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19115300000007

第7章 便秘的基本常识(2)

有些药物有致便秘的副作用,常见的有: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肼屈嗪、甲基多巴、美卡拉明等;风湿镇痛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抗过敏药有苯海拉明;抗心绞痛药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治胃病药有氢氧化铝、硫糖铝;补钙剂有碳酸钙;抗胆碱类止痛剂有阿托品、东莨菪碱、丙胺太林、颠茄合剂;抗抑制剂如丙咪嗪;抗惊厥药如苯巴比妥;抗帕金森病的药如左旋多巴、苯海索;镇静药如氯丙嗪;化疗药如长春新碱等。还应该警惕治疗便秘的药物本身就可以引起医源性便秘,长期应用后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使肠蠕动和排便反射麻痹,形成顽固的“泻药依赖性”便秘,如番泻叶等,“服之即下,停之又秘”。因此,寻找和消除病因是治疗便秘的关键。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八、长期便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吗?

长期便秘极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这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了。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能将没有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硫醇、吲哚、硫化氢和组胺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生成后可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而老年便秘患者由于不能正常排除这些有毒物质,久而久之,体内就会大量积累有毒物质。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有毒物质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慢慢进入大脑,损害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成为催化老年智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因此,老年人长期便秘极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九、哪些疾病容易引发便秘?

很多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便秘,常见的有以下各系统疾病。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如低血钾、高血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尿崩症脱水、垂体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铅中毒、卟啉病等造成肠道平滑肌功能异常,表现为肠道平滑肌运动弛缓或痉挛而致便秘。

2.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 瘦弱、营养不良、慢性肺气肿、膈肌麻痹等可引起膈肌无力;肥胖、长期卧床、腹水等引起腹肌无力;多产、产伤、手术损伤致盆底肌无力等均可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产生弛缓性便秘。

3.神经性疾病 如帕金森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有便秘症状;马尾神经瘤、脊髓痨、多发性硬化、脊髓炎、脊髓肿瘤或损伤等脊髓病变;腰、骶神经损伤,盆腔神经受损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末梢神经病变,均可造成感觉冲动的传入障碍,即排便反射弧的阻断而发生便秘。特别是帕金森病患者,这是由于长期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引起迷走神经麻痹之故。排便无力,渐渐丧失排便反射,即使粪便堆积于直肠内也不产生反应,故无排便动作。

4.精神因素 如精神紧张、长期情绪不舒、精神压力大、精神抑郁、疑病症、癌症等使自主神经功能失去平衡,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抑制肠道蠕动,肛门内括约肌弛缓而发生便秘。由于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加之同时口服抗抑郁药,中枢神经的排便反射更弱,结果大量粪便嵌塞发生巨结肠症。

5.腹腔内疾病 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内肿瘤、盆底疝、腹水等压迫肠道及腹腔内脏器炎症或疼痛,亦可使肠道运动受到反射性抑制而发生便秘。

6.慢性呼吸道疾病 主要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这些疾病多见于中年人,中年人本身各脏器系统功能退化,胃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全身平滑肌系统功能减弱,纤维支持组织减少,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下降,蠕动减弱,常发生便秘。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发展缓慢,长期咳喘,肺气肿,致使胸廓变形呈桶状胸,膈肌下降,膈肌运动受限并影响其收缩能力而出现便秘。肺心病患者心脏功能不全,内脏瘀血,肝大,胃肠道消化运动功能下降而易产生便秘。

十、多长时间不排便才是便秘呢?

一般认为2~3d不排便就是便秘。认定只有每日排便才是正常的人很多。但是即使2~3d排便1次,而且规律、顺利,排便后只要有畅快满足感,就不能叫便秘。当然每日1次排便是正常的。因体质和个人差异,不要太拘泥于每日1次排便。我们在每次进餐后,通常30~120h达到排泄,超过5d仍不大便就应怀疑有便秘。即使是每日排便,排便后总觉得有不快感或者便意不尽感,也不正常。

十一、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便秘呢?

