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朱秉宜肛肠病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19116300000008

第8章 临床经验(4)

代表方选葛根芩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有太子参、炒白术、茯苓、赤白芍、黄芩、黄连、葛根、白头翁、蛇舌草、焦楂曲、木香、枳壳、甘草等。脓少血多者去蛇舌草、白头翁,加蒲黄炭、仙鹤草、地榆炭。

(3)脾肾阳虚型

症见:肠鸣腹泻,或五更泻泄,泻后痛减,形寒腹冷,喜温喜按,少食肢倦,腰膝酸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常用药有熟附子、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炒白术、党参、肉桂、枳壳、乌梅、白芍、川连、木香、甘草等。

(4)肝郁脾虚型

症见:胸胁胀满,嗳气少食,泻必腹痛,夹有黏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泻肝健脾,调和肠胃。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常用药有炒白术、白芍、防风、广木香、茯苓、太子参、焦山楂、乌梅、青陈皮、炒枳壳、甘草等。若里急后重较甚者加槟榔,腹痛甚者加玄胡,嗳腐吐酸者加焦三仙。

2.对症用药经验

(1)大便稀溏

朱师认为:大便稀溏一症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不化有关。正如《内经》谓:“湿胜则濡泄”。但湿浊不化,虽有湿热与寒湿之分,但总以脾虚为本,湿浊为标。在慢性结肠炎病患者以寒湿者为多。对属脾虚兼湿热者,应健脾助运兼清利湿热,故在健脾同时,多选用清利湿热的黄连、黄柏、秦皮等药;对脾虚兼寒湿者,健脾助运、温化燥湿等,故多选用苍术、陈皮、肉豆蔻、半夏、藿香等药。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无论湿热还是寒湿,都可适当运用渗湿药如茯苓、泽泻等,以达“利小便而实大便”之功。

(2)肛门坠胀、里急后重

慢性直肠炎患者,多伴有肛门坠胀、便意不尽、里急后重等症。朱师认为,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湿热阻滞,气机不利。

可在用药时酌加清热燥湿行气导滞的苍术、川连、黄柏、枳壳、木香等药。如便秘者伴有上述症状时,可加用少量生军使用2~3天,以泻下积滞。

(3)腹痛、腹胀

对由脾虚气滞所致之腹胀、腹痛,朱师常用煨木香、陈皮、台乌药、玄胡索等药。对肝郁脾虚所致的腹痛,朱师则多用白芍、玄胡索、青皮、香橼、陈皮等药。对虚寒性腹痛,则多用炮姜、台乌药、淡吴萸、煨木香、甘草等药。对兼有瘀滞者还要用赤芍、当归等药。另外对腹痛者,朱师还喜用乌梅10g加入方中以起活血通脉之功。清人杨时泰在《本草述钩元》中云,乌梅有“去痹利筋脉”的作用。

(4)脓血便与黏液便

朱师认为脓血便与黏液便,在体实者多因湿热所致,以清热利湿,健脾固肠为主法,故用药以川连、黄柏、白头翁、蛇舌草、马齿苋为主。久病又见虚象者则加生黄芪、生苡仁、生地榆、炒槐花、蒲黄炭、仙鹤草、炮姜炭等药。血多脓少者加凉血止血的生地、炒槐花及丹皮、赤芍、地榆炭、蒲黄炭、仙鹤草等止血药。朱师又认为,对脓血便者用灌肠效果较好,故常选用荔枝草、紫草、五倍子、茜草、生地榆等药煎汁,每次100ml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达到清热解毒、止血止痛、收敛生肌之功。

(5)便秘

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也有以便秘为主症者。这类便秘因脾胃虚弱,湿热阻滞,运化失司所致者为多,与燥热内结之实热便秘迥异。治疗应健脾助运与清热导滞并施。对此类便秘,朱师喜用生白术(多用至20g),另加用决明子、莱菔子、枳实(壳)、生山楂、生熟军、白芍等药治疗,每获良效。对证属阴虚肠燥者则应滋阴润肠通便,用药以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生白术、全瓜蒌、火麻仁为主。

(6)久泄滑脱

另外,久泄者,因肠的吸收功能减弱,蠕动加快所以大便次数增多,甚至餐后即泻,滑脱不禁,一般用理中汤无效。朱师认为对此类病人宜采用收涩理肠,减少对肠的刺激,加强肠的吸收。此时应用赤石脂禹余粮丸或真人养脏汤加减,常用赤石脂、禹余粮、椿根皮、诃子等以涩肠止泻。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要易消化、少食多餐、不吃刺激肠蠕动的纤维素、辣椒等,必要时予流汁饮食。

