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卫史话
19113100000057

第57章 后记

《中卫史话》是《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的一个分册,它纵贯古今,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系统介绍中卫历史的普及型通俗读物,其创意、篇目设计、取材范围、行文规范等,均按照自治区的统一要求进行。

《中卫史话》编修工作始于2010年2月。基于市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少、力量弱,还要每年编辑出版《中卫年鉴》的实际情况,特聘请原中卫县志办公室主任、县党史办公室副主任张发盛担负《中卫史话》稿的编写工作。张发盛曾参与了《中卫县志》、《中国共产党中卫县组织史资料》、《中卫县党史大事记》的编修工作,发表过多篇有关中卫历史的文章,对中卫历史多有研究,有比较深厚的史志功底;当时张发盛已是近70高龄的老人,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不久,健康状况堪忧。但长期痴情于史志的他毅然接应。为了加快编写速度,便于修改,他又老年学电脑打字,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将30多万个方块字一个一个录入了电脑。期间,他数次因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即使在病床上也没有丢开书稿的审阅修改。将要付梓,他心上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福祥,在完成《中卫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同时,主持拟定篇目、搜集相关文字、照片资料,研究解决书稿撰写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书稿进行总纂通稿和审校。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卫东、副主任科员任晓慧做了大量编务工作。

正如专家所言,《中卫史话》是《宁夏地方史话丛书》中最难写的一部,原因有三:一是历史资料欠缺;二是发生在中卫的重大历史事件少;三是历史名人少。编写的难度比较大。在编写过程中,编纂者克服困难,知难而进,深度挖掘史料,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认真甄别,精心取舍,尊重史实,力求全面、准确,先后三次拟定篇目,三易其稿,反复修改完善,历经两年多的辛勤耕耘,凝结着编者心血和汗水的《中卫史话》终成其稿。

《中卫史话》在编修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邱新荣,对《中卫史话》篇目、书稿亲自审阅把关,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了初审意见。送审稿形成后,及时安排自治区地方志专家库成员审阅,组织召开《中卫史话》评审会议。刘天明、张怀武、吴忠礼及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专家,以科学、求是、审慎的态度,对书稿进行评审,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十分关心《中卫史话》编修工作的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参与此项工作人员给予了热情的关怀、支持和鼓励。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林森多次召集会议安排史话编审工作,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联、市教育、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市政协文史委等编委会成员单位分别审阅把关。

本书参阅了《宁夏文史资料》(自治区政协编印)、《民国宁夏风云实录》(宁夏文史研究馆编印)、《中卫文史资料》(中卫县政协、中卫市政协编印)、《乾隆中卫县志校注》、《标点注释中卫县志》、《中卫县志》、《中宁县志》、《海原县志》、《宁夏军事志》、《中卫县军事志》等文献,从中采用或吸收了周兴华、马建兴、范学灵、张发盛、林涛、冯玉森、石宇清、王开选、孟杼、苏复涛、刘浚源等同志的文章或资料,谨此致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编者水平有限,资料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瑕疵、错漏难免,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