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19119700000015

第15章 南京城市安全体制创新(1)

南京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大省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江流域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南京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城市社会安全系统,力争实现城市安全管理的“零危机”,既是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构建“和谐南京”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节影响南京社会安全的十大突出问题

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国内其他同类城市来说,南京总体社会安全状况是好的。近年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形成了目前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其中,社会治安持续保持稳定,被国内外公认为是中国社会治安秩序最好的城市之一;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和全国卫生城市;各项社会保障机制在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安全网络体系。同时,广大市民对于南京社会安全形势的判断从总体上看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大多数市民认为,南京市的社会形势比较稳定,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状况也都较好。市民对城市安全感的认同度较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较有信心,相信经济会持续快速增长,个人预期生活水平会有所提高。

当前,南京提出“两个率先”与构建“和谐南京”的奋斗目标,经济发展处于新一轮加速发展期,各项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相应地,城市社会安全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也逐渐暴露出来。以“和谐南京”理念为观照,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南京社会安全的公共危机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含工业灾害、社会安全事故、社会冲突等性质不同的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三类突发事件)两大类。其中,个别突发事件(如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兼有这两种诱因。

初步归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南京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既是传统的又是新的社会安全危机。就南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类:

1.气象灾害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南京市地处长江下游,是长江沿线典型的“洪水走廊”。加上四周丘陵,腹地低洼,每逢暴雨便造成市区南北有山洪压顶,腹地受江潮顶托,形成“洪、涝、潮”三害齐至的危机局面。同时,南京市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时时光顾。南京市更是着名的“火炉”,高温也成灾。随着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大,人口的急剧集聚,城市“水泥森林”的高速生长,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南京市高温成灾的现象今后仍将继续。

2.地质灾害

南京市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时有发生。目前,南京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除少数得到治理外,大部分隐患点、危险点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受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仍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南京市国土面积的64.5%为丘陵地区,丘陵地区是典型的水蚀区,陡坡开垦、乱砍滥伐以及开矿、修路、采石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和加速水土流失。丘陵地区的采石对城市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

3.地震灾害

南京地处中强地震频发的省区,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二十多年来,曾多次遭受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波及。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地震活跃期的迹象已十分明显。因此,南京震情形势严峻,防震减灾任务繁重。其中,大量存在的老城区危旧房是南京城市防震的一大隐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城市高楼林立,但全市仅有十几幢高楼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这就为城市防震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此外,南京躲避地震疏散空间远远不够用。

二、城市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或环境污染恶化等引发的灾害。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南京生态灾害时间的滞缓性和危害的潜在性、隐蔽性及其严重性趋势都日益明显。目前,南京城市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城市生态灾害发生概率与日俱增。

1.城市空气污染加剧

近年来,南京城市空气质量在国内排名居后。造成南京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燃煤量居高不下;二是城市建设扬尘对空气污染影响较大;三是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也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四是南京特殊的地形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和能源超常规利用给南京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10%以上,维持这种增长速度是靠拼资源、拼消耗换来的。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自然资源、能源的超常规利用。作为一座以石化、钢铁、能源等为主体的重化工城市,资源、能源消耗多、废弃物排放多,是南京发展重化工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03年全年,南京全市仅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达5.3亿吨、工业废渣排放量达70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3.9万吨。根据南京产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56年间(至2010年),南京石目前,仅在南京主城六城区范围内就有危旧房片区87处,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涉及6.1万户、22万余人。以南京市城南门西地区为例,该地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2500人(是老城人口密度的2.98倍),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左右,户均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居住条件相当差。

化工业将新增投资近1000亿元、热电产业将新增投资380亿元、钢铁产业将新增投资235亿元。上述投资到位后,南京将面临更大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压力。如不能迅速地改变南京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投入不足、控制不力、措施不到位”问题,及早地对工业“三废”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南京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将是灾难性的,公众的健康、人居环境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也将大大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南京主城区范围较小,人口密度长期偏高