典型病例

病例一:杜××,女,50岁。2007年10月19日至门诊求治。有慢性腹泻史三年余,每于劳累、饮食不节而作,自服消炎、止泻药后症减。到院前十日,在无明显诱因下,腹痛、腹泻再作,日行3次,粪质稀,夹有血丝及黏液。舌质红,苔薄微黄腻,脉弦。电子纤维结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点状糜烂、溃疡);大便常规:隐血++,红细胞(0~++);大便培养:未验出痢疾杆菌及沙门氏杆菌。证属脾胃气虚,湿热蕴结大肠。治拟清热、利湿、健脾。基本方加黄柏10g、地榆10g;外用方同上,用药2个疗程后,大便日行一次,质软,血便明显减少。原方加防风10g再进1个疗程,诸症消失。2个月后复查纤维肠镜:25cm内见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欠清晰。随访半年,未发至今。

病例二:王××,男,61岁,离休干部,住院号64507。患者于1996年7月10日因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半年,加重2个月而入本院。患者本次发作加重后在他院经纤维结肠镜、病理、血常规等检查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在西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经予柳氮磺胺吡啶、氢化可的松、抗生素、支持及对症处理,黏液血便稍减但未尽,大便仍日行十余次并伴腹部隐痛,乃至我院诊疗。入院时患者黏液血便日行十余次,质软,大便外周附着黏液与脓血,血色紫暗,便意不尽,腹部隐痛,口腔溃疡,下肢浮肿,纳寐尚可,舌淡红,苔黄腻,脉数。诊为湿热下注,肠道气机不利。治拟清热利湿,止血行气兼以健脾。处方:太子参30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川连6g煨木香10g白头翁20g蛇舌草15g炒槐花10g地榆炭10g蒲黄炭10g茯苓10g甘草5g。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

入院治疗后第四天患者大便转为日行1~2次,质软,黏液、脓血便减少,大便通畅,口腔溃疡愈合,腹痛减轻。原内服方继进,并予荔枝草20g、茜草15g、紫草15g、蒲黄炭10g,每日一剂,煎水浓缩为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保留灌肠。

入院后第十天大便日一行,通畅,粪便中黏液与血减少,表面无脓液,舌苔薄黄腻。灌肠方中加用五倍子30g,继续保留灌肠。内服原方继进。

入院后第十四天时,大便质软成形,日一行,有少量暗红色血,已无明显黏液,腹部隐痛消失,下肢仍有轻度水肿。治守原方。

入院后后第二十天患者大便色质正常,日一次,未见黏液与血液,无腹痛,双下肢水肿轻微,苔薄,脉微数。原内服方中去蒲黄炭10g,加苏、藿梗各10g继进,保留灌肠方去五倍子,继续使用。此后症情平稳。

入院后第四十天,双下肢水肿消失,已无明显临床症状,仍予原内服与外用方继进,症状逐渐消失。入院第四十九天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用保留灌肠方,出院三个月后复查纤维结肠镜,未见溃疡。

四、诊治便秘的经验

(一)辨证用药

1.燥热内结型:

症见:多见于形体较壮实的青、壮年女性。大便干结成团状,数日一行,排便困难,腹胀满不适或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喜饮,面部易起粉刺或有油腻,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滑。

治法:清热导滞通便。

代表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减。常用药有生军、玄明粉、炒枳实、生地、玄参、天冬、麦冬、黄芩、槟榔、川朴、甘草等。

2.阴虚津亏型

症见:多见年老体弱者。症见大便干结难解,数日一行,口干欲饮,腹胀不适,精神欠振,舌质干红少津或有裂纹,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

代表方选麻仁丸或五仁汤。常用药有天冬、麦冬、玄参、生地、火麻仁、瓜蒌仁、生白术、生白芍、炒枳实、当归、郁李仁、柏子仁、莱菔子、决明子等。气盛而上实者加苏叶以宣之,以达肺气于大肠;气衰而努责无力者加黄芪、桔梗以掣引之,此下病上取之法。此型以老年便秘临证所见较多。

3.血虚肠燥型

多见于产后失血较多或大出血术后病人,症状是面色苍白少华,头昏心悸,大便干结难下,数日一行,口干欲饮,精神欠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润肠。

