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综合治疗与康复
19116100000097

第97章 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与康复(1)

第一节 癌性疼痛

癌症目前位于居民死因的第1或第2位,由于癌症病人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疼痛成为癌症病人常见症状,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据统计,约有50%~70%的癌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最佳的疼痛处理将减轻癌症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理适应性。1982年在意大利米兰成立WHO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提出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并在欧洲多个国家进行试点。1984年在日内瓦召开癌症疼痛综合治疗会议,在世界范围推广“三阶梯止痛原则”。1986年WHO以23种文字出版《癌症疼痛的治疗》,1991年卫生部《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三阶梯治疗的通知》,1993年制定我国“癌痛治疗指导原则”,1994年第一次颁布《癌症病人申领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2002年重新修改《麻醉卡》规定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一次不超过15日量,同年我国吗啡用量达211kg。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今已进入无痛的时代。对患者疼痛漠视的医生是一个缺乏良好医德的医生,不能驾驭疼痛的医生是不称职的医生。控制癌性疼痛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控制规划4条重点之一,缓解癌性疼痛十分必要。因此,作好癌性疼痛的综合治疗工作,不仅是现代医学的基本功,而且重视疼痛、控制疼痛,也是对肿瘤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研究癌痛、战胜癌痛,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疼痛的定义

国际疼痛研究会认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通常是一种主观感觉。“患者说痛,就是痛,患者说有多痛,就有多痛”,疼痛应该是患者所说的那样,而不是医生所认为的那样。

二、癌性疼痛的病因、分类及评估

(一)癌性疼痛的病因

1.与癌症有关的病因

癌症可以以种种方式引起疼痛,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转移、压迫神经或浸润破坏神经。

2.治疗引起的疼痛

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主要来自三方面: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此外一些诊断癌症时采取的检查手段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如腰穿取脑脊液、取血标本、血管造影、内窥镜检查和取组织活检等,主要是因原发性伤害、炎症或反射活动所致。此外,放疗和化疗抑制免疫系统,使病人易受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疼痛,如带状疱疹、水痘等。

3.与癌症无关的合并症,疼痛可由同时存在的良性疼痛所致,可因抗癌治疗或癌症进展而加剧,例如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偏头痛等。

(二)癌性疼痛的分类

1.根据疼痛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者为慢性疼痛。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多属慢性疼痛。

2.根据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及传入神经阻滞痛。共同机制是外周伤害性受体或机械性受体被化学刺激(肾上腺素、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或机械刺激(肿瘤压迫或侵犯)所激活和致敏。

3.根据癌性疼痛对鸦片类药物治疗的反应:可分为鸦片无反应性疼痛(如肌肉痛和传入神经阻滞痛)、鸦片部分反应性疼痛(如骨痛、神经压迫痛等)、鸦片反应性疼痛但不能使用鸦片类药物者(如肠痉挛性痛、胃挤压综合征)、鸦片反应性疼痛可以用鸦片类药物。

4.根据引起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可分为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与癌症相关疼痛、与癌症治疗相关疼痛及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三)癌性疼痛的评估

1.评估步骤分八步:①相信病人疼痛主诉;②估计疼痛程度;③评估病人精神状态;④详细记录疼痛病史;⑤仔细进行体检;⑥搜集其他有关资料;⑦首次镇痛方法因人而异;⑧治疗疼痛后的再评估。

2.常用有三种评估方法: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iraal Aualort Scale,简称VAS),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画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②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语言模拟评分,VRS):它是由美国的McmilLan设计的疼痛估计表。即0等于无痛,1等于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等于轻微疼痛,病人不舒服;3等于疼痛,病人痛苦;4等于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等于剧痛。通过问答形式由病人做出具体描述。内容包括: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发作情况及伴发症状等。据报道此表设计合理,实用性强。③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RS):Melzack拟定了1份形容疼痛程度词汇,如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病人描述自己的疼痛,使病人更好地把疼痛加以表达,应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的数字。此法简单,但不易发觉细微变化。

3.癌性疼痛:治疗效果常用的三种评价方法,疼痛缓解效果可按以下分类:

①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显效:疼痛减轻2度以上

中效:疼痛减轻约1度

微效:疼痛稍有减轻,远不到1度

无效:疼痛无减轻

②将疗效分为四级法

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轻微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有些减轻,但有明显疼痛,睡眠、生活仍受干扰。

无效(NR)与给药前比较无减轻感。

③将疗效分为五度法

0度:未缓解(疼痛未减轻)

1度:轻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4)

2度: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2)

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

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

三、癌性疼痛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对机体的影响

1.癌性疼痛的特点:特殊人群,发生在走到人生最低点的人群,身患恶性肿瘤,经受死亡前漫长的精神、肉体折磨,高度紧张、疲惫,经济拮据,沮丧、抑郁。

慢性持续性:如影随形,伴随整个病程。

爆发性疼痛:严重难以忍受。

难治性疼痛(神经源性,神经病理性):发生率高,患者处于剧痛之中。

2.癌性疼痛的临床表现:癌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癌痛不仅对机体产生影响,同时对社会产生影响,包括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和对机体生理的影响等。

①癌性骨痛:癌性骨痛是临床常见的癌痛之一,产生骨转移性癌痛的原发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支气管肺癌、食道癌及颈部癌。

