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春,因调整区划,望洪堡划归新建的永宁县,宁朔县署遂迁至青铜峡瞿靖堡。又因县府无正式公署,加之从省城到宁朔县府所在地交通不便,1942年,高登岳奉命择定小坝堡北城墙外建筑新县府,历时4个月,耗资10万元,建房90余间,其中礼堂一个,礼堂两边各建办公平房两排,后墙内建有食堂、宿舍、库房、马厩等。1943年初,县署移驻小坝新县府。
明人杨守礼,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他在《观两坝》(塘坝和汉坝)的诗中咏道:“闸分天上水,工自古人奇。农亩沾春阔,渔舟待月迟。汉唐能保障,天地亦何私。惭愧观风客,年年注意时。”
小坝,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汉唐二坝记》记载:“丙子秋,唐坝落成。丁丑四月,汉坝告竣。”1264年,元始祖忽必烈派着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董文用来到青铜峡,在唐徕渠筑坝,名为唐坝。在汉延渠上筑坝,名为汉坝。因唐坝比汉坝长、大,后来人们称唐坝为大坝,称汉坝为小坝,小坝由此得名。到了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宁夏卫,汉坝为其属堡,小坝修筑了城堡,被称作汉坝堡。
汉坝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将原来立的木闸改建为石闸。汉坝堡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后隶属宁夏府宁朔县,民国三十五年(1943年)春,始为宁朔县政府驻地。1949年10月,为宁朔县和一区人民政府驻地。
在清朝,小坝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小坝遭遇了一场大火。清同治年间,前来镇压回族起义的清军烧毁了小坝的寺庙。直到国民党统治宁夏时期,马鸿逵将小坝进行了修缮,同时在小坝修建了一座宅院,供自己玩乐和接待贵宾。
小坝堡东西长,南北窄,土筑城墙,高4米,有东、西两道城门,城门口筑有类似瓮城的土围子,围子上建有一座大门墩,人畜车辆都顺着拐弯才能进出。西门口朝东建着马王庙和牛王庙,城西南角还有一座眼光庙。城东紧靠汉延渠桥,桥北有一座娘娘庙,庙里有娃娃山和送子观音塑像,是善男信女求子求孙的香火旺地,还有20间僧舍厢房。1933年,利用庙里的厢房办起了小坝小学。后来,中共宁夏地下工委白玉光和王博等革命先辈都在这里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小坝堡土木结构平房和寺庙布满内外。因靠近西河,又是水陆运输的集散码头,每年水利岁修都有定期庙会,商贸云集。1925年,修建宁(夏)兰(州)公路穿过小坝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堡内增加了一些住户、小商贩和手工作坊。1943年,宁朔县公署迁到堡北,堡内又增建了一些房屋。当时除汉延渠东有两座庙宇和碑亭为砖木结构,其余均为土木平房,建筑物500多间,面积约10000平方米,人口为1000余人,全县国民兵集中在这里训练。
1934年,小坝来了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宋子文来小坝的名义是视察小坝的水利,但实际上是蒋介石对马鸿逵不放心,派宋子文来监督的。
第五节宁朔的新生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统治宁夏的“二马”迅速收缩兵力撤回宁夏,并在牛首山和青铜峡黄河两岸布防,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宁夏。
宁夏的马鸿逵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而他却拒绝和谈。马鸿逵委任其子马敦静为国民党宁夏兵团司令官兼宁夏省代主席。9月1日,借蒋介石电召之名,携眷乘机逃往重庆。到重庆后,又一再指令死守宁夏。
9月5日,国民党宁夏兵团司令官马敦静在吴忠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破坏青铜峡公路,加强牛首山等制高点的防御力量;必要时执行放水、放火计划;所属三军各守防区,坚决抵抗;重新调整各军建制,加强主力一二八军。宁夏兵团总兵力共五万余人,主力一二八军扼守金积、吴忠、灵武地区,兵力约两万人,驻守宁朔县的兵力一万余人。
