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19113700000015

第15章 整体保养与整体疾病预防(9)

(2)睡眠少会使中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上升。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5小时的人与平均为6小时的人相比,5年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7%。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应为7~9小时。

(3)婚姻稳定的女性以及恋爱中的女性要比那些单身或失恋的女性睡眠状况好得多。研究人员说,这表明,婚姻或恋爱关系是否稳定是影响女性睡眠的重要因素。

(4)人们一般以为,睡得太多会长胖。而华盛顿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睡得太多或睡得太少都容易使人发胖。

三、末梢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2.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3.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

4.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

5.其他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

此外,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起警惕。

末梢神经炎由于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缓。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着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常以下肢较重。

(1)感觉障碍: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着,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式。少数病人可有深感觉障碍。

腓肠肌等处常有压痛。

(2)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跃。久病后可有肌萎缩。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多汗,皮干变薄变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角化增强等。

由于病因不同上述三组症状表现也多有差异。如由呋喃西林类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较剧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时肌萎缩较显着。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重者也可有肢体瘫痪。预后一般较好,恢复多从肢体远端开始。

通过实验室化验、肌电、B超等可诊断末梢神经炎。治疗方面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劳动保护,预防金属和农药中毒,尽量少用呋喃类药物(如需要服用时,可同时加服维生素B族药物)等。应尽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功能,并增强体质。如重金属所致者,可使用解毒药二巯丁二钠;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寻找营养障碍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由糖尿病引起者应治疗糖尿病。药物方面可使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和血管扩张药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第六节癌症的预防

目前,我国致死性疾病的排名如下:①恶性肿瘤;②脑血管病;③心血管病;④呼吸系统疾病;⑤损伤与中毒;⑥消化系统疾病;⑦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系统疾病;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⑨精神病;⑩神经疾病。癌症是我国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中年是癌症的高发时期。有关资料显示:在死亡的老年人中,只有1/10死于癌症;而死亡的中年人中,则有1/5死于癌症。死于癌症的病人平均年龄为50~59岁。

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所谓癌症是指人体内组织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异常增生。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是可以增生的,以替代老化凋亡的细胞,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和受控制的。

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限制和失控的,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已改变,它对体内控制生长和繁殖的机制不反应,于是它会持续生长。癌症可发生在任何器官、任何组织,当癌细胞生长和繁殖时,它们会形成一个侵犯邻近组织,并能向全身播散(转移)的癌性肿块。这种无休无止的增生不仅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而且还破坏所在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所在组织坏死出血。

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

如消瘦、无力、贫血、食欲缺乏、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通过几种途径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使这些组织和脏器发生同样的肿瘤,最后导致全身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细胞转移途径

(1)淋巴道转移:就是癌细胞通过淋巴管由淋巴液带到淋巴结。在淋巴结里继续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灶”。这种转移灶又进一步转移到另外的淋巴结。淋巴系统遍布周身,是癌细胞转移的理想及首选通道。淋巴转移往往由近及远,如乳腺癌首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之后转移到锁骨上、下淋巴结,甚至对侧腋窝淋巴结。淋巴转移一般最早,因此进行肿瘤切除时,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放疗除了照射原发肿瘤病灶外,还要照射周围淋巴结。

(2)血道转移:直接侵入血管或经淋巴管进入血管的癌细胞,会随血流到达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脑、肝和骨等。胃肠道癌常转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肾癌、骨肉瘤等常转移到肺,肺癌易转移至脑,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大多数癌症到中晚期其癌细胞都会侵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进行传播。

(3)种植性转移:如果癌细胞从肿瘤表面脱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脑脊髓腔等处,就会“生根发芽”。发生地一般在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肠膀胱窝、颅底等处。如胃癌细胞脱落后,“种植”在膀胱直肠窝(女性为子宫直肠窝)形成种植转移灶。

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肠膀胱窝、颅底等处。如胃癌细胞脱落后,“种植”在膀胱直肠窝(女性为子宫直肠窝)形成种植转移灶。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能够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呢?这是因为它们不是从体外入侵的,其成分和正常组织几乎相同,而且它们不像正常衰老的细胞那样在表面分泌特殊的“衰老标志”以便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它。不仅如此,它们甚至还会分泌一些”迷惑”免疫系统的物质,导致机体无法对它进行免疫识别。