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保持大便通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排便习惯则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及时排便 一般人在晨起后或早饭后有排便的习惯,尤其是早餐后,因为进食可以引起排便反射(胃-结肠反射),加之晨起后由于人的直立,通过重力作用使粪便充满直肠的速度加快,故多数人会在早餐前后产生便意。有些人因为早晨时间太紧,便意会受到抑制,这样时间久了,粪便在肠内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硬,致使排出困难。

另外,直肠长期感受粪便的压力,其敏感性逐渐减退,影响便意的产生,进一步加重便秘。要是感到有便意,就要做排便的准备,可是有时却没有临厕的时间,或是由于痔疮的疼痛而忍着不去厕所排便。如此一来,排便机制就会紊乱,积便在肠内的感觉会变得迟钝起来。

2.不进早餐 不吃早饭的人占总人数的15%,也就是说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不进早餐。经常性的不进早餐,使肠活动不充分,就会引起没有便意的麻烦,而容易导致便秘。这会导致一些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体外,便量也变得很少而不能充分刺激肠壁,因此,不能产生强烈便意,自身排便也就变得困难起来。

3.食物纤维不足 所谓食物纤维,是指包含在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无营养价值。但是在肠内,食物纤维的作用却非常大。蛋白质、脂肪、糖类在胃和小肠内被消化、吸收。食物纤维未被消化就被送到大肠,在大肠内与未被吸收的致癌物质和多余的水分及其他废物一起作为粪便被排出体外。这时,只要食物纤维足够多,就能保持粪便适度的量和柔软度。粪便被送入直肠时,便刺激肠壁使其产生便意。

但是过分地限制饮食范围,减少食量和次数,吃的全是易消化、易吸收的东西,重要的食物纤维常常不足。

4.饭后饮茶 很多人会在饭后喝点茶水帮助消化,殊不知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5.节制饮水 这也是形成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肠从肠内容物中主要吸取水分而形成粪便。若摄水本来就少,再被大肠进一步吸收后,粪便就会变得坚硬起来。因此,排便时就要非常用力,导致肛裂。若经常反复出现这种情况,还会引发痔疮等。即使如此,也不是只要不断地补给水分就可以解除便秘。由于摄水多,大肠吸收的水分也多,所以单靠补充水分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保持粪便的柔软度,还要依靠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吸收水分后膨胀起来,使粪便保持适度的量,就可以形成软硬适中的粪便。因此说,摄水不足是便秘的大敌,并非言过其实。

6.排便姿势不良 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有些人不能采取蹲式或坐式的姿势排便,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排便姿势不适,影响排便的正常进行,日久亦可产生便秘。排便时喜欢读书看报。本书前面已经介绍过,人的排便过程一部分是随意的,一部分是不随意的。有些人解大便时喜欢手里拿一份报纸或一本书,往往精力集中在看书上,使排便时间大大延长,久而久之,形成了便秘。或因排便痛苦,所以不愿排便,粪便会变得越发坚硬,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十二、补钙不当,也可以发生便秘吗?

不知道现在的人为什么缺钙的这么严重,满世界补钙的药物和广告,全国有浩浩荡荡的补钙大军。让人始料不及的不当补钙也会导致便秘。

人体内的钙质98%在骨骼,1%在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钙质的丢失也逐渐增加,如绝经后妇女,骨钙质流失更为明显,不及时补充就会发生骨质疏松。发育期间的儿童和孕妇等均需增加钙质摄入。据营养学会调查,钙的需要量每人800~1000mg/d为宜,尽可能从天然食物中摄取,食源性的钙摄入不足时,可选用钙制剂补足。目前市场上各种钙制品多达100余种,基本为两大类:一类为以无机钙为主,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氯化钙、磷酸氢钙等;另一类为以有机钙为主,有氮基酸螯合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等。