兵力部署如下。
河东地区:一二八军(军长卢忠良)所属三五六师(师长马宝琳兼)与贺兰军保安一师驻守金积、青铜峡。三五六师的一〇六七团由团副罗兴发带三营防守牛首山,控制青铜峡公路。其中两个连驻守牛首山顶,两个连驻守牛首山北麓,扼守青铜峡北口。金积前线指挥马宝琳率领的三五六师一〇六六团,团部设在梨花桥;右翼一〇六七团,团部设在董府;师预备队一〇六八团,团部设在金积城内。贺兰军保安一师师部设在董府东侧小礼拜寺,其中两个团归一二八军指挥,防守黄河东岸姚府(董府北约1.5公里)至余家桥一带,二团防守余家桥,一团防守姚府。金灵地区国民兵司令马得贵率领两个总队约3000人,还有陕西三边保安司令张廷芝率领的600人配合作战。
河西地区:骑兵第十师第一旅第十九团在广武、枣园警戒。贺兰军(军长马全良)于9月13日渡黄河,驻守宁朔,军部设在小坝。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其所属二五七师(师长马英才兼)驻守大坝、小坝一线保安二师驻守瞿靖堡(师长马义忠);第十一军所属保安四师(师长马全忠)驻守叶升、望洪,暂归贺兰军指挥。
马鸿逵父子凭借青铜峡、牛首山等有利地形,妄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决战。1949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在杨得志司令员、李志民政委的率领下,开始向宁夏进军。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9月14日,中宁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想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宁夏问题,可是宁夏兵团司令马敦静置和平于不顾,软禁和平老人郭南浦先生,驱逐其他和谈代表。同时,将留守河东的兵力进行重新布置,欲背水一战。眼看和谈无望,解放军便发动了进攻。
9月17日19时,解放军一九一师受命攻占牛首山制高点,以五七三团三营为前卫,沿羊肠小道疾进。路上,从敌占区逃来的百姓口中得知,守军正在破坏青铜峡公路,并在牛首山主峰小西天修筑工事。解放军闻讯后,便直扑小西天。在夜幕的掩护下,三营八连指战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主峰两侧,向守军发起突然猛攻,守军被打得向东寺方向作鸟兽散。八连很快控制了小西天制高点。
翌日傍晚,五七三团三营又以同样的战术,击溃东寺马部守军一个营的兵力,从而控制了牛首山各个制高点。9月19日上午,解放军五七三团沿牛首山向青铜峡峡口进击。峡口守军三五六师一〇六七团三营,在解放军五七三团攻击下,丢弃峡口阵地,向金积方向逃窜。至此,马部第一防区被解放军攻破,解放大军迅速通过青铜峡天险,五七三团在左,五七二团在右,并肩向金积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协同作战的解放军一九二师,也从牛首山东侧绕过,向金积挺进。19日黄昏,先后攻占沙渠梢子、侯家湾等地,与守军一〇六六团隔汉渠相峙。即日中午,马鸿逵的得力干将,河东国民兵司令马得贵,秉其主子的命令,焚烧汉渠以南民房,把老百姓赶到渠北,令金积县水电局局长金占鳌提高汉渠水位。马得贵亲自指挥国民兵和马部三五六师部队,将汉渠掘开三四丈到十几丈宽的口子30余处,马鸿逵部在金积地区决渠放水,企图阻止解放大军前进。图为黄河水泛滥的情景又将渠上的桥梁全部拆除,道路全被淹没。据统计,淹没良田1.4万多亩,损失秋粮20000多公斤,冲毁民宅600余间,使这一地区几成泽国。至今在青铜峡民间还流传有“马得贵坏肠子,挖倒渠堤淹房子”的民谣。为拯救河东父老,解放军官兵不怕黄河水流湍急和道路泥泞,继续奋勇前进。
峡口(今宁夏青铜峡市峡口镇)为马部第二防区,这里沟渠纵横、堡寨林立。9月20日拂晓,五七三团强攻余家桥。马部保一师二团依仗秦渠、汉渠和有利地势,进行顽抗。马部守军将机枪架在绿荫掩体的树杈上,解放军战士猝不及防,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前仆后继。经过两小时激战,解放军攻占余家桥。守军丢盔弃甲退出阵地。解放军乘胜又向据守解家寨一线的保二团展开攻击。保二团伤亡惨重,2个营长和5个连长被当场击毙,青铜峡烈士陵园解放军又很快占领解家寨等据点。