癌症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其实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发现癌症时已经到了癌症的晚期了。而晚期的癌症在当前医学条件下是很难治愈的,死亡率可想而知。当前世界公认的癌症治疗原则是“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此,大多数病人能够获得根治。但困难在于癌症早期常无特殊症状,人体无异常感觉。故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检查。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防癌意识,像防贼一样形成习惯。关注自己身体微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癌症的重要线索。平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和早期癌症有关的一些症状和体征,提高警惕,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一些癌症早期可能出现的信号。另外,要做到“三早”,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定期体检。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每年体检1次。

一、哪些人易患癌症

1.有癌症家族史的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

2.吸烟者大量研究表明,烟中的苯并芘、尼古丁等可增加患肺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的危险性。

3.营养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容易诱发癌症,尤其是胃肠系统的癌症。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腌渍食品可大大增加胃肠系统癌症的风险;不平衡的膳食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会大大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在膳食总热量中脂肪含量过高可增加患结肠癌、乳腺癌的危险性;大量饮酒的人罹患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危险性增高。约1/3的男性肿瘤和约2/3的女性肿瘤的发生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明显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可使癌症总体发生率降低约50%。每天各类水果最好能吃到300克,蔬菜500克,多喝水,少喝酒和含糖及碳酸饮料;限制“红肉”的摄入,避免加工的食品(特别是肉制品)。

4.肥胖者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资料显示,肥胖女性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女性高2倍。美国癌症中心报道,腰部以上特别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4~8倍。肥胖对人们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它不仅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更是引起人类致命杀手“癌症”的直接诱因。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更高。专家认为腰围每增加1英寸,患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刺激体内激素水平的提升,如脂肪细胞本身就能释放雌性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脂肪细胞还会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而这正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原因。中国人应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之间。

5.其他不良习惯

(1)经常熬夜:夜间是细胞裂变最旺盛的时期,睡眠不好,人体细胞容易发生异变成为癌细胞。熬夜者为提神而吸烟、喝咖啡,也会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体内。

(2)常热饮热食:医学研究发现,高温(80度以上)的饮食可烫伤食管,之后食管细胞开始修复损伤,反复的烫伤—修复,不断刺激食管上皮细胞,使之发生突变,形成癌组织。

(3)便秘:大便有害物质多,如硫化氢、吲哚及其他致癌物,经常刺激肠黏膜会导致癌变。

(4)憋尿: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和排尿习惯有关。憋尿者多是饮水少的人。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可使尿液浓缩,其中的化学物质较正常的饮水者高几倍,且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专家建议人们多饮水,争取每小时排尿1次。

(5)癌型性格:其实就是心理不健康因素。如性格内向,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性格忧郁,生活中一件极小的事便可使其焦虑不安,心情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心胸狭窄,爱生闷气又不爱宣泄;另外还可表现为多愁善感、悲观逃避、暴躁易怒等。而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坦荡豁达、息事宁人、乐观幽默、感情外露的人,就很少会得癌症。

二、早期发现癌症

1.熟悉癌症的早期症状癌症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癌症都有一个癌前病变期。在这个时期,人体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识别这些“早期信号”,能够对癌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癌症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而且常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同和相似,这就增加了早期发现的难度,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对疑似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鉴别。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早期预警信号。

(1)身体任何部位触及硬结或肿块,特别是原来没有而突然出现的或逐渐增大的。例如乳房、颈部、腹部及腋窝等部位发现硬结或肿块并不断增大。

(2)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痒、破溃出血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3)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且持续无缓解;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不适,同时消瘦无力;或突然出现上腹无规则的疼痛;或以前虽有胃痛,但近来疼痛的强度、性质、发作的时间突然改变,且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欠佳。

都是胃癌的信号。

(4)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主,有咳不净的感觉,一般无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如经抗炎治疗2周后无改善,应警惕肺癌的可能。肺癌的另一信号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中带血丝。

(5)月经周期不正常,出血量多,月经期外出血,或是停经后数年又来月经。要警惕生殖系统癌症。

(6)女性性交后阴道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白带明显增多。可能是患宫颈癌的信号。

(7)无痛性血尿或黑色粪便,应警惕膀胱或胃肠道肿瘤。

(8)体重持续减轻。

(9)吞咽困难或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梗塞感。或平时感觉食管内持续存在有异物且与进食无关,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是食管癌的预警信号。

(10)突然出现下腹部不适、隐痛和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泻或者交替出现,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下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

(11)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肝癌。

(12)鼻塞,经常鼻涕中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部摸到肿大淋巴结,或伴有复视,应警惕鼻咽癌。

(13)非哺乳期女性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液体。应排查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