代表方选四物汤合润肠丸加减。常用药有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何首乌、生白术、火麻仁、枳壳、甘草、桃仁等。

4.气虚内结型

症见:神疲气怯,面色苍白,大便干结或大便虽不干硬仍然难解,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便后疲乏,或伴腹胀不适,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助运导滞。

代表方:黄芪汤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芍、生白术、升麻、柴胡、焦山楂、陈皮、枳壳等。便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5.阳虚便结型

症见:多见于老年体弱,大便艰涩难下或不便,数日一行,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腹冷痛,小便清长,夜尿较多,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温阳通便。

代表方:济川煎。常用药:肉苁蓉、胡桃肉、仙灵脾、制附片、泽泻、升麻、枳壳、当归、枳壳、牛膝等。

(二)随症用药

对便秘伴有的腹胀、腹痛,朱师常用炒枳(实)壳、槟榔、莱菔子、陈皮、台乌药、玄胡索等药理气导滞止痛,对肝郁脾虚所致的腹痛,朱师则多用白芍、玄胡索、青皮、香橼、陈皮等药。对虚寒性腹痛,则多用炮姜、台乌药、淡吴萸、煨木香、甘草等药。对兼有瘀滞者还要用赤芍、当归等药。另外对腹痛者,朱师还喜用乌梅10g加入方中以起活血通脉之功。

在慢性结肠炎也有以便秘为主症者。这类便秘因脾胃虚弱,湿热阻滞,运化失司所致者为多,与燥热内结之实热便秘迥异。治疗应健脾助运与清热导滞并施。对此类便秘,朱师喜用生白术(多用至20g),另加用决明子、莱菔子、枳实(壳)、生山楂、生熟军、白芍等药治疗,每获良效。

朱老认为,功能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每多病程漫长,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等蒽醌类,果导酚酞药物,不仅再药无效,甚则病情加重。古有热秘、冷秘、实秘、虚秘、风秘、气秘之分,朱老据其证,常用滋肝肾之阴,谓胃肠气机;升清降浊,理气行滞;宣肺疏肝,调畅气机,养阴生津等法,以一贯煎、苏子降气汤、叶天士肠痹汤、四逆散、增液汤等辨证施治,获得较好效果。

朱师认为,长期服用大黄者,不宜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否则会发生停药后的便秘。

大剂量白术治疗各种便秘,均有良好的通便作用,能使干燥坚硬之大便变润变软,容易排出,并不引起腹泻。白术不论与凉润之生地配伍,或是与燥热之姜附配伍,均可保持其通便作用。

使用白术作通便药时,可根据辨证适当配合凉润和辛温之品,则效果更佳。现代药理研究,白术有促进胃分泌作用,使胃分泌旺盛,蠕动增速,这可能是白术通便的机制所在。朱师在临床治疗便秘常用生白术,而健脾止泻多用炒白术。

习惯性便秘一般多见于平时缺少运动或喜食特甜食品的患者,尤以老年人居多,在治疗上不宜妄攻,只宜用仁类药物如杏仁、桃仁、麻仁、瓜蒌仁、柏子仁等润肠通便之品,气虚者配以补气药、血虚者配以养血药、肾阳虚者予以补火运肠,治疗后每有近效,但不能得以巩固。

通过内服药通便,较通过灌肠通便效果要好,这是因为上消化道给药,使肠蠕动增加,促进肠道排空,既能促进排便,又可刺激全消化道,而达到持久的排便作用。

典型病例

方××,女49岁。1999年3月27日初诊:大便干结难解10年以上,常服通便药,今年3月9日纤维结肠镜检查示正常结肠,现大便干结,腹胀痛不适,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细滑。

考虑为阴虚燥热内结证,治拟滋阴润肠通便。处方如下:

全瓜蒌30g生白术20g白芍15g当归20g玄参20g天麦冬各20g生地20g莱菔子20g黄芩10g决明子30g枳实15g七剂。

二诊(1999年4月3日):药后大便日一次,软,排便通畅,腹不胀痛,口干改善,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原方莱菔子增至郁李仁20g七剂。

三诊(1999年4月17日):大便日一次,粪便软或厚糊状,排便通畅,无腹痛肠鸣,口不干,舌正苔薄。麻仁丸5克,每日分两次服,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注意饮食调节,定时排便,患者大便一直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