这些品种的特点:含钙量较高,每日服用1粒,就可补足食源性钙摄入的不足,故应用者较多,可以说已经达到“全民补钙”的高潮。

但需提醒大家,所有的钙制剂都有使粪便干结的作用,甚至引起便秘,或加剧原有便秘的病情,据临床观察,各种不同的钙制剂引起便秘的作用各有不同,依次为葡萄糖酸钙>碳酸钙>柠檬酸钙>氨基酸螯合钙。比如碳酸钙在胃内遇酸形成氯化钙,在进入肠道后,遇上碱性环境,又会形成碳酸钙和磷酸钙,这些难以吸收的钙盐,抑制肠蠕动,必然造成顽固性便秘。为了减少便秘的发生,选用钙剂时应选用便秘作用较少的钙剂,同时多吃水果、蔬菜纤维素丰富的食品,多饮水。改变药物补钙的方式,注意摄入富钙饮食,便秘也逐渐缓解了。

十三、肛周疾病与便秘的关系是什么?

肛周疾病可引起便秘,长期便秘也可引起各种肛周疾病、肛周疾病如痔疮、肛窦炎、肛周脓肿、肛裂等,因疼痛造成排便抑制,使便意感觉阈上升,渐渐地排便越来越困难而造成便秘、长期慢性便秘者,尤其是直肠型便秘者。粪便的运转时间是正常的,但到达直肠后,粪便滞留而不能排出体外,堆积的粪块压迫肌管。使直肠静脉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痔疮。此外,又由于用力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增加,也会增加肛管压力,直肠静脉发生瘀血,逐渐形成痔核。痔疮严重时,经不起干硬大便的磨损,往往引起痔疮出血,患者害怕痔疮出血又不愿排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1)肛瘘也是便秘常常引起的肛周并发症,瘘是指瘘管,粪便可以不从肛门排出,而从肛旁漏出污染衣裤,还可继发细菌感染。肛裂指肛周围皮肤裂开,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为了避免疼痛和出血,而有意识地抑制便意,因此造成便秘。这样既影响了排便,加剧了便秘,又形成了恶性循环。

(2)巨结肠症的主要表现为便秘,在顽固性便秘的患者中,注意排除巨结肠症。巨结肠症一类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由于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缺陷导致病变结肠的扩张,又称结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除延迟,24~48h不排胎粪,并伴有腹胀和呕吐,须经灌肠才有胎粪排出。以后婴儿经常便秘。3~5d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量少,不能排尽积存于结肠内的粪便。另一类为继发性巨结肠症,由于对排便的恐惧,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形成坚硬的粪便嵌塞,结果引起结肠扩张。

(3)肠结核、克罗恩病和肠易激综合征这些结肠疾病的病理病机的特点,常常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如肠结核在溃疡期时临床表现为腹泻,当有肉芽组织增生时,有时可出现排便困难,也可表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克罗恩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异常的炎性肠病,其病变可自口腔黏膜到结肠全消化道均可发生。但以回肠末端最常见,在老年人中病变于结肠的较多。其病理是肉芽肿侵犯肠壁全层,常有水样腹泻。

当病变呈肉芽肿增生,肠道弯弯曲曲地重叠,形成肠粘连,肠壁增厚,此时腹部可摸到包块,临床上可出现腹痛与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是青年人常见病,是一种结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常以腹痛、腹泻、便后腹痛好转为特征的临床表现,但也可出现痉挛性腹痛和便秘,排出如羊粪样干结粪便,或有慢性便秘伴间歇性腹泻,也可有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临床症状,对本病的诊断一定要在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后才能成立。我们也曾见便秘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肠镜检查,只发现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有糜烂及溃疡,但无腹泻、便血的临床表现。只有便秘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4)肠易激综合征症候群是引起慢性腹泻、便秘、腹痛的疾病,是所谓的心身症的一种,不是器质性病变。主要由精神紧张和烦恼等精神因素诱发。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治疗。

十四、药物的不当应用也容易引起便秘吗?

有些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导致结肠弛缓性便秘,这也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便秘的患者,应找寻有否药物引起的因素,若停用有关药物,便秘就会好转,则应避免应用引起便秘的药物,不然会加重便秘。药物引起便秘的原因,有下列几方面:

1.抑制肠道运动 肠道规律性运动是正常排便的生理基础,包括合理的强度、节律、方式及衔接、时间。某些药物作用于支配胃肠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抑制于肠道平滑肌,使肌肉“软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