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应试指南
19118800000026

第26章 公民道德建设概述(1)

第一节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一重要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又一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整个战略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治国方略内涵,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们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与之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的产生。同时,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这种交往对我国原有的思想文化领域也形成了冲击力。再加上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封建残余的思想文化观念和传统还在影响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搞好公民道德建设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公民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是因为我们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任务,处在伟大社会变革的时代,我们十分紧迫地需要建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体系。

第二节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关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我们加深理解:

1.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关于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2.继承优良传统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2)发扬革命传统,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3)公民道德建设还要注意吸取世界各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成果。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必须“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先进性要求只有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广泛性要求只有同先进性要求相结合,才能具有明确的方向。

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三节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一、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提了出来。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着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为人民服务必须弄清人民的时代内涵。人民是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里,人民是由不同阶级利益的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组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一切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2.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体现。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宗旨,也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

3.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生产关系新陈代谢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选择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要求的。

4.确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其客观基础。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巩固和发展这一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