城市规模适度、安全,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现实需求又具前瞻性,是优化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南京城市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扩张期。近几年来,南京城市空间拓展很快,但人口集聚的速度更快,城区扩大后的主城人口密度仍在10000人/平方千米以上,高于目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的人口密度(这些城市人口密度最多只有8500人/平方千米)。南京主城区人口布局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全国人口“五普”资料显示:在南京主城区中,人口密度呈中心密、周边低,南部密、北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在主城201万人口中,有143万人集中在中片,占71%;在主城129万职工中,有86.3万职工集中在中片,占67%;而中片的建设用地仅及主城的31%。南京主城各片要素规模的不均衡性和主城与外围区域巨大的二元落差,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区,房价看涨,这样一来,人口过量增长会加剧资源的紧张,市区发展接近环境容量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人为灾害及隐性重大事故。

4.城市开阔空间流失,导致城市“缺氧”,难以御病抗灾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相伴而生的是城市开阔空间的流失。虽然近年来南京加强了城市广场、公园及绿化带建设,但总体看南京在紧急状态下可用于人员疏散的开阔空间仍然十分缺乏。从理论上讲,1公顷城市用地需要2公顷的树木来维持生态平衡。如果没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城市虽可通过空气流动来补充氧气,但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特别是在冬季,当风力小到低矮云层刮不走时,城市就容易缺氧,污浊的空气还会使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上升,危及人身安全。此外,从防病灾角度看,南京城市规划设计普遍缺乏“防灾”意识,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个别区域建筑密度过大,从而增加了灾害风险。

三、事故灾难

1.安全生产存在潜在危机

南京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城市经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城市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死亡600人;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扭转;非公有制企业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市总数的70%左右;职业危害还比较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南京的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趋于多元化,监管的难度加大;交通运输业等高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安全生产形势面临更大压力。

2.市政设施安全事故

南京近年来大规模、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使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环境中。2003年7月5日南京暴雨事件和2003年7月29日至30日南京特大停水事件就是最突出的表现。

3.危险化学品事故

目前,南京市共有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万余家,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就有数千家,尽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的相关法令,对全市的危险源及事故隐患进行了认真排查及辨识、监测,也制定了事故预案等,但由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家基数大,生产流程复杂,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

通过对南京市重大危险源分布状况的分析表明,在人口高度密集的鼓楼区(2.256万人/平方千米)、建邺区(1.621万人/平方千米)和下关区(1.179万人/平方千米)存在危害性较大的化学危险品,如鼓楼区存在遇水燃烧物品、易燃物体和腐蚀物品;建邺区存在腐蚀物品;下关区存在自燃物品、毒害物品、腐蚀物品和爆炸物品。这些高危害性的化学品的存储和运输将给高密集人群带来潜在的威胁。

4.建筑安全危机突出

近几年,南京市近几年城建规模史无前例,每年城建投资都在数百亿。由于施工工程量大,省内外建筑队伍大量涌入,施工人员良莠不齐,施工质量高低悬殊,且不法分子从中渔利,工程层层非法转包,而从业人员大都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低,管理不到位,这就埋下安全隐患。据专家预测,南京市到2020年前后将发展成为千万人的特大城市,城建任务还将翻番,建筑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四、公共卫生存在潜在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尤其是2003年的SARS疫情和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南京也深受影响。从发病率来看,南京主要存在三大传染病:即血吸虫病、结核病和艾滋病。南京市艾滋病疫情目前虽还不严重,但在全省却排在第一位,其流行趋势较为严重。令人忧虑的是,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卖淫、嫖娼、吸毒的高危人群随着洗头房、舞厅茶楼等公聚场所的增多而有增无减。

此外,南京的城市公共卫生还存在着一系列潜在安全危机,如:新的公聚场所的卫生规范问题。随着足浴、按摩房、洗头房、健身房、网吧、茶楼、证券交易所等新的公聚场所大量出现,如果对其卫生条件不加强规范管理,就可能成为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如性病、艾滋病等传播的温床。

食品安全问题。尽管南京市在食品安全保障上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受周边环境影响,食品安全危机仍然很严峻。家装安全问题。由家装带来的污染正日益成为威胁南京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此外,还有狂犬病这一类高危传染病防治问题。

五、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新旧体制转换所带来的震动和摩擦,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比较尖锐。这种冲突的典型表现就是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于人们的利益或相关诉求不能够得到有效满足而引发的部分群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程度对峙状态的事件。