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19113700000005

第5章 基本常识(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揉腹可使肠胃及腹壁肌肉强健,能健脾胃,增加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胃肠、肾的功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12.肢宜常摇即人体四肢要经常活动。坐卧站立均可以采取冲拳、拧腕、舒颈、展臂、转腰、扭臀、绕腿、蹬脚等方式摇动全身,可使气血充盈肢体,从而鼓荡全身。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13.肤宜常干是指全身皮肤不要潮湿,特别是浴后要立即把皮肤擦干,可避免潮湿水汽侵入体内,防止诱发风寒、风湿等类疾病。也指用手掌、干毛巾做周身皮肤干浴,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14.谷道宜常提谷道即肛门,平时有意识地经常提升收缩,有通便、防治痔疮、肛裂,提高性功能之效。

15.足心宜常按足心有人身之重要穴位涌泉穴,它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连。足底为人体一个全息对应体,其上有众多内脏和经络点。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经常按摩脚底,能够缓解头晕、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特别是在睡前或泡足后按摩擦揉,尤为有效。

16.大小便勿言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一般不要讲话,并要牙关紧闭,即不宜开口呼吸,可保住气血,有固肾、固齿,预防牙疾之功效,有利于抵御及排泄浊气糟粕。

二、养生十六忌

古人还为我们总结了养生忌讳,其善大焉!

1.禁大食,百脉闭吃得太多不仅会给胃肠造成负担,还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甚至闭塞,从而引发疾病。

2.禁大饮,膀胱急有人不喝则已,一喝“惊人”。不管是水还是酒,都不能过量,而且要“细水慢流”,不能喝得太快太急。

3.禁久立,伤筋骨久立不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下肢组织细胞的营养供应下降,影响气血的运行,便会引起腰酸、腿痛、足麻等症状。而且长久站立,易致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膝关节炎等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更应注意。

4.禁久卧,精气衰睡眠是动物最重要的休息方式,但凡事有度,久卧则会致病。睡至适可止,则神宁气足。多睡则身体软弱,神气昏坠。睡眠时气血运行变慢,所以久睡气血会运行不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稍动则气喘吁吁。另外,睡眠也要顺应四时,在春夏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则可“早卧晚起”。

5.禁久坐,伤脾胃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此话很有道理。从西医角度看,运动会消耗能量,会促进胃肠加快消化,并且运动能帮助食物向下排空和胃肠的蠕动。中医认为,久坐气机运行、血液流通受阻,脾气不健,水谷精微难以运化转输,易患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

因此,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应有意识地起来散散步,活动活动。

6.禁远行,劳筋骨适当的行走,有利于气血畅达,锻炼肌肉关节,祛病防老。足受血而能步,人的行动首先要有气血作为基础,还须调动心、脑、肌肉、关节协同才能完成。若长途跋涉,超过人体耐受的负荷,不仅会损气血,还会损伤上述组织器官,不仅起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7.禁大温,消骨髓意思是不要让身体太热,会损害骨髓。

现代科学已证实,高温对人体内增殖活跃的组织是有害的,如干细胞。而骨髓正是造血干细胞之所在,易受高温的影响。

8.禁大寒,伤筋肌寒冷会使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缺氧。长时间受寒或特别寒冷会对人体肌肉与关节造成伤害,甚至带来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

9.禁久视,令目朦这是因为眼受血而能视。而久视会伤血耗气,引起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导致各种眼疾。轻则两目疲劳、干涩、视物不清,重则患近视或某些眼病。因而,用眼,特别是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久,以免造成眼疾。

10.禁久语,伤肺气有的人总是滔滔不绝,殊不知长时间说话会损耗肺气。此类人容易罹患肺部疾病。

11.禁久听,聪明团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或长时间听音乐等,会损伤听神经。长此以往还会对大脑听觉中心造成损伤,以至于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行。对家中的中学生尤应注意,因为他们喜欢耳机不离耳,长期如此必定会影响其学习成绩。

12.禁大喜,神越出不仅是大喜,一切情绪的大起大落都会造成神经系统的超负荷。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心理因素是导致身体疾病的重要原因。故我们务必要做到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的心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13.禁久念,志恍惚长期思念某人或某事,或者长期沉迷于某事,如现在很多人沉迷于网络聊天,会导致精神恍惚、意志消沉。

14.禁啐唾,失肥汁与津宜常咽相反,有的人有不停吐唾沫的坏习惯。唾沫能够滋润食管,帮助肠胃消化、增进食欲,从而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如果我们将大部分唾液吐掉,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脾胃失养,并最终导致阴虚气虚,易生病。

15.禁寒食,生病结太多的寒凉食物会导致脾胃水谷运化不良,气虚瘀滞,埋下疾病隐患。

16.禁酒醉,伤元气每一位喝醉过酒的人都有过体会,醉后需要数天才能恢复元气。每次酒醉都是对身体的一次大摧残,肝要“拼尽全力”水解酒精,肾要“夜以继日”排出酒精和其代谢物。而肝、肾正是人体元气之所在,因此每次酒醉都会伤元气。

三、中国人的体质及调养

我国中医学者经过长期研究总结出了人类的主要体质。其中,在我国,体质为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的人约占1/3。不同的体质要相应地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通过正确适当的养生,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更能延长人的自然寿命。

1.平和体质

(1)体质特点:身体感觉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不爱生病。

(2)调养方法: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也不刻意节食,不吃过冷也不吃过热食品。饮食平衡,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厚重油腻及辛辣物。多运动,但不要锻炼过度。总之,生活各方面都做到“中庸”些。

2.阴虚体质由于普通人的日常饮食中缺乏阴性食物,造成人群中大部分人阴虚,特别是男性更容易阴虚,因为男性本身从阳,加之日常饮食阳性食物居多,阴补少耗多。

(1)体质特点:阴虚则火旺,体质特点也很明显。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烦躁、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大便干、小便黄、喜冷饮、脉细数、舌红苔少。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色黯红(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调养方法:滋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此体质的人性情多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在精神方面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原则。此体质的人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在饮食方面,应滋阴潜阳,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

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3.阳虚体质女性多见,因为女性本身从阴,加之食少,阳气补充不及时或不足,造成阳虚。

(1)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无华、平素畏寒喜暖、手脚发凉、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唇白、常自汗、脉沉无力、舌淡胖边有齿印,性格沉静内向。易患寒证,症状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水肿、小便不利;或腰酸冷痛;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调养方法: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本,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应温补脾肾。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此种体质的人多畏寒喜暖,不喜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在寒冷的季节应注意保暖。在饮食方面,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以及具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季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1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可以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灸足三里、关元。

可酌情服金匮肾气丸。

4.阳盛体质男性多见,原因如阴虚中所述。故阳盛者多同时伴有阴虚。

(1)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赤易燥,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易患热证,症状可见高热,脉洪数有力,大渴,喜冷饮等。

(2)调养方法:阳盛之人易发怒,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情绪,用理性克制愤怒的冲动。饮食方面应清淡,多食滋阴降火之品,忌辛辣燥热的食物,如牛肉、狗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而多食水果、蔬菜。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忌酗酒。

5.气虚体质

(1)体质特点:形体消瘦,也可能偏胖,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言语无力,面色苍白,常自汗,动则尤甚,心悸怔忡,精神疲惫,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脉虚弱,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抵抗力差易感冒,患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如胃下垂或脱肛、子宫脱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