在此次战斗中,十九兵团47名解放军战士为宁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被葬入青铜峡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纪念碑9月19日14时,五七三团先后攻占了黄营、沙寨、刘家营、毛家寨、贾家寨、李家堡等据点和敌保一师一团的团部——姚府。至此,马部驻守在这一线的保一师一团、二团,大部被歼灭。
9月19日下午,解放军五七二团三营向汉渠南的峡口西滩村进击。西滩村是个大土围子,坚固的围墙有八米多高,四角筑有碉堡,外侧还有一圈地堡,形成立体交叉的火力网,四周地形极不利于接近。进攻开始,当五七三团刚刚接近土围子,就被从各个角落交织而来的火网罩住,三营六挺重机枪一齐猛射,增援三营的军炮兵团重炮强轰。在炮兵火力掩护下,三营爆破组对高大坚固的围墙实施爆破,马部守军营垒被打开了缺口。三营指战员冲入土围子,马部据守西滩村的一个营很快被歼过半,余部向北逃窜。
20日凌晨1时左右,当解放军五七三团二营尖刀四连行进至峡口任桥南侧的一道小桥时,发现守军有一座100米见方、高约七米的大堡子。同时,接到侦察报告,得知此堡叫杨家湾,是马家军为守金灵地区专修的堡寨之一,里面有马部重兵把守。副营长杨文兴带四连、五连和机枪连的部分战士向堡子接近,至距堡子50米处,被守军发现。此时,营长吕连波和教导员刘风泽正好赶到,除留一个排警戒外,急令六连主力和重机枪排迅速迂回到杨家湾堡东北,从背后攻击守军,并设法组织四连和五连从前沿后撤。天刚亮,师配属山炮排携带两门山炮、三门六〇迫击炮,迅速赶来增援。一阵“飞雷”,打得堡内守军晕头转向。吕营长乘机组织部队将杨家湾四面包围,并发起猛烈攻击。
守军已成为瓮中之鳖,无路可逃。面对这种情势,刘教导员立即指挥五连用喇叭喊话,进行政治瓦解,争取守军投降。喊话之后,守军更加放肆。二营指战员奋起还击。顷刻间,堡内守军举起白旗,请求谈判。刘教导员带五连指导员张富财、通讯员魏立贞、韩德小等进堡谈判。刘教导员面对守军李营长等马部军官,讲明形势,晓以大义,解除顾虑,指明出路。经过双方和谈,上午9时,杨家湾守军三五六师二团三营300多名官兵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下午2时,五七二团先后攻占西滩、马家寨、米公寺、牛家寨、杨家湾堡、谭桥等据点,歼灭守军三五六师二团大部。一九一师指挥所进至董府,解放军已经兵临金积城下。
右翼的解放军一九二师,也从20日拂晓开始,五七四团在左、五七六团在右,对马部展开进攻。马部三五六师一〇六七团团长张振铎见保一师被击溃,董府外围各据点大部被解放军攻占,便离开团部逃往金积。守军三五六师一〇六六团,遭到攻击后,见形势不利也逃往金积。解放军五七四团九连、三连,五七六团突破马部三五六师防御地域,直捣金积县城西北,配合一九一师,对金积守军形成包围之势。
9月21日6时,解放金积县城。11时,吴忠解放。当日黄昏(19时)时分,解放灵武县城。自此,金灵之战宣告结束。
9月15日,马鸿宾看到国民党节节败退,大势已去。从中卫到银川,路过小坝,到贺兰军部驻地,探问马全良的动向。
9月19日上午,卢忠良、马英才(贺兰军副军长)在仁存渡开会,决定向解放军通电求和。9月20日,当一二八军败逃官兵涌至黄河西岸时,靠抓差拉夫拼凑起来的贺兰军,已如惊弓之鸟,一哄而散。骑兵、步兵蜂拥小坝桥头,向银川方向溃逃。在加强守桥兵力后,散兵就沿汉延渠向北跑,马全良无法控制部队。马英才、马得英先后自行回银川,马全良感到问题严重,便于23时由小坝也转回银川。
9月21日凌晨,马全良打电话问了情况后,要王伯祥“带上能带的人回银川”,王伯祥即刻准备,将军部从小坝撤往银川。同时,令驻小坝以北的马春德七七〇团开始撤退。沿途士兵大部溃逃,到银川时,只剩下当官的和少数士兵。马春德向军部报告说:“人带不成,武器集中到叶升军粮仓库了。”下午,便派军参谋长郑毅民乘卡车急速赶往中宁,联系求和事宜。
即日,宁朔县组织迎接解放军的代表团,由县参议长胡兴庭、县党部书记长包积明、文教科长刘万福,还有吴典章、路俊、蒋生兰、樊应祥、王天佑、丁伏贵、张景铭等,乘车到中宁石空,于下午返回。
9月22日,解放军六十三军主力从石空北渡,青铜峡和分守岭的道路早已遭到破坏,于9月24日,解放军六十三军一部进驻小坝,宁朔解放,古峡历史进入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