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19115100000010

第10章 睁开明亮大眼睛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1.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二)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观察技能。

3.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能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2.难点

从认知上树立学生对于“观察”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意识到“观察”对于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性;良好的观察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形成,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1)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2)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2.操作程序

(1)“慧眼识珠”环节是一张格式塔心理学的图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在图片当中找出八张人的面孔。需要找齐这八张面孔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任务。但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类似的游戏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乐趣。

(2)“探索发现”环节的功能与“慧眼识珠”类似。这里选取两个类似的游戏,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当趁热打铁,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最高、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时将观察的情景迁移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建议教师列举一些真实情境,例如读书、抄写、欣赏美术作品时,都需要我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环节主要使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与“观察”息息相关。“观念意识”环节列举了许多生活中与“观察”相关的例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们进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真切感受到观察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掌握适当的观察策略,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应用。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感受。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体验

1.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经验分享”环节,通过回顾成功观察的经验,激发学生对于观察的积极体验,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观察,使积极体验与观察行为之间形成链接。不仅如此,经验分享还可以使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来解决问题。

(2)“有感而发”环节给同学们呈现“盲人摸象”的故事,使同学们意识到不好好观察就像被蒙住了双眼,看不清真实的事物,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不仔细观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策略操作

(一)“观察要有目的”策略教学建议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不完善,对于事物的观察与认识,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讲想要全面地观察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问题观察事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要有目的性”。有目的的观察使观察有了针对性,对于小学生来讲有针对性的观察为他们的观察过程减少了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1.活动一,建议教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几组,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活动。

2.建议教师暂时脱离书本,要求同学们先关上书。教师先不呈现书本上用七巧板组合而成的小动物的形象,而只给同学们呈现书中呈现的8个图形,让学生们回答哪一块图形是多余的;然后再给同学们呈现用七巧板组合而成的小动物的形象,并要求同学们根据这一类似动物的形象来找出多余的一块图形。

3.呈现小动物的形象就是我们的目的了,当目的是为了拼出小动物的形象时我们就更容易选出多余的一块图形了。

4.教师总结。

(二)“观察要有顺序”策略教学建议

小学生做事往往缺乏计划性,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小学生很难监控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想到哪做到哪,做事缺乏计划性。在观察事物时缺乏“顺序”便是没有计划、缺乏规律的表现。

1.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的顺序,并以教室中的具体事物为对象训练学生们有序地观察事物,并请同学来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2.“寻找食物”环节建议教师同样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建议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3.教师总结。

(三)“观察要有记录”策略教学建议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句俗话,但是在这里这句话非常受用。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我们的观察即使再全面也仅仅是某一个阶段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可能将这些通过观察得到的内容遗忘,所以一定要勤做记录。

本策略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学生自己阅读。建议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四)“观察要借助工具”策略的教学建议

本策略建议教师从讨论距离的计量单位入手,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不同的单位代表着不一样的距离,有的距离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怎么办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定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观察需要依靠工具。

建议教师多列举一些需要运用工具来观察的例子。

四、活动设计建议

建议本课的课堂活动以“讨论”与“游戏”为主。教师在讨论与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注意关注学生的正向情感体验。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小学生喜欢新奇,但在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独特点,不善于区分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小学六个年级分为三个层次: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对每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对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观察简单的色彩鲜明、活动变化的事物,通过观察,能够说出事物的名称、形状、颜色就达到目标了;中年级在低年级观察要求的基础上,除观察色彩较鲜明的事物外,开始对人物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不但要能够说出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简单说明其作用,同时还能把观察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对人物的观察,要求他们能说出人物的高矮胖瘦,年龄大小;高年级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观察比较复杂的事物,加强进行对人物的观察,不仅要他们观察外貌特征,而且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还要求他们逐步学会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快速观察的本领,在观察过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每次观察后,不但要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而且要结合作文让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

对同一个年级中,年龄、性别、爱好不同的,智力存在差别的学生,则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他们各得其所,逐步提高。利用图片、模型、实物、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观察的机会。例如课文中所讲到的稻、麦、瓜、菜、豆、葵花籽、山芋、萝卜、苹果、梨以及青蛙、蜻蜓、萤火虫、蝉和蝉蜕等等,除了利用现成的挂图外,我们还有目的、有重点地把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课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先看苹果、梨的表皮,知道各是什么颜色。用手摸,了解光滑程度。接着用刀将苹果、梨切开,比较核的大小、皮的厚薄,然后用小刀切成小块,每人分给一块,让他们品尝滋味。最后要求大家说出苹果和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图形等。可以让高年级学生中爱好美术的同学,每人备一张8K纸大小的硬纸板,在上面刻个宽二寸、长三寸的方孔,并用芦苇、树枝做好支架或搞些简单的静物写生或看景写文,透过方格取一局部景色,通过观察进行描写等训练方式。

(二)问题思考

1.在活动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2.怎样帮助学生在观察与积极的情绪体验之间建立链接?

3.怎样强化学生观察的行为,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