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19115300000020

第20章 专题讨论(3)

(1)橡皮槌敲击脚掌:患者坐在椅子上,一脚放在另一脚的膝盖上,用橡皮槌敲击脚掌,以感觉舒服的强度为宜,只要有节奏地敲,5min脚掌会发红发热。左右脚均做,早、晚各做一次,做完后热水洗脚。此法有畅通经脉,提高生命活力,增强循环系统,保持血压正常等功能。

(2)指压足部的穴位:涌泉穴、足三里、三阴交。

4.及时治疗有关疾病 有关疾病的治疗对预防大便秘结亦有一定的作用。如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结肠肿瘤、结肠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子宫肌瘤、铅、汞等金属中毒等。

另外,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排便时别太用力,不然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不要养成在排便时看书、看报的习惯,因为精力不集中会延长排便时间,也可能出现便秘。最好能保证1~2d排便1次,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有时候,可以吃些中药辅助治疗,或在排便时用手按摩腹部都有助于缓解便秘,开塞露等药品最好只作为临时缓解痛苦的辅助剂,而不要经常使用。

十九、便秘长期应用泻药治疗有哪些危害?

一些人遇到大便不通畅时,只图一时的痛快,习惯使用导泻药。

现在人们常用的通便药多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长期使用这些泻药不仅掩盖了病情,还会导致结肠黑变,或肠道癌前期病变。

二十、便秘仅仅是大便干燥吗?

有关资料显示,排便不通畅,每次排便时间在8~10min的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0%。排便很困难,用物理、化学及手法治疗无效,已经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要治疗的达到4%~5%。许多人都误认为便秘不是大病,就是大便干燥,服点泻药,或者多吃蔬菜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认识非常片面。

那么,有什么样的症状才算便秘呢?一般认为,人正常摄入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到形成粪便排出体外需要24~48h,排便间隔时间平均为(27.6±9.5)h,若超过48h即可看作是便秘。但是由于饮食结构及品质的差异,以及排便习惯的不同,间隔时间可有很大差异。有人排便习惯为2~3d排1次,但原则上,只要排便无痛苦、通畅,就不能称为便秘。

若大便干燥,间隔3d以上排出1次;或即使大便不干燥,排出也困难,每次大便时间超过9min,排便艰难,要借助手法、药物、肥皂水等物理、化学方法排便;排便后有不适感,甚至腹部胀满、头晕乏力等症状时,无论其大便间隔时间多长,都被看作是便秘。因此,便秘从根本上说,是指粪便在肛管内通过困难,排出时间延长,排出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出困难的症状。

二十一、人们在治疗便秘时存在哪些误区?

女性生完孩子后发生便秘的特别多,这与坐月子后活动少、卧床多有关。产妇卧床时,尚未复原的子宫呈后曲后倾位,以后容易变成后位子宫,压迫直肠导致便秘。还有一部分女性,长期不活动,盆底肌肉松弛,直肠变长前突,粪便排出不利,导致便秘。女性便秘患者,医师应该考虑到其特殊的生理情况,更应查清病因,因病治疗,这种直肠前突引起的便秘问题,也有男性病例存在。这种便秘必须手术治疗,吃导泻药物是无济于事的。

对待便秘患者,首先要纠正几个认识的误区:①由于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较多,有人就认为凡是便秘就是肠蠕动减慢引起的。忽视了器质性病变和全身疾病的致病因素。②盲目的长期服用导泻药物,使结肠黑变,肠道癌前病变的发病增多。患有便秘后,润肠药如蜂蜜,可以先服用,查清病因再作其他治疗。③没有认清便秘才是导致痔疮的重要因素,反复做痔疮手术,只治标不治本,拖延疾病,导致痛苦长期存在。

便秘是人体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表现,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如食用缺少纤维素及缺少水分食物后,消化酶的分泌就会减少,肠蠕动功能降低,可导致便秘。此外,生活规律紊乱、排便习惯改变等均可产生便秘。便秘患者在排便时需用力屏气,增加腹压,这样会使血压上升。老年人发生习惯性便秘者多,当用力排便时有可能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需特别注意。