②癌性盆腔痛:占总癌痛的11.4%,多见于直肠癌、盆腔妇科肿瘤及腹腔肿瘤。

③癌性肝痛:原因是肝被膜牵胀,如果瘤体出血或坏死,疼痛可突然加剧。

④癌性肠痛:腹部及盆腔肿瘤压迫、粘连,侵蚀平滑肌、静脉、淋巴管或自主神经,或引起肠梗阻时均可产生癌性肠绞痛,癌性肠痛的部位通常在脐周或上腹部。

⑤癌性胸痛:发生率约占12%,多为支气管肺癌和乳腺癌。

⑥癌性臂丛痛:癌症侵犯臂丛神经而致,约占1.3%。

⑦癌性头痛:多为原发性脑瘤和继发性脑瘤。

3.疼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疼痛将加重癌症本身带给病人的精神心理负担,反之亦然。痛不欲生的感觉使患者失去尊严,失去生活信心,自杀率提高;坐卧不安的感觉使生活全无乐趣,生命失去意义,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持续疼痛使患者本人和亲友难以正常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疼痛能直接或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人免疫能力降低,癌症扩散加速;疼痛还将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影响,最终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疼痛使人情绪低落、抑郁,难以接受正常治疗。

四、癌性疼痛的综合治疗原则

癌症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积极根治的同时不应忽视伴发疼痛的控制,尤其癌症已不能根治,疼痛已成为主要痛苦时,应积极治疗癌痛,减轻病人痛苦、维护癌症病人的人格及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癌痛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抗癌治疗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二为针对疼痛进行治疗,改变疼痛的感受。对于癌症及伴发的疼痛应尽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抗癌方法,去除肿瘤,消除疼痛。

选择具体镇痛方法时应积极考虑以下事项:①是否遗留后遗症;②副作用;③创伤小;④方法简单;⑤能否长期止痛;⑥能否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⑦对复发性疼痛是否有效。当然目前尚无此理想的镇痛方法,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每位病人的镇痛方法,综合治疗,并应配合热情的护理,同事和家庭的关怀和鼓励,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具体镇痛方法如下:

1.放射疗法:对骨转移止痛效果较好。

2.化学疗法:通过减少肿瘤体积达到止痛。

3.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去除病因,疼痛自然消失。

4.药物疗法:对于癌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三阶梯止痛法,也称“按需给药”;即一级止痛:轻度疼痛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二级止痛:中度持续性疼痛或加重,使用弱麻醉剂,如强痛定、可待因、美散痛等。三级止痛:强烈持续性疼痛,使用强麻醉剂,直到疼痛消失,如吗啡、杜冷丁等。

5.神经破坏术:通过将受侵害的神经用无水酒精或酚甘油将神经杀死,达到永久止痛,一般用于止痛药均无效的癌痛。

6.PCA:目前国内外较流行,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将导管置于静脉血管、硬膜外腔、皮下等部位,将止痛药按照病人自己的需要,自我控制,将药物泵置入人体内以达到止痛效果。

五、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一)正确把握疼痛的性质

遵循WHO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常用药物有:

1.非阿片类止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萘普生,消炎痛等):在轻度癌痛时,可完全止痛;对中重度癌痛可协同阿片类药物,减少阿片用量(650mg阿斯匹林,30mg可待因两者合用效果大于60mg可待因);口服极量1000mg,大于此剂量止痛效果不再增加,止痛时间3~6h。

2.弱阿片类止痛药(可待因、羟考酮和丙氧酚):目前,第二阶梯有弱化趋势,即用小剂量吗啡控缓释制剂治疗中度疼痛,或用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可待因治疗中度癌痛;按阶梯给药:阿斯匹林→可待因→吗啡。

3.强阿片类止痛药(吗啡):剂量个体化时,以吗啡为例5mg/日~70000mg/日。

4.辅助用药:安定、苯妥英钠、消炎药、血管扩张药、阿米替林等。

5.其他用药:①属弱阿片类和强阿片类之间的药物有,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透皮帖剂,丁丙诺啡,二氢吗啡酮,曲马多等。②此外,包括局麻药、可乐定、VitB1、VitB12等。③同时,癌症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及抑郁,在使用有效止痛药的同时,可适当加用精神药物,如抗癫痫药和抗抑郁药,更好地控制疼痛。

6.基因疗法:COX的异构体,COX-2抑制剂(环氧化酶-1COX-I 9号染色体编码产物,在血小板、胃、肾中正常表达。COX-Ⅱ 1号染色体编码产物,在炎症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罗非昔布Refecoxib(RFXB、ViOXX),西乐保Celecoxib(CLXB),美洛西康Meloxicam(MTX、莫可比),氯诺西康Lomaxicam与传统SNAID类药物相比较,消化道出血率降低62%,胃肠毒性反应下降54%。

(二)给药途径

1.美国各种止痛药的给药途径所占比例:口服给药(80%)、静滴给药(5%)、硬膜外给药(1%)、肛内栓剂(2%),皮肤贴剂(10%),其他途径如阴道给药等(2%),肌注应用较少。

2.特殊给药途径: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神经阻滞疗法,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脑室内),交感神经阻滞,垂体阻滞,激素疗法等。

(三)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法用药的五项基本原则

1.按阶梯给药。

2.口服给药:应尽可能选择口服途径,便于病人长期服药。强阿片类药物口服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成瘾性)或身体依赖性(<1%),这是因为癌症病人所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口服阿片不符合吸毒者的需求和效果。

3.按时给药:NSAID应按时给药(3~6h给药1次),吗啡类药物6~12h给药1次,而不是在病人疼痛时给药。

4.个体化给药:即应注意具体病人的实际疗效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直至疼痛缓解为止,而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导致用药不足。

5.注意具体细节:目的是取得最佳疗效,而副作用最小。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