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19118700000030

第30章 参考答案(1)

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D

7.B

8.B

9.A

10.C

11.C

12.B

13.B

14.A

15.B

16.A

17.B

18.D

19.B

20.A

21.C

22.D

23.C

24.A

25.B

26.C

27.C

28.A

29.A

30.B

31.C

32.D

33.A

34.A

3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CD

3.ABD

4.ABCD

5.ABC

6.BC

7.BCD

8.CD

9.AD

10.ABD

11.AC

12.ACD

13.ABCD

14.ACD

15.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判断简析题

1.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实行“开门立法”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②在我国,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认为“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实行“开门立法”有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但“开门立法”并不意味着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2.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因为:第一,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

第二,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

第三,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

第四,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时刻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3.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并驾齐驱的。并不是绝对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的确,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但事实证明,这样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发展同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绝对不能重蹈西方一些国家工业化的覆辙。

五、公文处理题

1.答:(1)某市劳动局关于对城镇待业人员统一登记的通知。

(2)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国有资产核定工作的通知。

2.答:(1)夜深人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2)他把我们团的几个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3)多数工作者是农村来打工的。

(4)迎面吹来的寒风使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5)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6)有些中学生频繁出入电子游戏机室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加强管理。

(7)自己有双能干的手,什么都能创造出来。

(8)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六、综合分析题

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提出,是党对中国发展趋势、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战略选择。“三大发展”有机统一,各有侧重,表明了党积极负责的宽广胸怀和宏远开阔的世界眼光。

(1)科学发展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和谐发展就是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和平发展就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集中精力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社会,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时高度珍惜和平,把争取良好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作为保障国家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

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B

7.C

8.C

9.C

10.C

11.C

12.B

13.A

14.A

15.D

16.B

17.A

18.D

19.D

20.A

21.B

22.A

23.C

24.D

25.B

26.C

27.C

28.C

29.C

30.C

31.A

32.A

33.C

34.C

3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3.BC

4.ABCD

5.ACD

6.AB

7.AB

8.ABCD

9.CD

10.ABCD

11.AC

12.ABC

13.CD

14.AB

1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判断简析题

1.答:题干说法是错误的。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正常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会出现债权债务关系,只要存在这种关系,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产现象。它不仅不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且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需要。这是因为:

①实行破产制度后,企业就有了忧患意识,有了破产压力的企业会千方百计地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而使企业职工加倍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②只有实行了破产制度,才能避免以行政手段保护落后的不正常的现象,从而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盂实行破产制度,可以减少落后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把有限的社会资源转移到效益好的企业,从而优化社会资源,提高宏观调控经济效益。

2.答:题干说法是错误的。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变化,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要求政府转变职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对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政府除了具有经济管理的职能外,还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不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都不会重视一个职能而忽视另外一个职能。

3.答:此说法是正确的。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互相制约,维持权力均衡。这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组织原则。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而且必须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而,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我们反对照搬三权分立制度,但并不等于反对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

事实上,我国立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设了三种机关各司其职。但它们之间不是三权分立、互相平行的关系。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掌握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最高地位,最高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并受它监督。我国的这种政权组织原则既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又符合现代国家管理的需要。我们反对照搬三权分立的制度,但并不否定对权力结构实行监督和制约。

五、公文改错题

1.很多人死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在那个时候,我和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3.这次读书周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4.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薄弱到何种程度。

5.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现象是可耻的。

8.这些蔬菜长得好是农民精心管理的结果。

9.北京青年报的几个记者,来我校了解研究生教学情况。

10.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飞速提高。

六、案例分析题

1.答:(1)洪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死有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只有当具有结果发生的实在可能性的某一现象已经合乎规律地引起某一结果的发生时,才能确定某一现象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本案洪某赶牛入水,与骑在牛背上的女孩落水,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迫使女孩骑牛入水,就存在着发生女孩落水的实在可能性。在牛入深水的条件一出现,女孩落水被溺死的危害结果便发生了。因此,洪的行为与被害人落水被溺死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洪某赶牛入塘是故意的,但对女孩落水是没有料到的,并且应当预见女孩落水后溺死,以致发现女孩沉没,才急忙下水营救未果,这种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因为疏乎大意而没有预见的心理态度,就是疏乎大意的过失。

(3)根据题意洪某1992年10月出生,案发时(2007年8月21日)不满16岁。除刑法第14条规定的8种严重犯罪外,不满16岁不负刑事责任。本案洪某不属于故意杀人,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2.答:(1)甲公司的主张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根据《物权法》规定,王某的行为符合善意取得制度,在本案中,汽车属于动产,以交付为所有权转移要件,双方达成买卖合意后,把汽车交付王某就完成了所有权的变动。并且汽车登记在张某名下,王某在购买汽车时,完全有理由相信张某是汽车的合法所有者,尽到了善意人的注意义务,因为王某已是该车的合法所有者,该公司主张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2)甲公司可以要求张某返还车款,同时要求赔偿损失。虽然汽车登记在张某名下,但甲公司可通过举证车款是由公司支付,仅为登记在张某名下来主张所有权。张某将汽车擅自卖出,给公司带来了损失,属于侵权之债。因为物权已经转至王某,故不能要求返还原物。

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D

6.B

7.A

8.D

9.C

10.C

11.D

12.C

13.B

14.C

15.C

16.D

17.D

18.A

19.B

20.A

21.B

22.D

23.C

24.B

25.C

26.B

27.A

28.B

29.C

30.C

31.B

32.C

33.C

34.D

35.A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BCD

3.ABCD

4.BCD

5.ABC

6.ABCD

7.BC

8.BD

9.ABC

10.BCD

11.ABCD

12.AD

13.BD

14.AC

15.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判断简析题

1.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但是仅仅是思想而没有见诸行动,不能构成违法,因为仅仅是思想而没有行为不会改变任何客观事物,因而也不可能造成任何危害社会的后果。况且,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允许根据思想而不是根据行为来判断是否违法,那就会给非法专横大开方便之门,直接导致对法制的破坏。

2.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产生社会主义法制,并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内容与发展方向。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使社会主义民主成为现实,才能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因此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制的这种巨大的能动作用是同社会主义主不可分的。民主越发展,法制的力量就越强。因为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实施等方面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都使法制增添了力量。

3.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懂得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就是不懂得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就不能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