第二节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一、什么是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良性疾病。以血便、黏液便、便秘及肛门痛为其特点。活检有典型的组织学改变。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罕有特征性症状,因此常易误诊为直肠癌而行根治术,这是值得外科及病理科医师重视的。

二、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本综合征可见于完全性直肠脱垂的顶端、会阴下降综合征,直肠前壁黏膜脱垂处、痔脱垂的顶端,偶可见于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的顶端。溃疡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缺血:①脱垂黏膜顶端嵌顿在肛管上方,加上外括约肌的强力收缩,可致黏膜下血管伸展、破裂而缺血;②大量脱垂时,致黏膜下血管伸展、破裂而缺血;③固有层纤维化及肌层的填充使黏膜下毛细血管闭塞。

(2)外伤如脱垂用手指复位可直接造成扭伤,有些患者习惯用手指或机械插入直肠使脱垂黏膜复位以利排便。此外,还可能与肠道炎症、血管异常、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三、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哪些?

青壮年多见,男女差别不大。最常见的是直肠出血,色鲜红,量少,偶有大量便血而输血治疗。常有黏液便,污染内裤。另一重要症状是在摒便时有肛管阻塞感,多次排便(每日6~7次)仍排不净。有时需用手指探入直肠以助排便。偶有轻微疼痛,位于会阴部、骶部及左髂窝等处。其他有里急后重等感觉。

四、如何诊断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直肠指检时可在肛管直肠交界处触到增厚而活动的硬变区,有压痛,有时硬变区呈结节状或绒毛状,易误诊为息肉或癌。偶可在直肠下端扪到环状狭窄。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到溃疡下缘距肛缘3~15cm,多在7~10cm处,高位少见。溃疡多位于前壁,少数位于后壁或呈环形。70%为单发,30%为多发,高位溃疡常为多发。溃疡自火柴头大小到5cm×3cm,多数直径为2cm。1/3为不规则卵圆形,1/3为直线形,长数毫米至2cm,1/3为圆形。单个溃疡多数较浅,边界清楚,基底覆有灰白色坏死物,溃疡周围黏膜呈轻度炎症,可呈结节状。

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可见到直肠腔内有黏膜、血液、黏膜发红及水肿。

排粪造影可显示内脱垂、溃疡位置及大小,对治疗有指导意义。肌电图检查多不正常。活检可证实本病,并可排除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及绒毛状腺瘤等。

五、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治疗有哪些?

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高纤维饮食及容积性泻药等,嘱患者要避免摒便,保持大便正常化。慢性便秘及盆底生理异常是本病的病因。

手术治疗应针对病因而不是溃疡本身,如完全性直肠脱垂可行经直肠固定术。对内脱垂者,可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或小胶圈套扎治疗。一般将脱垂治愈后,溃疡多可消失。其他如直肠前切除、结肠造口、溃疡局部切除等效果都不理想,复发率较高。本病若不治疗,其结果常无法预测,但溃疡消失不多见,溃疡可多年无改变。

第三节 大肠黑变病

大肠黑变病是指大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豹皮、蛇皮样改变。病理诊断图片能看到,固有层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沉积,上皮细胞层正常。

一、为什么长期服用泻药能够引起大肠黑变病呢?

现代医学对大肠黑变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还不统一,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本病为长期服用泻药所致,尤其以蒽醌类为着,蒽醌类泻药属于刺激性泻药,能刺激肠蠕动,促进肠动力,增加肠分泌,减少吸收,作用时间常发生在数小时内,从而促进排便,同时可能引致腹部痉挛。

患者一旦脱离这类药物,短期内结肠平滑肌疲劳,蠕动能力下降,大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便秘复发,大部分患者再回过头去寻求这类药物的帮助,含蒽醌类泻药可致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体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吞噬后的巨噬细胞通过基膜小孔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层,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可能发生某些功能障碍,只能将凋亡小体转化为典型的不能消化的紫褐素或其他色素,随着泻药的长期应用,这些含有色素的巨噬细胞不断聚集在固有层,最终发展成典型的大肠黑变病改变。

大部分患者,停用口服泻药后0.5~1年,结肠黑变表现消失,但一些研究已表明,大肠黑变病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大肠黑变病与结肠癌之间相关性未有定论,但有大量资料表明,泻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和致癌力。警惕大肠黑变病有发生结肠癌的可能是必要的,应该及时地治疗。

二、对大肠黑变病,中医是如何解释其病机演变呢?

