,是说升迁那些治绩良好的官吏,罢黜那些治绩不佳、品行恶劣的官吏。一个英明的君主,心胸光明上天可鉴,明察是非善恶,四海之内的能人贤士,直至地方上的那些小吏和平民百姓,都不会遗漏。招用提拔贤良之才,斥退罢免那些贪财好利、懦弱怕事又欺压百姓的人,在全国上下公开选用良才,企望国家得到治理,使众多的贤才都来归附。这是奖励善官,罢黜恶吏,向他们陈说美善或过失的地方,以便取得民心的办法。所以施行“考黜”的政策,一定要首先了解人民的疾苦所在。通常人民的痛苦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贪官污吏假公肥私,利用手中掌握的生杀大权任意妄为,贪污受贿,对上蒙骗上级,对下侵夺百姓。这是第一种疾苦;有些人罪行很重,受到的处罚却很轻微,这是官吏执法不公正的表现,而有的人没有什么罪行却蒙受冤枉,甚至杀身丧命,有些人犯重罪却被宽免,这是官吏恃强凌弱的表现,有些人无辜却被处以酷刑,蒙受不白之冤,这是第二种疾苦;有些官吏循私枉法纵容罪犯恶人,迫害告状的人,中断他的申诉,隐藏冤情,使那些罪犯继续为非作歹,制造这种冤情,为人所不齿,这是第三种疾苦;有时候因为地方长官经常调换职位,使那些副手得以当政,他们借机偏袒自己的亲信,压制自己忌恨的人,威逼利诱,执法偏颇,还利用征收赋税的机会,私获利益,或者利用旧官去职新官上任的机会,向上攀附巴结,胡乱征收,谎报储备的数目,把其中的部分据为自己的家产,这是第四种疾苦;有些县官贪图宝贵又好大喜功,利用行赏处罚的机会,常凭人情事宜获取利益,或者介入商业活动,对商品的价格,按照自己的利益去衡量确定,垄断物价,使得商民无法做生意,这是第五种疾苦。凡是这五种情况都是对百姓主要的祸害。有这些行为的官吏,不能不罢免,而没有这五种恶行的官吏就可以考虑升迁。所以《尚书》中说:“经过三年时间的考核,那些没有治绩的官吏必须罢免,那些治绩显着的官吏给予提升。”
治军第九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①,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用,以自辅卫。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
故治国以义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内谓诸夏,外谓戎、狄②,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从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黄帝③战于涿鹿之野④,唐尧战于丹浦之水⑤,舜伐有苗⑥,禹讨有扈⑦,自五帝⑧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
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战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⑩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如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京敌自灭。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
非仇不怨,非敌不战。工非鲁班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故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是以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胜着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势也。将服其威,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国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于前,无敌于后,此用兵之势也。敌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器械为用,委积为备。故国困于贵买,贫于远输,攻不可再,战不可三,量力而行,用多则费。罢去无益,则国可宁也。罢去河无能,则国可利也。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不知守地,不知战日,可备者众,则专备者寡。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后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故胜者全威,谋之于身,知地形势,不可豫言。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故兵从生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道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夫军成于用势,败于谋漏,饥于运输,渴于躬井,劳于烦扰,佚于安静,疑于不战,惑于见利,退于刑罚,进于赏赐,弱于见逼,强于用势,困于见围,惧于先至,惊于夜呼,乱于暗昧,迷于失道,穷于绝地,失于暴卒,得于豫计。
故立旌旗以视其目,击金鼓以呜其耳,设斧铖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其攻,行诛伐以防其伪。昼战不相闻,旌旗为之举,夜战不相见,火鼓为之起,教令有不从,斧铖为之使。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土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百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间之道,军之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已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情敌之不至,恃晋之不可击,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待虚,以生待风,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整整之旌,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后,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
【注释】
①螙(dù):同“蠹”,蛀虫。
②戎狄:在我国古代中原人把西北各族称为“戎”或“西戎”,把北方各族泛称为“狄”或“北狄”。
③黄帝:在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他先后打败炎帝和蚩尤,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他精明能干,发明了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
④涿鹿之野:是古地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相传黄帝在这里打败蚩尤。
⑤丹浦之水:即丹水,相传尧的儿子朱居住在这里,因此叫丹朱。丹朱傲慢无礼荒淫无度,尧曾前往讨伐,后来尧把位置禅让给了舜。
⑥有苗:古族名,也称王苗,居住在今河南南部、湖南洞庭湖到江西鄱阳湖一带。相传他们被舜打败后被迫迁往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
⑦有扈(hù):古代国名,在今陕西扈县一带,相传夏禹曾经讨伐。
⑧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三种说法:(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太(伏义)、炎帝(神农)、黄帝、少皈、颛顼;(3)少皈(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
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⑩鹰隼(sǔn):鹰和隼都是凶猛的飞禽。
鲁班:是春秋时鲁国人,公输氏,名般,因此叫鲁般,也作鲁班。我国着名的建筑工匠,传说中他做工精巧灵活,后代的建筑工匠们都尊他为祖师爷。
三光:指日、月、星。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这五种物质是世界万物的起源。战国时提出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相生”就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即“相克”,就是互相排斥,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等。
常山:即五岳中的北岳恒山,因避汉文帝刘恒、宋真宗赵恒的讳而改名。
五间:即五种间谍,见《孙子兵法·用间》:“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