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使用税由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交纳。车船使用税按照适用税额计算交纳。
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印花税是对书立、领受购销合同等凭证行为征收的税款。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交纳方法。应纳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
企业交纳的印花税,是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以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方法交纳的税款。即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预先购买印花税票。待发生应税行为时,再根据凭证的性质和规定的比例税率或者按件计算应纳税额,将已购买的印花税票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划销,办理完税手续。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不会发生应付未付税款的情况,不需要预计应纳税金额,同时也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问题,因此,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于购买印花税票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城市维护建设税
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国家开征了城市维护建设税。在会计核算时,企业按规定计算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实际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所得税
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有关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的规定需要交纳所得税。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当期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净收益前扣除。企业按照一定方法计算、计入损益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6)耕地占用税
耕地占用税是国家为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而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以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计税,按照规定税额一次征收。企业交纳的耕地占用税,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耕地占用税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的税收鼓励和照顾措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税收优惠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自古有之。早在我国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名的“商鞅变法”就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对努力耕织增产粟帛的,免除其徭役负担。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的税收优惠形态。现代社会中,税收优惠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吸引投资、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税收优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税收减免,指对特定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部分或全部免除应纳税额。
②税收豁免,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应税项目或应税来源不予征税,以豁免其税收负担。包括关税、货物税豁免和所得税豁免等。
③税收扣除,指准许纳税人将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按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对象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
④税收抵免,指准许纳税人将其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按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主要包括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
⑤优惠税率,指对特定的纳税人或经济活动采用较一般税率低的税率征税。
⑥延期纳税,指准许纳税人将其应纳税额延期交纳或分期交纳,从而减轻当期税负。
⑦加速折旧,指允许纳税人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从而使其税负得以递延。
⑧盈亏相抵,指允许纳税人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冲抵以后年度的盈利,从而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或是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从而申请退还其以前年度已纳部分税款。
⑨优惠退税,指政府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而将其已纳税款按相应程序予以退还,以减轻其税负。主要包括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大规模制定与实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化而逐渐推开和深化的。几十年来,税收优惠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对国家阶段性政策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的积极作用,并为下一步政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0.1.7 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科目。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10.1.8 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实际支付前,形成企业的负债。
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应确认为负债,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结转应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付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10.1.9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入资金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按照合同约定购回该项商品时,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10.2 非流动负债
10.2.1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企业借入各种长期借款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企业归还长期借款,按归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转销的利息调整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归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例10-16】某企业为建造一幢厂房,20×7年1月1日借入期限为两年的长期专门借款100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借款利率为9%,每年付息一次,期满后一次还清本金。
20×7年初,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共计600000元,20×8年初又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费用400000元。该厂房于20×8年8月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存款的利息收入或者投资收益。根据上述业务编制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①20×7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0
贷:长期借款1000000
②20×7年初,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6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
③20×7年12月31日。计算20×7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时:
借款利息=1000000×9%=90000(元)。
借:在建工程90000
贷:应付利息90000
④20×7年12月31日支付借款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
⑤20×8年初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4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⑥20×8年8月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期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
(1000000×9%÷12)×8=60000(元)。
借:在建工程60000
贷:应付利息60000
借:固定资产1150000
贷:在建工程1150000
⑦20×8年12月31日,计算20×8年9-12月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
(1000000×9%÷12)×3=30000
借:财务费用30000
贷:应付利息30000
⑧20×8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3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