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高中.上册
19115000000020

第20章 习惯养成好规范

(一)训练意图

1.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改善以往不良的行为规范以完善自身的性格。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能力,通过实际行动构筑美好的未来。

(二)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学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能力和培养健康心态的能力。

3.学生践行良好的社会习惯,有利于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诱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能从内心深处认识不良习惯给自身、家庭和社会等造成的危害。

2.难点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将之作为一项长期性、反复性、规范性的生活方式。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不良习惯的表现形式,并了解不良习惯带来的弊端,掌握形成良好习惯的策略,激起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阿荣以各种借口迟到为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在学生听完老师对阿荣的迟到现象的描述后,让同学们每人写几条自己类似的经历,并自我剖析自身的原因。

(2)“测一测”环节,通过行为习惯自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初步的了解。在本环节中,教师将对同学们行为习惯“良好”、“不良”和“比较严重”的分布比例进行摸底,以便于对顺利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同学快速阅读并快速记忆,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目标。该环节主要使同学们认识什么是社会规范及高中生不良的习惯表现,使之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习惯,并激起主动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愿望。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统筹安排时间的步骤,明确自己在管理时间时有章可循。结合所制订时间表的计划和执行过程的注意事项,思考自己平时安排学习时间时所忽略的东西,激起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意愿。

(2)观看优秀的同学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他们每天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多媒体剧情展示使学生深刻体验合理安排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情感共鸣。

(3)从小事做起,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应用。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结合学生现状选择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将“策略训练”部分运用到心理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活动方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多感受。

(3)活动尾期,教师和学生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和体验,并对所开展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使学生回顾一下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掌握改善不良习惯的技巧,学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2)“用一用”环节,展示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对自身的学习习惯进行改进,并将之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文明细节中。

(4)“想一想”环节,提供两首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统筹安排时间”策略教学建议

1.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统筹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能具备时间观念。其次再具体要求每位同学制订每天学习的时间安排表,并分别列出每天所做的事情。

2.引导学生对自己计划做的事进行反思与总结。

(1)上周共做了哪些事,有没有按时完成?

(2)上周做的事没有按时完成或按时完成的原因有哪些?

(3)对照策略一中统筹安排时间的要求,自己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写下来,选出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学习,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二)“榜样模仿”策略教学建议

在本策略中,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榜样模仿的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完全参与到讨论中。然后观看心理剧,并作如下讨论:

1.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模仿过哪些人的行为,为什么要模仿他们?

2.你在模仿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进步?

3.讨论结束后,让同学们分组扮演主题为“成长中的快乐”心理剧中的角色,此部分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所思所感,加深学生的情感唤起,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模仿别人、榜样示范的巨大影响力。

(三)“从小事做起”策略教学建议

1.由“美国第一夫人密歇尔为两个女儿制订家庭守则”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意识到“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2.教师应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想尽一切办法转变教学方式,使课堂面貌得到改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内心世界、需要、兴趣等,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同样如此,本环节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如下讨论: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注重生活细节?

(2)举例谈谈自己注重生活细节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讨论结束后,请2~3名同学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分析注重细节对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教师作总结性评价。

1.本主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统筹安排时间”、“榜样模仿”、“从小事做起”三个活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情况,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起引导的作用,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践行还需要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等人的密切配合与监督才能实现。

教学内容的开展还可以通过家长、同学的现场采访的形式了解个别同学的生活习惯,并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在其他人的眼里自已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不仅了解本人的生活习惯,还可以观察他人的生活习惯,通过比较,从中得到启发。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通过宣传活动鼓励家长、呼吁社会创造积极的氛围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获得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参考资料

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培养策略

策略一:榜样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乱扔东西,孩子也会模仿。造成日后他在学习上不够严谨的习惯。因此,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默默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这种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日积月累形成良好的习惯。

策略二:目标明确法。也就是一件事情你要孩子去做,你首先必须告诉孩子你希望他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或程度。比如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后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第一次做时你可以给他做个示范,并叮嘱他以后照这个样子去做。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制作一个表格,告诉他什么时间要做些什么事,比如早上6:20起床后该做些什么,你要求读多长时间的书等。这种方法在孩子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就采用较为理想。

策略三:循序渐进法。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习惯地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刚开始我们可以以每一天作为一个参考点。比如要求孩子每天早上要读书,第一天他做到了,就该表扬他,并说希望以后的三天都能做到。孩子做到后又表扬他,不过这一次地表扬内容要比上次更精彩些。然后依次延长要求的时间,并时常重复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表扬,一个好习惯就养成了。当一种习惯经常反复地练习而逐渐变得容易的时候,孩子就会喜欢去做。而一旦喜欢去做,他就愿意经常去做。这是人的天性。当经常去做时,这就是习惯了。

策略四:积极演练法。是指当问题行为发生时,父母要决定正确的行为是什么,然后集中精神来帮助孩子不断重新演练正确行为。积极演练并不是批评,也不是对孩子的惩罚。所以父母要避免用批评、责骂、严厉的口气、体罚、剥夺孩子权利等方式,而是需要用平静、沉稳的语调详细解说及示范正确的步骤,并给予孩子一段教导与自我应用间的缓冲期。当孩子表现正确行为时,一定要称赞他。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反复强化的结果。

策略五:奖励节增法。适当的奖励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行为很重要,但奖励时应注意采用节节增高的方法。刚开始可以采用一些口头奖励比如赞赏、拍手、说“谢谢”或轻拍肩膀等以示表扬,以后可以用一些有形的东西,如玩具、食物等,或一些标签类的东西让孩子积累起来,在事后可以交换成他想要的东西。孩子大一些可以采用增加他的权利或活动性东西。比如在家中,这一星期都洗了碗,积累了七个好,就可以获得看一场电影的权利,或到某处玩一个小时的权利。其实,只要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细心,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恒心,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难事。(摘自:周洪《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培养策略》、《教育战线》)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重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规范行为,形成习惯。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地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二、榜样示范,注重引导。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教师就要衣着整洁、大方;要求学生讲究卫生、做好值日工作,在教室、校园见到纸教师要主动捡起;要求学生书写认真,教师的板书从来都要工工整整;教育学生不说谎话,教师说过的话就一定算数……这样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三、营造氛围,熏陶教育。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在教学楼走廊上挂伟人画像,张贴名人名言,黑板报定期刊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刊,营造出浓郁的道德教育氛围。将学校每一面墙壁开辟出来,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生一进校门就生活在布局合理、实用安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给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四、评价激励,推动习惯。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1.李开复编着:《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陈金明、魏书生编着:《高中生应读的40本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肖卫编着:《为你自己读书:一本改变千万青少年人生命运的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出版

4.李晓鹏编着:《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二)问题思考

1.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对行为习惯自我测试低的学生采取团体辅导形式加以教育?

2.本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下一周,可以随机设置场景观察学生的表现,看其是否已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