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高中.上册
19115000000004

第4章 小宿舍里大文章

(一)训练意图

1.帮助学生与室友友好相处。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理解他人。

3.使学生掌握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学会处理冲突事件。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友好地与室友相处。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并在实际生活中妥善地处理冲突事件。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通过案例与测验,了解学生现在与室友的相处状况,使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初步定位,引起对现状存在的原因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引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在集体宿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烦恼。

(2)“测一测”环节通过宿舍人际关系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定位。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并邀请宿舍人际关系很好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该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效应,并激发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反思。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掌握解决冲突事件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难处。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与室友友好地相处。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训练策略应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他人可能存在的难处。

(3)通过策略训练,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并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明确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2)深化通过学习获得的体会与经验,使学生在今后能坚持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巧。

2.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加深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2)“用一用”环节,要求学生写出近期宿舍发生的一次冲突事件,并用本课所学知识去解决它,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进一步巩固知识。

(3)“读一读”环节提供了一则小故事,提醒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很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就伤害了他人,给双方关系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一)“退一步海阔天空”策略教学建议

1.通过着名的“六尺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接着用“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告诫学生一味与他人争执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引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主题。

2.教师阅读案例,根据班级情况,分小组讨论(以4~6人一组为宜),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一想各有什么方法解决案例中的冲突事件。以小组为单位请大家讨论自己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否合适。

3.请学生讲一讲自己或者同学在宿舍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冲突事件,请其他同学出谋划策,帮忙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最佳的解决办法不仅仅是要解决冲突,还要注意消除冲突双方的芥蒂,维持或者提升冲突双方的感情。

(二)“学会换位思考”策略教学建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大家都能熟练背诵的一句古话,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确是少之又少。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急剧发展与变化的时期,在该时期中,他们的心理呈现半成熟性、半幼稚性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脱离自我中心。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不仅易怒,而且较难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可以降低高中生之间的冲突可能性。

1.阅读课程中的案例,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冲突事件中的两位主角,还可以即兴加入同学,扮演寝室的其他同学。请学生以不同的身份思考,如果自己是冲突事件中的主角,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自己是寝室同学,又会采用什么方法帮助两人重归于好呢?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与他人发生的不愉快经历,现在让他回过头来看一看,如果自己是对方的话,自己会是何种想法呢?其他同学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进行总结,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关心他人。可以举例说明不同立场看问题的差别。

故事举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策略教学建议

1.请学生自主阅读开头两段文字,引导他们自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良习惯。教师列举一些平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习惯,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说话大声……引入话题“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是非常不招人喜欢的”。

2.全班一起学习良好的宿舍生活习惯,请学生讲一讲什么样的人是招人喜欢的,自己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做室友,自己不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做室友。

3.一起讨论不良生活习惯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改正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讲一个实际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故事中存在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想。

故事举例:A、B、C住在同一个宿舍,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趁B不注意的时候,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才及你和他差不多啊,分,59C对A说:“我考了这时,”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地对B说:“哈哈,

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

4.教师总结,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宿舍中受欢迎的人。

1.本课程应该多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可以充分采用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不同角色下的情感体验,真正学会换位思考。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活动开始前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自己也可以多准备一些实际事例,以避免出现冷场。通过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与室友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2)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还要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切身体会不同角色下的情感体验。

(3)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与室友消除芥蒂,重建友好关系。

(一)参考资料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注意也是选择,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比如在我们选择恋人时,某些与我们观念中理想的情人形象相接近的那些异性,尤其会吸引我们的注意。与注意不同的是,抉择是理性的决策。我们究竟决定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要经过自觉的选择过程。初步沟通是我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对别人获得一个最初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知道是否可以与对方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从而使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明确的定向。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随不同情况而不同。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完成。而对于可能有经常的接触机会而彼此又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沟通才能完成。

2.情感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但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话题仍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

3.感情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彼时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感情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深刻。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许多人同别人的关系并没有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是仅仅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

(摘自: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状况不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降低学习效率,而且不利于日后顺利适应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影响重大。尽管造成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具体原因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个体差异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前提

在学生宿舍中,其成员必定都是有着独特性的个体,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这些差异是产生人际和谐问题的前提,尽管差异并不必然导致人际关系失和,但却为其提供了可能。首先,宿舍成员在交往中总会按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对自己产生人际吸引的个体作为其交往的对象,其结果是容易造成宿舍内交往群体分化而形成小团体,或交往中心外移,由此带来宿舍内的整体人际关系淡漠或小团体间的人际冲突;其次宿舍成员在共处一室的近距离交往中,习惯于把自己同对象进行同类属方面的比较,进而极易产生自傲或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他们感到很难与对方进行评定沟通,其结果是,或自我封闭,或在一定的诱因下爆发出直接冲突。

2.社会因素对宿舍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首先,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新型人际关系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渗透在高校校园中,成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障碍。第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会导致社会性的诚信危机,而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宿舍内成员如果彼此防范和相互猜疑,连起码的信任感都没有,就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彼此间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包容,也就无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是以对包括人的需求在内的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为驱动力的,然而,这一动力在现实的市场经济运作中,却往往被扭曲为个人利益至上的交往原则。这一原则泛化在宿舍中,表现为其成员过分强调自我,力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他们往往忽略寝室群体中其他人的需求,一旦这种需求发生冲突,极易导致人际冲突。第三,市场经济使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的竞争关系明朗化,从而可能使学生在学业等方面竞争激烈,对于宿舍内群体来讲,其成员通常来自同一班级,竞争更强,容易引发人际问题。

3.学校教育和管理上的欠缺

如果说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引发宿舍人际冲突的外部条件,那么学生在人际认知上的偏差及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的缺失则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不足有一定关系。首先,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对人际关系知识的课程学习主要来自于“两课”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内容少,再加上课时短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很难获得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上的指导。其次,在宿舍管理中,学校主要偏重于对学生遵守纪律和制度方面的管理,而对学生之间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不重视。采取能压就压或小而化之的冷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宿舍内人际关系的问题。

(摘自:柳卉《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3期)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问题思考

1.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

2.怎样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3.如何使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