大肠黑变病是现代科技发展,通过肠镜可以观察到结肠腔内的形态,古人是无法认识到这个疾病的。所以,中医古籍中无大肠黑变病记载,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发展了经典的中医辨证论治。本病与传统中医外科所见黄褐斑、老年斑等皮肤色素沉着应有一致性,俱为肝肾阴虚,气郁血虚,肌肤失养所致。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各脏器密切相关,便秘病久体虚,或年老之人,阳气渐衰,如黄昏日落,此时图一时之快,滥用攻下,日久必耗损正气,使虚者更虚,便秘反而加重。另外,全身各脏器虚弱,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一身阳气皆虚,阴寒内生,血液凝滞不畅,肝失条达而气滞,肺虚宣降失常,无以助心行血,心气不足无以鼓动血脉,即久病入络,血脉瘀阻,肠壁失养而现棕褐色或黑褐色。

三、对大肠黑变病如何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综合大肠黑变病临床特点,本病几乎都是便秘患者长期服用泻药,复查电子结肠镜发现大肠黑变病特征性病变,该病为久病入络,五脏俱虚,肠管蠕动减慢,排便功能减退,呈一派衰弱征象。四诊合参,针对本病心肺气虚、肝阴(血)虚、脾肾阳虚而肠壁失养,久病入络的病机,在“以补治秘”的基础上,提出“平补五脏虚弱,理气活血养荣”的治疗法则,滋养肠壁,消除黑斑,临床上疗效满意。组方常以黄精、玉竹、桃仁、杏仁、蒌仁、肉苁蓉、枳实为基础加减。

前人经验

“黄精可代参芪,玉竹可代参地”,二者合用,平补诸脏,尤其鼓舞心气充沛而促肠道排便,以补治便秘之本,滋养肠壁,助其恢复生机。桃仁、杏仁二者连用,可抑制血凝,扩张周围血管,增加周围血管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桃仁、杏仁合用一气一血,其功益彰,润肠通便,行气活血,使结肠黑变局部气血健运,濡荣于色。蒌仁对松弛和正常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提高平滑肌紧张度和收缩功能。“瓜蒌以守为主,枳实以散为要。”二药参合,以瓜蒌之黏腻治枳实之行散,又以枳实之行散治瓜蒌之黏腻,徒增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之功。肉苁蓉入肾经血分,补肾阳,助相火,用于治疗老年虚弱,产后血虚,或津液不足,肠燥便秘等症。肉苁蓉提高红细胞SOD活性,心肌紫褐素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能力增强,促进损伤愈合,细胞数提高,生长旺盛,细胞质饱满。蒌仁、枳实、肉苁蓉理气活血以养荣、增液行舟以润肠,三药共为佐使。

第四节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一、什么是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以直肠排空障碍型、顽固性便秘为主要症状的肛管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正常排便时因肛管直肠反射内括约肌松弛,肛管舒张以利大便排出。本病常是由于在粪便排出时内括约肌不能松弛,内括约肌出现痉挛性收缩,导致内括约肌呈失弛缓状态,而直肠呈宽息状态,渐至痉挛性肥厚,以至于排便时肛管因内括约肌肥厚痉挛而呈狭窄状态,粪便潴留在直肠甚至乙状结肠内,而患者无便意。由于长期的粪便潴留,直肠的顺应性明显增高,致使肛管上口以上的直肠呈囊性扩张,内括约肌肥厚,造成排便困难。

二、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病因、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

病因不明,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忽视便意,外括约肌持续收缩而阻碍了内括约肌的松弛,致使直肠长期处于宽息状态。另外,情绪紧张、抑郁、烦躁等能导致内括约肌组织肌肉的神经递质增加,造成内括约肌的持续紧张状态,最终导致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患者常常无便意或便意淡漠,在企图排便时往往做多次长时间的无效努力,粪便在排出时多呈干燥的球状,肛管直肠指诊时常在肛管上口可触及较多干燥粪块,而患者并无便意。通过排便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经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