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19115100000027

第27章 我也能当班干部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本课主题是认识和体验班干部角色。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班干部角色,从而使班干部扮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使普通同学对班干部角色有所了解,从而理解和支持班干部,共同搞好班级工作,形成良好的班级群体。

(二)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了解班干部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职责。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3.使学生了解班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当好班干部的方法和策略。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2)掌握当好班干部的方法和策略。

2.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1)提高学生班干部角色的认识水平。

(2)让学生了解当好班干部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发展的重要性。

(3)树立学生当班干部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操作程序

本课一开始的“测一测”栏目,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判断与鉴别。首先,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测试,而要通过导课,让学生对本课发生兴趣。导课的形式有多种(如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班干部角色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的案例信息,也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师可灵活运用。

其次,让学生完成“测一测”。再次,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班干部角色的认识和感受。在学生个人发言之后,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目的在于使个人认识、组内认识、组间认识达成一致。教师要注意两点:(1)在学生个人发言时,尽量多鼓励,少评价,先让学生自由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全班讨论时,教师可以进行恰当评价。(2)教师要将学生对班干部的认识进行总结、归纳。

(二)观点意识

1.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自信心和责任心是当好班干部的重要条件。

(2)使学生了解班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操作程序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当好一个班干部应该具有的品质。分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5~6个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最后汇总每个小组的报告,写出大家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品质。

然后老师给大家讲王宁的故事,然后引导大家讨论:(1)大家为什么送给王宁热烈的掌声?从王宁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2)如果你是班干部,你会和王宁一样积极自信吗?你过去是怎么做的?(3)如果你不是班干部,你觉得自己有哪些特长?可以为自己的班集体做些什么贡献?

在学生个人发言时,尽量多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可以为班级做贡献,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使学生意识到自信是当好班干部的重要条件,只有自信的班干部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想,并将它们写下来,接着依照座位分小组进行“优点大轰炸”,4~6个学生一个小组,大家轮流说其中某个同学的优点,被表扬的同学用本子记录下来。

最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长处为班级做贡献,我们要像王宁一样自信勇敢,积极推荐自己,勇敢地参与班干部的竞选。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认识策略和掌握策略。

“操作策略”是“观点意识”的自然衔接。要解决的问题有:(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2)班干部怎样正确行使职权和履行自己的义务?(3)处理班级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切不可将教材中的方法与策略直接呈现给学生,或者对该策略进行类似学科知识般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体验,自己归纳,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2.操作程序

我也能当班干部

活动程序:

1.教师公布班干部的各项职务。

2.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事先想好所要竞选的班干部角色。

3.每个人写一份“竞选演讲稿”,说明自己为什么想当这一职务,如果被选上了今后会怎样做等。

4.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让每个学生在组内发表竞选演说。

5.推选4~5名同学参加班上的竞选。

6.参加竞选的同学发表演说,其余同学对他们进行评比。

7.评选出优秀的竞选者。

(1)精心组织“竞选活动”。首先教师要公布班干部的职务的名称,学生可以依据个人情况,选择要竞选的班干部角色。其次,竞选者要草拟一份“竞选演讲稿”,说出自己对某一职务的认识、自己具备的条件以及当选后如何履行职责、开展班级工作。接着参加竞选者接受其他同学的评比、打分,并选出每一职务的最佳竞选者。教师可以将学生对职务的认识(包括权利和义务),应具备的条件及开展班级工作的方法、策略,分栏目列在黑板上,进行归纳。

(2)设立矛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班干部应如何公正有效地履行职责。

(3)合理指导角色扮演。首先,教师列出要扮演的班干部角色。其次,由学生自由选择所扮班干部角色。不过最有效的形式是采用“角色对调”,让普通学生扮演班干部角色,而让班干部扮演普通同学,使普通同学体验到班干部的艰辛与不易,增进理解与支持。同时,使班干部充分意识到同学们的需要,增强责任感。接着,要呈现角色扮演的情境(如班干部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发生冲突)。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体会与认识,启发学生主动归纳出当好班干部的方法与策略。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1)班干部的职责与权力。

(2)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3)当好班干部的方法与策略。

2.程序

本课采用的教学形式有:设置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优点,选择一个自己以后想参与的竞选职位;思考自己有哪些条件可以做好哪个职位的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以及自己将怎样做好该职位的工作。

三、策略操作

本课建议采用讨论、故事和竞选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如果时间允许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再结合全班讨论。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既要考虑到个别同学的需要,又要注意全班同学的互动,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并都有所收获。

四、活动设计建议

通过教学活动,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反馈评价:

1.能够说出每个班干部角色的职责和权力。

2.能够描述出班干部在班级工作开展中的真实情绪体验。

3.能够了解班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当好班干部的方法和策略。

4.普通同学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程度。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学生干部

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不仅让莘莘学子在这里接受知识,更让他们在这里锻炼各方面的才华:组织、管理、协调、动手的能力,热爱社会,奉献青春,关爱他人的责任与爱心,以及将知识付诸实践的勇气与毅力。而学生干部无疑比其他同学先行了一步。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杰出青年有74.3%担任过学生干部。

(摘自:《心理世界》,2000年第1期)

角色意识的培养

日本心理学家长岛真夫等研究了班级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他们在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实验。这个班有47名学生,他们挑选了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一个学期过后进行测定,发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有显着变化;第二学期选班干部时,这8名学生中有6名又被选为班委,他们还观察到这6名班委在性格方面,诸如自尊心、安适感、开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责任心等都有所变化。从全班的统计来看,原来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孤独、孤僻儿童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整个班级的风气有所改变。可见,学生的性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角色”影响的。那么,怎样来发挥角色的良好效应呢?

第一,教师可以用伙伴选择法(即社会测量法)描绘人际关系图和人际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如哪些是“人缘儿”,哪些是“嫌弃儿”,哪些是“中间型”。然后,采取措施,用适当角色的方式促使“嫌弃儿”发生变化,如让“嫌弃儿”充当图书管理员或其他一些需要与同学们发生交往的角色。

第二,班干部、团干部等角色最好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当。

第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要求,给每个学生安排1~2两项为班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除班委会成员和各科代表外,还可以设置班级小组长、合唱指挥、篮球队长、主持人等,使全班无“闲人”、“客人”,各司其职,搞好班级建设,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总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二)问题思考

1.如何使普通同学理解和支持班干部工作,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如何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参与班级管理的勇气和自信心?

3.如何创造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长处,锻炼自己,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